4665.2017届 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32 浏览数:219

一、单选题

1.

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如郑国子产就说: 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与此相关的背景是(  )

A.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B.儒学信徒的不断增多C.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D.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

2.

从汉代画像砖图中,可以看到大最使用的农具有倒三角鋤、长柄弯锄、板状锄等;此外涉及田间管理、捡拾牲畜粪肥的图像也很多。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

A.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B.耕作方式明显进步C.农耕经济已普及全国D.农业生产经验丰富

3.

东汉中期的顺帝在继位前历经磨难,继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革新政治,把汉文帝作为其从事政治活动的楷模,认为当时国家的残破局面正是由于 政失厥道' 这表明他(  )

A.主张遵循黄老之术B.反对治国尊崇懦术C.强调治国外儒内法D.推崇孔子礼制思想

4.

隋唐时期,皇帝布施土地现象普遍存在,成百上千顷土地被授予或布施给寺院,一些寺院甚至 田连阡陌 。这种状况的发展(  )

A.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B.缓解了土地兼并问题C.影响儒学的正统地位D.造成国家的积贫积弱

5.

宋代商人被认为是 能为国致财者也 ,商人成为国家编户齐民,不再列入 市籍 ,其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商人还取得了科举入仕和从政为官的权利。这些均表明当时(  )

A.财政问题推动税制改革B.商税成为财政支柱C.工商皆本思想初步产生D.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6.

针对程朱理学 存天理,灭人欲 的命题,王阳明提出了 天理即是人欲 的观点。相对于程朱理学而言,王阳明更(  )

A.注重道德培养B.强调主体意识C.认同先秦儒学D.追求民主自由

7.

宋代图书传播迅速,时人笔记或言 即日传播 ,或云 家至户到 ,或曰 不日传都下 ,或谓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媲美置邮与传驿。此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雕版印刷业的发展B.科举制度的适时改革C.商品经济空前繁荣D.重教兴学的文化氛围

8.

元代规定官营作坊的工匠必须被编入专门的户籍且不得脱籍,而清代顺治年间 (1645年),政府则明确宣布废除匠籍制度。与此相关的重要原因是(  )

A.赋税制度的变化B.封建制度的衰落C.民营手工业壮大D.工商业市镇兴起

9.

明代江南地区的一些土地所有者,不再满足于把土地出租,而是雇工经营全部或部分土地,他们亲自管理生产,非常注意作物配置和生产过程的合理化。由此可见明代江南地区(  )

A.新的经济因素滋生B.农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C.放弃传统经济模式D.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剧变

10.

19世纪60年代,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浙北地区的蚕桑业发展迅速,茶叶生产数量和规模也有发展。这一发展(  )

A.导致了广大农村经济凋敝B.加速了农业生产专业化C.促进了近代企业大暈出现D.瓦解者传统的经济模式

11.

据统计,1913—1928年中国公司在全国公司企业中的比率由7%上并到22%。 到1928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12年增长了近6倍。这表明此时(  )

A.民族工商业受到政府保护B.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C.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较好D.西方公司制度得以普及

12.

1937年5月,毛泽东在苏区党的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土地是属于日本人,还是属于中国人,这是首先待解决的问题,那么,由暴力没收办法转变到新的适当方法,就是完全必要的 由此可知,该时期土地政策变革的主要意图是(  )

A.停止土地革命B.维护农民利益C.团结抵御外侮D.实行减租减息

13.

20世纪50—70年代末中国票证种类繁多,有粮票、布票、油票、棉花票、鱼票、肉票……那时的人们可谓视票证为 命根子 ,称之为 票证时代 。这个时期的中国(  )

A.人们生活水平总体差距不大B.个人崇拜思想盛行C.绿色军装成为最时尚的服饰D.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14.

下列材料节选自建国后一定时期新中国城市规划的要求,这表明新中国城市规划(  )

A.借鉴了苏联的做法B.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C.受经济模式的制约D.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

15.

