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60.2016届 江西省宜春市高三高考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256

一、单选题

1.

下面两幅图主要反映了(  )  

A.宗法制度遭到了很大破坏B.由分裂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分封制度产生了双重影响D.分封制的崩溃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

西汉早期的王侯墓,大多仿战国风格,注重高大坟丘,深邃墓室,多重棺椁,随葬品多为铜陶器。文景之后,模拟地上豪华府第建筑的风气开始流行,随葬品有玉衣、丝织品、金银器等。王侯墓风格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奢靡之风逐渐扩散开来B.官营手工业日益进步C.王侯拥有高贵的政治地位D.政局稳定和生产发展

3.

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出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 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 的现象。这反映了(  )

A.南北经济交往密切B.经济南移趋势明显C.饮食文化日益丰富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

4.

王阳明认为: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李贽也主张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并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这说明他们(  )

A.否定传统权威,倡导个性自由B.没有辩证看待孔子的历史作用C.反对盲信孔子,主张顺时而变D.批判了儒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

5.

洋务运动时期,在洋务派中流行 西学中源 说,即西方科技皆源自于古代中国。如郑观应引《周礼》《墨经》《淮南子》等书的有关记载,证明西学中的数学、化学、光学、重学、气学和电学均出自古代中国。 西学中源 说的提出,主要目的是(  )

A.为 中体西用 论提供理论依据B.减少引进西方科技的舆论阻力C.证明古代中国的科技领先于世界D.迎合了当时 制洋器 的需要

6.

  (2016· 江西宜春二模 ·29) 下表是大中华火柴公司发展状况变化表,从表中可见其演变的核心主线是 )   

发展状况

19201

 刘鸿生在苏州创设鸿生火柴无限公司,跨入火柴业第一步

19307

 鸿生火柴无限公司合并上海萤昌、中华两公司,组合成大中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发

 展进入鼎盛时期

19377

 日资企业要求与其合作,成立中日合资企业,遭到刘鸿生拒绝,开始受到日方挤压

193711

 上海沦陷后,被日本接管

19499

 由上海人民政府接管,成为上海火柴厂,生产开始得到恢复和发展

A.曲折发展史B.斗争反抗史C.爱国历程史D.体制演变史

7.

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 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 。此军事举动是指(  )

A.皖南事变B.跃进大别山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8.

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的若干规定》。根据这些规定,企业拥有了生产计划权、产品购销权、定价权、资金使用权、工资奖金分配权、劳动人事权等一系列生产经营自主权。其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确立市场定价,建立合理价格体系B.改革计划经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C.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D.实行政企分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9.

16世纪,意大利人马基雅维利在其《君主论》中主张: 要不择手段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建立民族国家。 该主张(  )

A.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B.是罗马教廷的政治诉求C.反映了地主阶级反教会压迫的愿望D.是宗教改革的核心内容

10.

19世纪60年代后,英国一党长期盘踞政府的现象彻底终结。在野党被称为 国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 ,其批评、监督和限制执政党以及 后备政府 的作用得到政界的充分肯定。这反映出英国(  )

A.在野党得到国王的支持B.两党制度逐渐走向成熟C.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D.两党竞争取代一党专政

11.

在农民土地问题上,1917年8月前,布尔什维克尽管支持农民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要求,但并不同意按农民的要求平分土地。6月,社会革命党把平分土地写进了自己的党纲,遭到了布尔什维克的强烈批评。但到8月底,布尔什维克把社会革命党的这个口号接了过来,变成自己的口号。这反映了当时的布尔什维克(  )

A.在土地问题上缺乏成熟的考虑B.试图削弱其他各党派的影响C.真正重视农民问题和粮食问题D.意在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12.

在货币体制发展史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实施国际汇兑金本位代替古典金本位,并使可以带来利息的美元把躺在葛朗台箱子里落灰的金子彻底挤出了流通领域。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

A.使美元取代黄金成为唯一国际流通货币B.推动了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C.确立了美元在国际金融领域的霸权地位D.有利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养老 在中国古代的礼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据《礼记·王制》记载: 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 汉代,统治者强调以孝道治理天下。《王杖诏书》中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朝廷赐给手杖。凭此杖,老人可享受600石俸禄的官吏待遇。同时在乡里设三老,选地方年长且德高望重者任职,负责教化地方,解决民间纠纷。唐宋以后,保持了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称为 观酺 。如康熙六十大寿时,举办 千叟宴 ,宴请天下老人。同时在全社会旌表高寿老人,对于年过百岁者, 照例给予建坊银,赠 升平人瑞 匾额

——摘编自刘松林《古代中国的养老制度》

材料二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源于德国。德国俾斯麦时期,分别于1883年、1884年、1889年颁布了疾病、工伤、老龄和伤残三项法案,建立了三项保险制度。这一立法颁布后,很快被其它国家纷纷效仿。西方各国的养老保险,既有政府强制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也有企业实施的保险,以及个人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覆盖了95%的工薪阶层。英国在二战后实施了全民保障、全面保障。英国居民个人一生中都要与社会保障制度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国家强制所有在毕业离校年龄和退休年龄之间的公民参加养老保险。

