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试题5]〖名题分解〗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不限类型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5 浏览数:125

一、单选题

1.

(2012·潍坊四县高三期中考)从1953年到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3810万吨增加为8500万吨,煤产量从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280万吨增加为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  )

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B.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2.

(2012·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三调研)赫鲁晓夫曾说: 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 这一 制度 的出台说明(  )

A.赫鲁晓夫希望调动农庄的积极性B.当时的农业生产趋于停滞C.赫鲁晓夫推动了斯大林体制的形成D.当时的农业政策脱离实际

3.

在苏联,1928年1公担裸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利益

4.

(2012·慈溪高三期中测)苏联时期,曾流传一则笑话:一个美国代表团访苏,参观 伟大的建设成就 。陪同的苏联官员得意地说: 到下一个五年计划时.每十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 美国人惊讶: 你们要飞机干什么呢? 苏联官员说: 当然有用啊……譬如我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我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 请问:造成当时苏联家庭要 开着飞机 赶去 排队 买面包的主要原因是(  )

A.长期战争严重破坏社会经济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食品短缺C.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消极影响D.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

5.

(2012·河北保定高三摸底考)苏俄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在1958年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二者都造成当时严重的经济困难,根本原因是(  )

A.损害了农民的利益B.生产关系超越了当时生产力水平C.生产关系落后于当时生产力水平D.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6.

(2012·苏北四高三摸底考)下面是美国人加里曼访问苏联时与当时的苏联重要领导人柯西金(1904年—1980年)的一段对话:
加里曼:在地方上我同企业领导和官方代表谈话时,我注意到,他们对不久前工业领导安排上进行的变动都感到满意。
柯西金:是的,我们大家都对这次改革结果感到满意。
加里曼:您是指最近进行的工业权力下放吗?
柯西金:我们将加强发展国民经济委员会体系,这个体系使工业管理权力下放同国民经济中央计划相协调。……”
这段对话针对的是(  )

A.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C.赫鲁晓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

7.

(2012·南通高三一诊)戈尔巴乔大改革对赫鲁晓夫改革的继承主要体现在(  )

A.优先发展重工业B.给企业放权C.以市场经济为主D.调整所有制结构

8.

(2012湖北荆州中学高三质检二) 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 在苏联亡党亡国20周年之际,当代学者李慎明在《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中指出:苏联领导人自己从 否定党的领袖 否定党的历史、苏联的历史 开始,最终亡党亡国。最早迈出这一步的是(  )

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

9.

(2012·江西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列宁说: 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 这段话说明列宁主张(  )

A.实现工业化以赶超西方国家B.发动革命以推翻沙皇政权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在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0.

(2012·西安高三质检三)1970年,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萨哈罗夫等发表了一封《苏联科学家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党政领导人的呼吁书》,其中谈到: 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阻碍我们经济的障碍物很多,凡是不能取出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无效的。 据此判断(  )

A.萨哈罗夫不满赫鲁晓夫的改革B.萨哈罗夫认国经济改革的前提是进行政治体制改
C.萨哈罗夫的这一观点成为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D.萨哈罗夫的观点促进了苏联的思想解放

11.

(2012·珠海高三摸底考)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苏联唯一在世的总统戈尔巴乔夫恰好满80岁。关于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对苏联进行改革的表述中,下列正确的是(  )

A.其改革走的是自下而上的中国模式B.其改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尝试C.改革的前期就阻力重重D.其改革有宏观的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12.

(2012·吉林高中质检)1973年,由于中东战争,石油价格大涨。这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大笔财富。也正是从1973年开始,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对粮食的进口依赖越来越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苏联丰富的石油储量使其外汇收入逐渐增加B.进口粮食消耗了大量的外汇,造成苏联农业萎缩、外汇短缺
C.赫鲁晓夫执政,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调整未果D.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没有更好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贻误了苏联发展的最好时机

13.

(2011·广州高三调研测试)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材料所描写的应是(  )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14.

(2012·东北三省京海夏季大联考)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一位院士说, 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 民主化 私有化 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 。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B.苏联政局动荡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二、材料阅读

15.

(2012·绍兴一中高三期中考)关注民生,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权,是政府的首要任务,也是衡量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在 流汗行业 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民生问题上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二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既关系到广大种粮农民的利益,又关系到城乡居民的生活供应。可以说,粮食问题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的最大的民生问题。
不仅斯大林和赫鲁晓夫没有解决好苏联的农业问题。就是勃列日涅夫经营了十多年后,苏联的农业生产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这一时期,苏联政局稳定,在与美国的军事争霸中也不落下风。然而就在这种表面繁荣的背后,苏联却多次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从1971年到1974年,苏联实际的军费开支平均增长速度约达12%;1974年苏联的实际军费比1960年增加了三倍左右。1975年苏联的军费开支已占其国民总收入的五分之一,占其预算支出的35%。苏联的国民收入约相当美国的66%(按苏联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而它的实际军费开支却比美国还要多20%。

——《从粮食一路减产看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民生问题》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以后的苏联始终没有解决好农业问题的原因是什么?(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