下表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运行方式在四个年份中的变化情况。该表反映了我国(  )

农产品收购价比率

1978

1984

1991

1993

国家定价

944

370

222

103

国家指导价

0

230

200

70

市场调节价

56

400

578

827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B.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转变的历程C.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加大市场引导D.国家宏观管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16.

有资料显示,在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9万人中,约有8000—10000名男女学童在 俗语学校 就读,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主要反映了当时教育(  )

A.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B.重在培养人们的政治素养C.意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D.渗透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

17.

14世纪末,欧洲市场的利息率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息率已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到了18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3%以下。上述历史现象(  )

A.促使了欧洲物价的急剧下降B.加快了西欧社会性质的转变C.导致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D.提高了封建地主的社会地位

18.

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城邦或理想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第二,统治者阶层应过公社生活;第三,国王应是哲学家,或应该让哲学家做国王,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备治理国家应有的知识。这一主张(  )

A.初显了理性主义的思想理念B.规划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宏伟蓝图C.否定了雅典的城邦民主政体D.促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鼎盛时期

19.

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提出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这位思想家主张(  )

A.人民主权B.天赋人权C.社会契约D.三权分立

20.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他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巧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材料意在说明达尔文主义(  )

A.促进了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B.成为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借口C.推动了亚洲国家的社会变革D.加快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进程

21.

1870年至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4.6倍。同期的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而英国为14%。这反映了(  )

A.德国的经济工业化已完成B.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C.英国已失去殖民帝国地位D.德国与英法的矛盾面临激化

22.

到1870年为止,英国社会问题堆积如山,执政的自由党人主张渐进的改革,并且提出以下改革纲领:保护穷人,使其免除疾病、过分劳累、贫困及意外工伤的折磨;发展教育及工会,作为工人自助的手段;向 膨胀的 、不劳而获的财产征收重税, 以便缓和财富分配上的不平等。这主要反映了英国(  )

A.世界经济中心地位开始丧失B.主张社会变革成为时代主流C.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D.注重社会保障缓和社会危机

23.

1928年,苏联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商而多付一些钱,在出卖农产品时(国家)要少付一些钱。这是一种类似 贡税 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这种做法(  )

A.确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B.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C.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D.促使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24.

1943年7月,美国建议设立国际货币稳定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人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英国主张建立 国际清算联盟 ,根据二战前三年的进出口贸易值来决定各国的份额。这反映了英美(  )

A.形成了两分天下的经济格局B.政治经济力量的对比势均力敌C.争夺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权D.致力于国际贸易的协调和合作

25.

1965年10月,苏联政府通过《社会主义国营生产企业条例》,决定实施 新经济体制 ,扩大企业在经营和生产上的自主权,加强经济杠杆和物质刺激的作用,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新经济体制的实施(  )

A.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再现和补充B.是对社会主义改革的有益探索C.使苏联冲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D.是苏联借鉴中国建设经验的尝试

26.

据《全球通史》记载:从1950年到1964年,西德、意大利和法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7.1%、5.6%和4.9%,而同一时期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只有3.5%。这一现象的出现(  )

A.表明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动摇B.表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C.加剧了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渗透D.主要得益于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27.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的黄金储备从战后的250亿美元急剧下降到90亿美元,黄金存量从8亿多盎司骤减到2.5亿盎司。而此时的欧洲各国,至少囤积着 800亿美元,有权要求美国兑付22.8亿盎司的黄金。该现象的出现表明(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瀕临瓦解B.世界金融中心再度发生转移C.美国经济衰退丧失主导权D.欧洲经济发展国际地位提高

28.

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 新经济政策 ,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这反映了(  )

A.欧洲经济一体化成效显著B.战后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明显C.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丧失D.欧日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

29.

