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陕西省中考历史试题(A卷)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适用省份:陕西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9 浏览数:1037

一、选择题

1.

下列图片所体现的制度或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

下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

A.自然经济 民族企业 洋务企业 外资企业B.外资企业 自然经济 民族企业 洋务企业
C.洋务企业 外资企业 自然经济 民族企业D.民族企业 洋务企业 外资企业 自然经济

3.

1918年11月,蔡元培提出的 劳工神圣 今后世界,全是劳工的世界 口号很快风靡全国。这说明(  )

A.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思想主流B.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新希望C.民主 科学 成为两面大旗D.五四运动促进了新的思想解放

4.

下图是新航路开辟时的一位航海家的漫画,此航海家双手将地球抱在胸前,身后是即将远航的中世纪帆船。据图可知,此航海家(  )

A.第一次实现了人类跨越大西洋的愿望B.是 新大陆 最早的发现者C.最先发现通往亚洲的新航线D.首次证明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5.

对下表反映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农业生产增长相对缓慢 ②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③国民经济建设成就突出 ④重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6.

由下图中的数据可判断出当时苏联正处于(  )

A.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B.一五 计划实行时期C.二五 计划实行时期D.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二、材料题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房玄龄曰: 臣闻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故《尚书》云: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 又孔子称: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今圣虑所尚,诚足以极政教之源,尽直公之要,囊括区宇,化成天下。 唐太宗曰: 此直朕之所怀,岂有与卿等言之而不行也?
材料三 (康熙)为了化解当时最突出的满汉对峙问题……一方面保留汉族文化风俗,修纂明史,开设博学鸿儒科,招抚网罗汉族文人;另一方面则大兴文字狱……他在严申法纪的同时,尤其重视德治,以儒家理学思想对天下施以教化,要人们遵行礼法。

——摘编自《欧洲时报·周末特刊》(2003年8月23日)

(1)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所处时代思想文化空前繁荣,思想领域出现____________的活跃局面;材料中反映的思想不断发展,后世一些统治者也曾提出类似主张,如教材引用唐太宗之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西汉昭帝到清康熙帝,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规格不断提高。这表明儒家思想的____________得到不断强化。(3分)
(2)选做题:以下两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材料二中房玄龄的观点是什么?对唐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②依据材料三,归纳康熙帝的治国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分)
我选做:( )
(3)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用儒学经典名句。两千多年来,儒学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在今天仍有其价值。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分)

8.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1)材料一中文字所述 商船 采用何种动力? 给予 一词应如何理解?签订上图条约的这场战争前后,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的态度有何变化?并对这种变化加以评析。(5分)
(2)列举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因 对民主制度的欣慕 而提出的主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近代中国政治进步的因素。(3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总体发展有何认识?(2分)

9.

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以 科技与战争 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11分)
【亚太战场】
材料一

(1)图A军事行动对当时的欧洲战局有何影响?图B战役的名称是什么?图C体现了亚太战场怎样的特点?(3分)
【科技威力】
材料二 原子弹是一种战争武器,从来没有人可以怀疑它……在决定使用原子弹时,我要依照战争法规确定的方式,把它当作战斗武器来应用。

——《杜鲁门回忆录》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使用原子弹对日作战的背景。日本有人认为,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过原子弹袭击的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对此你有何看法?(3分)
材料三 1950年,旅美科学家钱学森开始正确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1955?年,在新中国的外交斡旋下,钱学森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国外评论家指出, 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 两弹一星 提前了20年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阻挠钱学森回归祖国的原因。(2分)
【科学前景】
材料四 唯一的世界科学中心这样的说法,或许将成为历史。未来的世界可以是多中心并存的世界。随着中国等快速发展国家的进步,世界科学的前景将得到极大的拓展,并加快科学发展的进程——最终获益的将是整个人类。

——《中国能否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4)对材料四中 唯一的世界科学中心这样的说法,或许将成为历史 这一观点加以说明。综合上述材料,总结人类社会发展中科技与战争的关系。(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