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1.2016届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5 浏览数:139

一、单选题

1.

《汉书·地理志》记载,全国设铁官四十九处,有六处在今天河南境内,并且规模都比较大。如今发现汉代冶铁遗址共30多处,近半在河南。这反映出汉代(  )

A.河南手工业最发达B.冶铁由官府垄断经营C.冶铁技术相当成熟D.中原地区的经济领先

2.

老子是一个史官, 生活在春秋时代,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从《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老子》第三章中的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主张的合理解释是(  )

A.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间的斗争B.老子反对墨子的 尚贤 C.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 亲亲 D.老子反对世袭为官制度

3.

中美《望厦条约》第33条规定: 合众国民人凡有擅自向别处不开关之港口私行贸易及走私漏税,或携带鸦片及别项违禁货物至中国者,听中国地方官自行办理治罪,合众国官民均不得稍有袒护;若别国船只冒合众国旗号做不法贸易者,合众国自应设法禁止。 此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商业利益原则制约B.美国国家力量有限C.欧洲列强极力干涉阻挠D.美国传教士的反对

4.

1902年8月12日,《申报》载: 考泰西各国,人才之所以胜于中国者,取士之法不同也,今中国宜仿其法,人才概取诸学堂,方可用世。 该报认为科举应被停废的立足点是(  )

A.科举本身的历史积弊B.西方国家无科举有学校C.推行新政,兴办学堂D.科举制度的时代局限性

5.

柏拉图在其晚期著作《法律篇》中指出: 人性是贪婪与自私的,绝对的权力导致腐败和毁灭,一个国家的法律如果在官吏之上,而这些官吏服从法律,这个国家就会获得诸神的保佑和赐福。 下列主张与其最接近的是(  )

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B.用法之相忍,而弃仁人之相怜也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

6.

2016年又是美国大选之年,而近些年来美国人对 一党政府 (总统和国会多数党同属于一个党)还是 两党政府 (总统和国会多数党不同属一个党)的选择一直反复不定,但认为 一党政府 好的选择平均值明显高于认为 两党政府 好的选民比例,而且其比例有日趋增长的趋势。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立法权与行政权制衡作用的削弱B.美国总统的行政权不断扩大C.两党竞争相互监督的作用在加强D.美国民主政治逐渐走向衰落

7.

1834年英国一反过去 家内救济 方式颁布《济贫法修正案》,下面是该法案颁布后英国济贫院的真实写照: 这就是教区给穷人们的住房——泥巴糊的墙几乎裹不住腐朽的门框,恶臭让人憋得心慌,笨重的纺车整天悲鸣般的吱吱作响,这里的孩子从来没有父母来探望,这里的父母也好似不晓得亲情一样……”该修正案主要表明(  )

A.保障了工人的基本生活B.工业革命并未惠及下层民众
C.是工人不断抗争的结果D.救济思想转变为救济、就业与经济发展兼顾

8.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是:保持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维护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这表明亚太经合组织主要致力于(  )

A.本地区经济的增长和发展B.促进成员国经济的相互依存C.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D.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的壁垒

9.

某文学流派基于对现实世界的强烈不满,广泛从民间传说、神话、童话中撷取题材,极大的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为现代主义文学题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下列与该文学流派属于同一风格的作品是(  )

二、材料阅读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近代中外经济增长的比较
 表1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中外比较(10亿国际美元 1990年)

年份

中国

欧洲

美国

世界

1820

219

188

13

715

1890

206

630

216

1560

1913

242

997

520

2667

1933

289

1181

606

3304


表2 人均GDP( 国际美元 1990年)

年份

中国

欧洲

美国

世界

1820

575

1123

1293

669

1890

541

2324

3411

1075

1913

553

3044

5331

1505

1933

579

3260

4805

1547

                                                                                                                                  ——摘编自《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负面影响仍在向深层次发展,欧债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金砖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南非、巴西)要加强团结合作,发挥互补优势,相互提供更多贸易和投融资机会,共同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努力保持经济包容性增长,拉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近代中国经济与欧美相比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国这一现象的原因。(16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予以分析。(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运用相关历史史实,对上述材料中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西方对中国不同时期认知态度的变化或对不同时期的多个形象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认知,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四、材料阅读