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率统计

年份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增长率

03

19

25

36

68

34

出现上述现象主要得益于(  )

A.大力发展第三产业B.发展知识经济C.减少政府干预经济D.推行福利政策

二、材料阅读

30.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学自16世纪始大规模西传入欧,到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 中国文化热在宗教、哲学领城,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孔子的 天道自然观 中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他们认为,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而是 自然的道理 ,并据此来批判 被他称为 理性之大敌 文明之恶棍 的基督教神学《在道德伦理、政治制度方面,儒学的突出特征是侧重于道德伦理,并使之与社会政治相结合,以达到国家的 仁政德治 。伏尔泰对此无比推崇,百科全书派代表霍尔巴赫也呼吁 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 ,他们借此反对旧道德,期许建立新的社会秩序。而此时,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也在积极地从先桊儒学中汲取营养。黄宗義指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经营者,为天下也 ,得出 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 的结论,这是对孟子 民责茗轻 民本思想的重新阐发;王夫之则对维护君主专制的宋明理学给予坚决批判,他认为 人欲 不能扳杀, 天地之产,皆有所用,饮食男女,皆有所负 ,这是对先秦儒家 性也,天之就也 (《孟子·解获》) 的 人性天就论 思想的重新焕发。
材料二 17、18世纪中西方社会均处于较剌烈的变动之中,生产力发展的张力鼓动着先进的阶级或阶层要突破传统政治的鹿敗和官方哲学的愚昧,因此,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取用儒学精荭的社会基础存有某种相似性。但因二者的现实环境却存在着根本区别,欧洲正处于新旧思想,新旧力量激烈交锋的状态,而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这就注定了二者产生的影响迥然不同,儒家学说在启蒙运动中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进而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巨大变革,而中国的启蒙活动却未能形成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强有力的思想运动。

——以上均摘编自谈家胜:《17、18世纪中西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精蘊及其影响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借助儒家思想进行现实批判的不同之处。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批判出现的相似社会基础。(10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对现实进行批判产生影响迥异的历史原因。(10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一 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量估计单位:亿两(规元)

1870

1890

1908

1920

1936

A.国内生产品农业产品、手 工制造业产品、近代化工业 产品、矿冶业产品

968

1032

1802

5761

10901

B.进口洋货

071

142

497

849

1116

C.市场商品量A+B

1039

1174

2299

6610

12017

D.洋货所占比重B/C%

683

1209

2162

1284

929

表二 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量平均年增长率(%)

18701890

18901908

19081920

19201936

A.国内生产品同上

032

315

1017

407

B.进口洋货

353

721

456

172

C.市场商品量A+B

061

380

920

381

注:规元,也称豆规银、九八规无,近代上海通用的银两计算单位。

——摘编自关承明:《近代国内市场商品量的估计》

综合表一、表二,从A.B.C.D中任选一个角度提取有关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量发展变化的历史信息,并加以简要说明。(12分)(要求:信息完整,分析准确,史实正确,)

32.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商主义是英国最早的国家干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产生于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变革时代,16?18世纪走向全盛。重商主义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和原始积累,但随着资产阶级逐漸壮大,这一政策限制了资本主义自由发展,不惜民穷求 国富 的政策也导致了民生艰苦。由此,经济政策的钟摆开始反向运动,1759年 亚当·斯密首次提出有 看不见的手 ,主张经济自由主义。从重商主义到经济自由主义历时百余年,这次经济政策变革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稳定。到19世纪末期,经济自由主义登上巅峰,但其弊病也逐渐突出,生产急降、企业破产、投机泡沫、经济混乱等经济现象,加上失业贫困严重和阶级矛盾等社会现象,成为常见的危机景象。
材料二 20世纪前期,英国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西方经济大危机,之后,英国经济政策 重返 国家干预,从经济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历时近百年,凯恩斯主义展现了大规模国家干预理论。饥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使英国社会在20世纪前期剧烈动荡后达到新稳定,出现战后20年经济的 黄金时代 。但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面临新危机:经济滞涨、失业严重、资本利润下滑、税赋和物价上涨等现象,引起普遍不满。经济形成 停停走走 英国病

——以上均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第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经济政策由重商主义转变为自由主义的历史背景。(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经济政策演变的特点和启示。(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