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7.2016届 重庆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重庆市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337

一、单选题

1.

瓷器的原料高岭矿或高岭土中普遍含有铁元素。青瓷的烧制过程就是将含有氧化铁的色釉在氧化火里烧成黄色,再经过还原火成为青色。而烧制白瓷则必须清除原料中的铁成分。北齐河南安阳范粹墓和濮阳李云墓出土的瓷器,虽然含有某些青瓷的余韵,但已经初步具备了白瓷的特征。这说明(  )

A.白瓷是由青瓷发展而来B.白瓷与青瓷制作工艺相同C.白瓷与青瓷的烧制原料不同D.南北朝是我国瓷器的繁荣时期

2.

隋朝杨尚希上奏曰: 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据此,杨尚希最有可能提出的建议是(  )

A.扩大郡县面积B.整顿冗官C.裁减郡县数量D.减免赋税

3.

顾炎武弟子潘耒为《日知录》作序: 凡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艺文之属,一一疏通其源流,考正其谬误。至于叹礼教之衰迟,伤风俗之颓败,则古称先,规切时弊,尤为深切著明……异日有整顿民物之责者,读是书而憬然觉悟,采用其说,见诸施行,于世道人心实非小补。如第以考据之精详,文辞之博辨,叹服而称述焉,则非先生所以著此书之意也。 由此可知,顾炎武著《日知录》旨在(  )

A.精详考据B.博辨文辞C.借古讽今D.明道救世

4.

1861年,曾国藩攻占太平军军事重镇安庆之后,立即兴办了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枪弹、火轮。他在日记中说: 欲制洋人……欲求自强之道……但使彼之所长,我皆有之。 据这段日记可知,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是为了(  )

A.剿灭太平天国,以平内乱B.学习西方科技,以求自强C.实施军事改革,以强国防D.兴建近代工业,以谋国富

5.

1923年10月9日,胡适在致高一涵等的信中说: 二十五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 ,而《民报》与《甲寅》还算不上。 文中省略的杂志宣传的核心思想最有可能是(  )

A.君主立宪B.民主共和C.三民主义D.民主与科学

6.

1924年2月,北京政府教育部公布的《国立大学校条例》规定: 国立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需要为宗旨。 由此推断, 国立大学 的主要职能是(  )

A.培养人才B.教授高深学术C.启迪民智D.适应国家需要

7.

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提出了新时期中国人民的任务是 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这一任务提出的理论依据来源于(  )

A.《论联合政府》B.《新民主主义论》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8.

图4是1957~1960年中国全国职工总人数变化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 计划期间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B.这一时期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C.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八字方针的实施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9.

希腊半岛的地理特征对于其居住者的生存提出了很高的挑战:山多、石多,土地贫瘠,巴尔干山脉更是阻碍了人们的出行和交流。所以,城邦时代希腊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  )

A.农业生产B.海外殖民C.奴隶贸易D.海外贸易

10.

鹿鸣馆是位于日本东京的一所欧式风格的类似于沙龙的会馆,建成于1883年。由于来客大都是日本近代化的栋梁型人物,很多重要的政策都出自于鹿鸣馆,于是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 鹿鸣馆时代 。据此, 鹿鸣馆时代 的内涵应该是(  )

A.针砭时弊以商开国大计B.推翻幕府以建立近代国家C.学习西方以助文明开化D.尊崇天皇以推行军国主义

11.

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通过的《卢萨卡宣言》指出:“(超级大国)对别国内政的干涉,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使用武力和进行颠覆的威胁,这些做法都达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并成为经常的危险。 这段材料表明不结盟国家反对(  )

A.殖民主义B.霸权主义C.恐怖主义D.极端主义

12.

如果说美国单枪匹马就能决定共产主义的命运,并能很快让苏联政权垮台,未免夸大其词。但是,美国的确能够对苏联的政策施加极大的压力,迫使克里姆林宫的行为比近年来的所作所为更加温和与克制,从而最终导致苏联政权逐渐软化,或者垮台。 根据材料中提出的观点,美国政府应该(  )

A.与苏联结成同盟B.对苏联推行遏制战略C.与苏联搞 缓和 D.对苏联实行绥靖政策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周王朝就有了 君权神授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的理论。依照这个理论,中国古代君王建立起以宗法制度为纽带的分封制度……从西汉至清代的各朝帝王,都没有摒弃分封诸侯、屏护中央、面南为天下共主的传统观念。由于汉民族长期保持很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于是不断增强了自我优越、惟我独尊意识,并产生了华夷观念,把周边民族或国家都视为落后的蛮夷。对待周边蛮夷国家,中国除要用强大实力使之 畏威 之外,更应以 德惠 使四夷倾心内服。《礼记·中庸》主张对诸侯和更远方的国家采用 怀柔 政策包括 厚往而薄来 的恩惠大度方针。按照儒家学说,中国君主与其它各国君主的关系,只能是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外国来使均为朝贡者,故没有形成平等国家间的外交理念和外交礼仪。因此,古代中国统治者认为自己不需要外交,无需常设的外交机构,只是由礼部和理藩院分别办理海道和陆路往来的各国事务。