——摘编自赵书博《西方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及借鉴》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和西方养老制度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养老制度出现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价值。(1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有关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研究,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观点

来源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即革命性和妥协性。在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双重压迫方面,中国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但在发展生产赚取利润方面,中国资产阶级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又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李侃等主编《中国近代史》1994

如果重新理解晚清以来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或者说近代中国所走过的全部道路,我们应该承认,正是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每每引领中国社会往上走,正是中国资产阶级逐步从社会的边缘阶级逐渐成为社会重心,引领社会、稳定社会,并为社会指明发展方向,方才使中国社会在过去两百年的转型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波折,减少了震动。

马勇《重新认识近代中国两大主题》2013

评述材料中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述合理。)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我国古代的乡里组织虽然出现的时间比较早,但真正得以健全和推广,却是在战国时期。《墨子·尚同》中提到的行政系统为天下、国、乡、里。《管子·小匡》中提及齐国的行政系统是国、乡、州、里。规定二千户为一乡,五十户为一里。《周礼·大司徒》中将王国百里之内划作乡,百里之外划作遂。乡内的组织是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一万两千五百户为一乡,二十五户为一里。各国统治者通过乡里组织,将统治延伸到基层的乡村社会。《周礼·里宰》记载里宰的职责有掌握 六畜兵器,治其政令,以岁时合耦于锄,以治稼穑,趋其耕耘 。掌握夫家众寡,成丁口数,以起徭役,以课贡赋。 掌其戒治 ,宣读邦法,负责地方诉讼讯问。同时定期把地方百姓的行为汇总上报,惩恶扬善。乡里组织作为一种基层行政管理制度在战国时期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顾旭娥《战国时代乡里制度的渊源及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乡里组织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乡里组织的功能及其影响。(9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积极宣传和倡导 五族共和 。但到1919年,他在《三民主义》一文中写道: 我国人自汉族推覆满清政权后,则以民族主义已达到目的矣。更有无知妄作者,于革命成功后,创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之说。 今日讲民族主义,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 他称美国的这种以美国原有民族为基础同化其他不同民族为一个民族的民族主义为积极的民族主义。中国也需要实行这样的民族主义。到了1923年,孙中山在阐述 民族主义 时又指出: 吾党所持民族主义,消极的为除去民族间之不平等,积极的为团结国内各民族,完成一大中华民族。随革命形势之伸张,渐与诸民族为有组织的联络。 国民党敢郑重宣言,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于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当组织自由统一的(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民族。

——摘编自郑大华《论晚年孙中山中华民族观的演变》

(1)根据材料,概括孙中山 民族主义 观演变过程。(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孙中山各阶段 民族主义 观的特征和产生的原因。(9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29年,日本丝价平均每捆1350日元,1930年3月跌至1058日元,9月跌至500日元。其它商品价格也纷纷下跌。1931年,失业人数达到413000人,1932年达到489000人。一战后,随着重工业和化学工业的突飞猛进,日本出现了一大批与军事密切相关的新财阀。他们依靠国家政权、专业银行和军事部门的支持,采用新技术,发展与军事和殖民扩张有关的新兴工业。1931年12月,每100日元合约49美元,1933年5月,仅值约23美元。日本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随之下降。从1931年到1934年,日本出口额从11.5亿日元增至至21.75亿日元。至1930年,中国东北地区外国人113万中,日本人占23万。进出口总值4.62亿海关两之中,日本占49%。外国投资20.63亿日元中,日本占73%,约占日本对外投资总额的一半。1936年,日本制定了《国策基准》,把 外交和国防互相配合,在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 定为日本的根本国策。同年,与德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剑指苏联和各国民主革命运动,并同英法美等国展开争夺势力范围、瓜分世界的斗争。

——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篇)上卷》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前日本面临的国内外环境。(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日本为发动二战所作的准备。(9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哥白尼是一位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是太阳系日心说的创立者,也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1496到1506十年间,他到意大利求学,主要攻读医学、法律、神学等专业,还钻研了大量的古希腊著作。哥白尼的天才在于体系的建构,他的伟大成就是《天体运行论》。在此著作中,他提出地球和其它行星每天围绕着它们自己的轴自转,同时每年又围绕静止的太阳运转。明末清初,随着 西学东渐 ,哥白尼的学说传入中国。成书于1640年的《历法西传》介绍了《天体运行论》的卷次目录及一些观测结果,但对日心地动说没有提及。成书于1643年的《崇祯历书》介绍了哥白尼的地球自转说,但没有完整介绍哥白尼的学说,并且对地动说进行了否定。当时的一些文人对哥白尼的学说持否定态度。如清朝著名经学家阮元在其《畴人传》中说: 其(日心地动说)为说至于上下易位,动静倒置,则离经叛道,不可为训。 所以哥白尼的学说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引起重视。

——摘自杨小明《哥白尼日心地动说在中国的最早介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白尼提出日心地动说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哥白尼的学说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引起重视的原因。(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