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82.2015—2016学年度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28 浏览数:90

一、单选题

1.

古代俗语说: 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 它反映的经济形式是(  )

A.自然经济B.商品经济C.市场经济D.计划经济

2.

据《吕氏春秋·上农》记载,战国时期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这主要得益于(  )

A.井田制的实行B.工商食官局面的打破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D.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3.

受惠于图1所示之古代发明的行业是(  )

A.农业B.纺织业C.冶铁业D.陶瓷业

4.

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官僚资本主义形成D.洋务企业宣告破产

5.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这种变化是由于(  )

A.《马关条约》的签订B.民族工业的繁荣C.抗日战争的爆发D.国共内战的开始

6.

图3为刘少奇、邓小平、杨尚昆视察沈阳飞机制造厂时的珍贵照片。该厂应建成于(  )

A.一五 计划时期B.曲折发展的十年C.十年动乱 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7.

创刊于1949年的《厦门日报》是中共厦门市委机关报。该报在1978年报道的新闻中有可能涉及(  )

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8.

图4表明40多年来厦门发生的巨大变化。其原因是(  )

A.引进先进技术B.引进外资C.引进先进管理经验D.对外开放

9.

辛亥革命之前, 太太 一直用于称呼官员的妻子;而民国时期, 太太 成为上流社会和平民百姓共同青睐的称呼。这种变化体现了(  )

A.传统礼俗消失B.科学知识普及C.平等观念传播D.妇女地位提高

10.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 进入了一个看背影难辨男女的年代 ,有人戏称 十亿人民一款衣,三种颜色盖大地 。这种现象表明了(  )

A.政治生活影响深刻B.舒适体闲意识强烈C.综合国力大大提高D.审美情趣高度一致

11.

2008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对福建一著名景观给予评价: 体现了聚族而居这一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观念 。由此可见,它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主要原因是(  )

A.融合中西B.保存完整C.实用性强D.体现传统

12.

1493年教皇为协调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的矛盾而裁定了一条分界线,即教皇子午线(如图5)此举(  )

A.揭开了新航路开辟的序幕B.确立了西班牙海上霸主地位C.划定了西葡两国的殖民范围D.规避了殖民扩张和殖民争夺

13.

导致表1中人口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 16—17世纪尼德兰荷兰阿姆斯特丹人口数

时间

1500

1600

1675

人口数

15000

54000

206000

A.《航海条例》颁行B.工业革命广泛开展C.北美殖民地开拓D.海外贸易快速扩展

14.

福建的漆器从16到19世纪持续外销南洋和美洲。其外部原因是(  )

A.中国工艺水平领先世界B.世界市场孕育发展C.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国门D.区域经济初现端倪

15.

《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于1838年出版的写实小说,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该作品(  )

A.再现了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的环境变迁B.揭露了蒸汽时代英国众多的社会问题C.反映了汽车泛滥造成伦敦严重的雾霾D.暴露了电气时代英国尖锐的社会矛盾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发明是(  )

A.蒸汽机B.内燃机C.发电机D.计算机

17.

30年代大危机前,美国流行谚语: 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 它主要反映了当时(  )

A.物价低廉B.生产能力不足C.市场虚假繁荣D.失业人数剧增

18.

新政是在激烈的反对声中进行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被政治对手描绘成一个 蛊惑人心的政客 ,新政则被称为 凶政 材料旨在说明(  )

A.新政遭到强烈抵制B.罗斯福政治手段圆滑C.美国贫富差距扩大D.改革措施推进缓慢

19.

号称西方福利国家 橱窗 的北欧诸国,实行 从摇篮到坟墓 政策的目的是(  )

A.推进国有化进程B.干预经济缓和社会矛盾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D.根本改变资本主义性质

20.

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 出现这一状况是由于苏俄(联)实施(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合作化政策D.工业化政策

21.

20世纪初,在苏俄出现了美国人哈默办的文具店,在这个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具和好玩的东西。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

A.1918年B.1920年C.1921年D.1938年

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了一系列区域经济组织。美国参与了(  )

A.东南亚国家联盟B.亚太经合组织C.欧洲联盟D.世界贸易组织

23.

1963年欧洲两大国签订《爱丽舍协议》,实现全面和解。内容之一是两国共同为中学生编写具有一致内容的历史教科书。这两个国家应是图6中的(  )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24.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不断遭受外来物种入侵,如 松材线虫 就是中国贸易商在进口设备时随着木材制的包装箱带进来的。目前我国每年由于生物入侵导致的经济和环境损失超过2000亿元。面对这种状况,中国应(  )

A.退出WTO等贸易组织B.拒绝生物商品的流通C.加强出入境商品监管D.限制跨境人口的流动

二、材料阅读

25.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萘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 正店 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二 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苗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

——(南宋)华岳《田家·其三》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 资本家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3分)
(2)据材料二,归纳当时手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2分)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 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4) 18世纪的康乾盛世……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从经济史的角度简单说明理由。(3分)

26.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2 1950—1953年中国粮食需求量和粮食产量统计表(均以1950年为基数100)

1950

1951

19502

1953

粮食需求量

100

147

228

350

粮食产量

100

117

128

154

——摘编自《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回顾》

材料二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头条

材料三 1950—1990年中苏粮食产量走势图

——[美]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材料一突显出当时中国在粮食方面的什么问题?此后,中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实现的最深刻变革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的头条与当时的哪一运动有关?这一运动造成了什么后果?(3分)
(3)据材料三,指出B段中、苏两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总趋势。这一时段苏联粮食产量所呈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7.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在世界范围引起金融恐慌,各国纷纷采取不同政策积极应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1933年3月9日,罗斯福签署《银行紧急法令》,授权总统以整顿破产银行之大权,由政府提供35亿美元贷款,帮助大银行复业。同时,又公布《存款保险法》,由政府保障存款,以恢复存户对银行的信心。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从1934年初期,美国颁行了一系列关于白银政策的法令,6月通过了购银法案:美国政府在世界市场上高价大量收购白银……1933年中国白银出口为1400万元,但1934年1月至7月单从上海出口的白银便迭5000万元……

——摘编自[美]杨格《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年中国财政经济状况》

材料三 新货币的最大特点是以法币代替了银元……对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有力的推动。……仅上海一地,1935年至1937年,新设的机器厂就达387家,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数……1935年12月和1936年1月,连续出现贸易出超,这是中国几十年所没有的。

——摘编自刘大钧《国民所得》

(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2分)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白银政策对中国金融的影响。结合所学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的应对措施。(2分)
(3)指出材料三中 新货币 的使用对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影响。(2分)

28.

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各地间贸易不断扩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从1820—1850年,世界贸易额以大约年均2.3%的速度增长,1850—1870年间其增长速度大约5%……19世纪中期.英国的自由贸易时代来临……交通运输成本的降低,大大刺激了贸易的扩展,这种扩展的贸易随着工业革命的成功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善而融合成整体。

——[英]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贸易增长大大超出了产出。在这一 黄金时代 (1950—1973年),全球贸易额以年均5.8%的速度增长,远远快于19世纪的增长,而全球产出则以空前的年均3.9%的速度增长。

——[英]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据材料一和所学,简要描述三角贸易(围绕时间、国家、简要航程与贸易内容描述)。(4分)
(2)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获得该地位的原因。(5分)
(3)结合史实说明美国对推动材料三中的 黄金时代 所作的贡献。(4分)
(4)中国如何应对当今世界贸易的迅猛扩展?(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