——摘编自《中国外交从宗藩体制向近代体制的转型》

材料二 荷兰政治思想家雨果·格劳秀斯(1583—1645)认为,国家间的交往不应以强力作为基础,而应以各国都接受的国际法为基础,国际法的准则应该是正义和公理。1625年,格劳秀斯发表《战争与和平法》成为当时国际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逐步为各国统治者所接受。……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召开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开创了以国际会议形式结束国际争端和国际战争的先例。在欧洲确立了常驻代表机关制度。……造就了一个 具有固定领土、中央行政组织和合法使用垄断武力的主权国家 构成的国际体系。……18世纪,西方各国都建立起单独的外交机构。1708年,英国通过了《外交优惠法案》,提出了外交官执行公务时不得加以阻碍的条文。1815年维也纳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外交人员等级的章程》,规定了大使、公使、代办三级外交代表制度。

——摘编自《西方近代外交体制形成》

材料三 中国外交,经历了从传统的 华夷秩序 体系向近代西方 条约体系 逐步转型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晚清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的设立,是对处理日益增多的 洋务 的一种被动应对,也是对建立近代外交体制的初步探索;清末 外务部 的产生,既顺应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需要,又为清王朝维持国家主权与独立形态提供了重要工具;民国北京政府外交部的成立,从形式上改变了国家外交机构,满足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形式需求……抗战争爆发后,特别是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中国最终废除不平等条约、平等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历史机遇。中国政府积极推行 抗日外交 ,全面调整外交机构,优化结构布局,……把外交作为国家战略的头等大事,积极参与国际 首脑外交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外交体制和欧洲近代外交体制各有什么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中国外交体制发生的主要变化。(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就近代外交体制的变化,谈谈你的认识?(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唐德刚的 历史三峡观 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 封建、帝制与民治 三个大的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 此一转型至少亦非二百年以上难见肤功也。换言之,我民族于近代中国所受之苦难,至少需至下一世纪之中期,方可略见松动。 唐先生将这一贯穿中国近现代历史的 惊涛骇浪的大转型 名之日 历史三峡 ”。

——宋月红《细论唐德刚的历史三峡观

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 历史三峡观 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 历史三峡观 予以肯定或否定,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5分)
材料 清政府传统的中央权力机构主要是军机处和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庚子事变之后到1905年,在新政过程中,清政府陆续设立了外务部等几个新机构。其中,1901年7月,清政府谕令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成为清末办理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外务部的设立首先由西方列强提出,既是适应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需要,对于清政府而言,也有被迫无奈的意味。1906年9月。清廷设编制馆于恭王府,编纂官制的根本宗旨是 参仿君主立宪国官制 。然而,11月6日,清廷公布新的中央官制,宣布中央设十一部:外务部、吏部、民政部、度支部、礼部、学部、陆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理藩部,新官制没有采用责任内阁制,仍然保留了旧的内阁和军机处。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清廷官制改革出 的表现,并说明清政府将外务部 班列六部之前 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清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背景,并对清廷官制改革进行评价。(9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团结问题,在整个抗战时期,主要反映在如何对待 统一 问题上。这一点,中间党派在抗战期间表现出不同的认识。抗战初期,不仅社会一般舆论认为决心抗战的蒋介石 今天是代表全军全民,代表一切党派 ,就连 七君子 之一的章乃器也提出 完全信赖政府 一切军队属于国家,统一指挥,统一编制 。到了抗战后期,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治、经济、军事腐败不堪。相反,共产党在坚持敌后抗战中迅速壮大。直到此时,第三种力量才仿佛醒悟到,原来 统一 并不是只能统一于国民党政权之下,而应是包括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在内的全国各抗日力量的大统一。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中共关于建立联合政府的建议才得到前所未有的广泛响应。

——摘编自闻黎明《第三种力量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中间党派在 统一 问题上认识变化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5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当肯尼迪总统在1962年到1963年间决定大大增加美国(在越南的)军事力量的时候……他脑中想着两个问题:假如赫鲁晓夫在1961—-1962年的柏林危机中不相信他,那么会有什么后果?假如赫鲁晓夫在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不相信他,那么结果又会是什么样呢?
我想,我们犯了一个错误,认为中国人大概不会在1950年介入朝鲜战争,这影响了美国不入侵北越的决策。军方说,虽然他们不相信中国会介入越南战争,但万一中国介入的话,核战争就有可能发生,这导致美国决定不入侵北越。

——摘自【美】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62~1963年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决策及其依据。(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核武器与世界和平之间的关系。(7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被一些西方历史学家称为 杰出怪物 的德国末代皇帝威廉二世,在国际史学界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是德国历史上煌煌盛世的年轻君主,现代化一工业化时代的大潮正把德国推入现代强权发达国家的行列;另一方面他推动了国内的诸多 改革 ,利用现代化—-工业化的巨大成功而积累起来的扩张势能,争霸欧洲和世界。时代转折所带来的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威廉二世的活动,不仅关系到德国前途,而且影响到欧洲和世界局势的发展。威廉二世不像他的前任老宰相俾斯麦那么幸运,俾斯麦的活动是成功了;而威廉二世的活动是失败了,进而被国内的十一月革命打落了皇冠,逃到国外当 寓公 ,最后客死他乡。

——摘编自【美】约翰·洛尔《皇帝和他的宫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在俾斯麦时期 成功 与威廉二世时期 失败 的具体表现以及威廉二世 颇受争议 的原因。(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廉二世时期德国崛起对欧洲和世界局势的重大影响。(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