1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享有垄断经营特权的盐商,办一次盐引(食盐专卖许可证和贩盐纳税证明)要经过十几道手续,每盖一个章,就需要缴纳大笔的陋规。道光年间私盐每斤三十多文制钱,而官盐每斤卖六七十文制钱。盐商们甚至往食盐里掺杂沙土。于是,官盐滞销,私盐大行其道,甚至有些官员也加入了贩卖私盐的队伍。道光十年(1830年)陶澍接手两江总督时,两淮盐引仅能销售三分之一。
道光十二年(1832年)陶澍敲定淮北研发改革方案,打破国家特许专商经营体制,实行票盐制度。无论何人,都可以交税领票,然后凭票运盐,在规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自行贩卖。一时私贩无利,皆改领票盐。本来,两淮盐政经济上已经走到了绝境,经陶澍改革后,七年间完纳盐课2640余万两,存银300多万两。

——摘编自俞大华《道光皇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进行盐政改革的必要性。(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陶澍在淮北盐场进行改革的意义。(6分)

13.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如何消除选举腐败,19世纪50年代(英国)试图通过成立专门的委员会和检查选举过程,以期限制选举腐败现象。1852年和1853年两个法案规定,贿选、恐吓选民属于刑事犯罪,专门委员会审查选举过程,受理选举争议事件,上述措施均未产生明显效果。
1883年议会颁布《取缔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规定了选举费用的最高限额及其使用范围,由选举代理人掌握选举费用,并及时向监选官汇报全部账目。对选举中的贿选、款待、不正当影响等舞弊行为严加取缔。若违反上述法律,候选人剥夺竟选资格7年,选举代理人剥夺选举资格7年。
1880年选举中,全国的候选人共支出选举费1736781英镑,1885年降为1026645英镑,1900年降为777429英镑。不过这个法律仍有很多漏洞,某些财力充足的候选人可以提前投资 培养 选区。因此法案实施后,明目张胆的舞弊行为虽有所减少,但远未绝迹。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指出19世纪50至80年代的英国在遏制选举腐败方面采取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颁布《取缔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法案的影响。(9分)

1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在西欧不依赖美国而独立的同时,东欧正从苏联获得一定程度的自治。东欧之所以能有这种变化,也是由于美苏的军事僵局和冷战的缓和。对东欧来说,另一重要因素是苏联领导人的变动。斯大林的去世不仅在苏联国内事务方面,而且在苏联与其东欧卫星国的关系上,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大约早10年时,南斯拉夫爆发了东欧第一个反苏运动。……各国都能逐渐对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进程作出自己的决定。工业不必再同苏联或其他共产党国家的工业结合在一起。相反,其趋势是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加独立,工业和农业的回旋余地更大,同西方的贸易更多。例如,1960年至1964年间。罗马尼亚同西方的贸易从占其全部贸易的20%上升到33%。……同这种经济上的缓和与放宽相对应的是文化领域中的缓和与放宽。同西方国家缔结文化协定、减少对外国广播的干扰、增加旅游业、给外国记者以更大的自由、允许更自由地放映西方电影、发行西方书籍和刊物……约翰逊总统于1964年5月23日宣布: 不再是一道铁幕。而是有许多道铁幕。每道铁幕的强度和厚度不同,因而能穿过它的光线和能在它后面增长的希望也不同。……我们将继续建造一座座能跨越把我们同东欧分割开来的这一鸿沟的桥梁。它们将是增加贸易的桥梁、思想的桥梁、访问者的桥梁和人道主义援助的桥梁。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归纳东欧获得自治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东欧自治的影响。(6分)

1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分)
材料 清末民初,一些了解西方科学和受过现代教育的知识分子对传统医学提出批判。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欧化思潮、反传统主义对传统中医的命运产生过不可估量的影响。余云岫(1879—1954)于1908年入大阪医科大。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汉医遭到废止,日本医学得到全新发展,给了余云岫强烈的刺激和启示。他把在日本学到的西洋医学和早年学到的中医两相对比,后者无疑相形见拙。由此他发出了?长习新医,服膺名理(即近代科学)的感叹。1917年,余云岫著《灵素商兑》,全面批判和否定中医理论,要求?坚决消灭中医,但也承认很多中医的药方医案还是宝贵的,其所谓 废医存药 的观点,几乎被认为是中医科学化的唯一道路。

——摘编自郝先中《近代中医存废之争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余云岫对中医药的态度。(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余云岫对中医药态度的原因。(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