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6.2016届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年级五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161

一、单选题

1.

《周礼》中的 同姓不婚 被规定于《唐律》中,尽管唐以后的政府在司法实践中不干涉同姓为婚,但直到清代, 同姓不婚 在立法中却始终未能废止。诸如此类立法和司法实践脱离的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这反映了(  )

A.唐代以来法律的儒家化B.法制理念追求礼法结合C.社会进步弱化宗法观念D.制度建构经常不拘常格

2.

宋代有人说: 人生不可无田,有则仕宦出处自如,可以行志。不仕则仰事俯育,不致丧失气节。有田方为福。 宋人的这种思想在此后的千余年间十分流行。这一现象(  )

A.促进小农经济的稳定与强固B.化解了官僚政治的内在矛盾C.导致土地占有趋向豪强地主D.阻碍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3.

元代修史,朱熹及其门人弟子被列入《道学传》,而陆九渊等人则被列入《儒林传》。明代,道学之名逐渐被理学取代。到清代,陆九渊被列入《理学传》而不入《儒林传》。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明代理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B.儒学发展成严密的思想体系C.士大夫批判道学的虚伪说教D.道学将理学和心学融为一体

4.

据苏南地区某些方志记载:自光绪初年至20世纪20年代, 邑人服装朴素,大率多用土布及绵绸府绸 。到40年代末, 旧时农隙之时,均纺纱织布,除供一家衣着外兼以出售,协助家用,近虽机器纱布盛行,家人衣着仍有自纺自织者 。这些记载反映了当时(  )

A.工业化导致苏南农村的贫困B.土布业与商品市场共同发展C.近代工业的影响主要在城市D.自然经济没有受到洋货冲击

5.

某一时期,中国国民党在政策纲领中陆续写进 徐谋劳资间地位之平等 确认妇女与男子地位之平等 徐谋地主佃户间地位之平等 等保障 人民 权益等内容。这些政策(  )

A.宣传了推翻帝制的民主思想B.奠定了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C.顺应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热情D.促进了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6.

1939年12月,英国的民间团体 中国运动委员会 开办了一个专门出售中国珠宝、丝织品、扇子、瓷器以及儿童玩具的市场。这一活动也得到《泰晤士报》很大的帮助。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手工业制品享誉英国B.欧战爆发英国急需中国物资C.英国各界掀起援华抗日热潮D.中国抗战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7.

1956年12月毛泽东主张允许国家市场的对立物自由市场存在,并且说这就是中国的 新经济政策 。这一主张得到了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的赞同。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苏俄新经济政策处于相同背景B.摆脱了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C.探索与苏联经济体制不同的道路D.出现了大起大落的经济发展模式

8.

恩格斯说,古希腊某执政官的改革使 雅典 这一 民主共和国 直接从氏族社会中产生。 恩格斯的评价主要是基于该该执政官规定(  )

A.公民依据财产多寡参政B.把雅典划分为十个选区C.陪审法庭有最高立法权D.公职面向所有阶层开放

9.

1934年底,罗斯福指出: 我们以往建立起来的的惯常社会秩序,不能应付我们现今不得不面对的危机与问题。又一次仅仅为了生存下去,要求我们创建新秩序。 为此,罗斯福政府(  )

A.帮助银行恢复信用B.开始实施直接救济C.给农场主低息贷款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0.

有学者描述二战后的某一现象 从本质上否定了雅尔塔体系,在地缘政治舞台上作出了另外的选择,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最终都得屈服于这种选择。 作者描述的现象是(  )

A.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B.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C.中美关系的逐渐改善D.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

11.

据统计,若以国民生产总值为100,下列国家或区域集团组织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60年后的变化如下表

欧洲共同体国家

美国

经互会国家

亚太地区国家

1960

20

53

11

13

1982

52

40

13

23

据上表可以推知,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  )

A.世界经济格局明显向多极化发展B.东西方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加强C.亚太地区尚未吸收科技革命成果D.新兴工业国兴起缩小了南北差距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一位画家说: 我们正在寻求一种建立在根本法则之上的艺术,一种将治好时代的疯狂症的艺术。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秩序来恢复天堂和地狱之间的平衡。 这表明了当时(  )

A.民众对理性王国的失望B.西方社会面临精神危机C.艺术注重表现社会现实D.两极世界格局濒临瓦解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至少在汉代,中国就出现了有关医院的概念。公元510年,第一个由政府管辖的 医院 由南朝君主建立。省一级半官方半私人的 医院 在隋代已出现。明代以后,随着中医 世俗化趋势的全面渗透,中医全面流入民间,成为每个人都可研习的一门技术。在古代中国,医院一直是宫廷的产物,传统的医事制度基本上是围绕王权的需要而设置的,朝廷医官主要通过选拔医家子弟入宫。古代医疗机构为平民医治的程度和规模相当有限,民间的医生主要由儒医和方郎中充任,走乡串户,悬壶行医。 家庭 是原始的医疗单位和护理空间,医生对病人的诊治以及病人家属照方护理皆在家中完成。在医患关系上,医疗的主体是病人,病人自由地择医而求治,医生只是被动地提供医疗服务。中医的学术传承一直恪守着师徒相授的模式,这种方式无论规模抑或质量都相当有限。

——据廖育群《岐黄医道》等

材料二 1820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澳门开设一家眼科诊所,随后政府和民间人士相继开办了数目可观的新式医院,到1920年,在大城市新式医院已经取代了传统的 医家 ,成为医疗机构的主体部分。在工作效率上,近代医院制度借助科学化的医疗器械和严密的病理分析,使医生的专业化水平大为提高。在医疗行政方面,1905年清政府开始设巡警部(兼管卫生事务),1912年,南京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卫生司,医院不再是传统的专侍皇宫的太医院,它的服务对象是京城官吏和居民,开始呈现社会化、大众化趋势………西方医疗制度还开启了中国近代医学教育之先河,各方的努力下尤其是各地开始设置医科或医学院,医学人才的培养迅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西方医学在中国的整体传播,改变了单一的中医学独立存在的局面,中国出现中西医并存的医疗格局,现代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事业逐渐确立,中国人的医疗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马伯英《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医疗制度的特点及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12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医疗制度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有学者认为: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它的初创和发展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一旦被统治阶级看中,当作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它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其中的合理因素也会被窒息。
运用的中外思想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唐初,实行的以均田制为基础上的租庸调制, 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拖各二丈……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 安史之乱以后,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 天下之人苦而无告,朝廷负担遽增 。建中元年(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建议,推行两税法。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 两税法的推行改变了过去的征税标准,实现了 以人丁为本 以资产为本 的转变, 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两税法是中国税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据《旧唐书·杨炎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代实行两税法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实行两税法的意义。(9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1863年11月19日,林肯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葛底斯堡国家公墓前发表演说: 八十又七年前吾辈先祖于这大陆上,肇建一个新的国度,乃孕育于自由,且致力于凡人皆生而平等此信念。当下吾等被卷入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是否此国度,或任何肇基于和奉献于斯者,可永垂不朽。吾等现相逢于此战中一处浩大战场。而吾等将奉献此战场之部分,作为这群交付彼者生命让那国度勉能生存的人们最后安息之处。……吾等生者,理应当然,献身于此辈鞠躬尽瘁之未完大业。吾等在此答应亡者之死当非徒然一此国度,于神佑之下,当享有自由之新生一民有、民治、民享之政府当免于凋零。
1919年,孙文在《文言本三民主义》中译: 林肯氏曰: 为民而有,为民而治,为民而享 者,斯乃人民之政府也。有如此之政府,而民者始真为一国之主也。……林肯所主张的这民有、民治和民享主义,就是兄弟所主张底民族、民权和民生主义!

——据彭大军《林肯的民享、民有、民治思想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肯 民享、民有、民治 思想与孙中山 三民主义 的共同之处。(6分)
(2)孙中山与林肯在民主思想实践的结果上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样差异的原因。(9分)

17.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日本的扩张主义者不仅为经济上的原因所驱使,还对苏联力量的日益增长和蒋介石统一中国的日趋成功感到不安。此外,他们充分意识到当时正引起西方政 家注意的失业情况和其他问题。………中国东北角上的这个省份与南京的联系松散,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此外,日本已通过过去的条约在满洲获得了可以用来为其侵略行径找借口的某些特权。日本军方于1931年秋断定入侵时机已成熟时,他们正是这样做的。
中国政府根据《国联盟约》向国际联盟求助,国际联盟的李顿调查团提交的报告否认日本人的侵略是正当的自卫手段,但没有任何实际措施………回想起来,满洲事件作为对国际联盟旨在维护现状的整个外交结构——《凡尔赛和约》、华盛顿的协定的第一次沉重的打击。日本毫不费力就获得了大片富饶的新领地,这对意大利和德国的修正主义领导人并不是不起作用的;满洲事件引起了一连串的侵略,这些侵略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指出1931日本发动的侵略事件,并简要分析其原因。(7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国际联盟对1931日本入侵中国的反应。(8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辜鸿铭(1857—1928),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马来西亚一个华侨家庭。1867年被送往英国、德国学习科学、哲学、文学等,成为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学者。1881年,完成学业的辜鸿铭,埋头研究中华文化。从1885年,他在张之洞幕府中任职二十年,他一边帮助张之洞统筹洋务,一边精研国学,陆续将《论语》、《中庸》、《大学》译成英文,在海外刊载和印行。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时,辜鸿铭被邀请教授英国文学。
精通西学的辜鸿铭,在潜心精研国学后,认为:儒家学说之仁义之道,可以拯救弱肉强食竞争中的冷酷;被国人摒弃的传统文化,恰是拯救世界的良方。故他不仅自己顶礼膜拜,更不遗余力推向世界,以为肩起强化中国、教化欧美的重任。他用几乎偏激的行为方式——留辫子、穿旧服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他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哄堂大笑,他却平静地说: 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摘编自宋炳辉编《辜鸿铭印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辜鸿铭 不遗余力宣传国学 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辜鸿铭宣扬国学的意义。(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