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1.2016届 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95

一、单选题

1.

韩非子在《扬权》篇里说: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他主张(  )

A.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B.人无贵贱,一律受法律约束C.结束分裂,建立统一国家D.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

2.

历史图片被称为 凝固的历史 ,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B.图二可作为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
C.图三反映了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D.图四是西汉海昏侯发行的五铢钱

3.

明朝万历皇帝时期,由于在朝会上以内阁大臣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他争辩,给万历皇帝上书进行无端谩骂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于是,他干脆长期不上朝了。这表明(  )

A.君主专制权力受到一些约束B.内阁制是一种集体领导体制C.君主专制的观念越来越淡化D.内阁体制是朝政混乱的根源

4.

李贽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改革;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这反映了他(  )

A.破除了对孔子思想的迷信B.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C.揭露道学家的虚伪D.反对以 三纲五常 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5.

李鸿章说: 洋人所图我者利也,势也,非真欲夺我土地也,自周秦以后,驭外之法,征战者后必不继,羁縻者事必长久,今之各国又岂有异哉。 这实际上是主张(  )

A.对列强侵略沿用历代的政策B.对列强侵略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C.对列强侵略应该因势利导D.与侵略者进行经济斗争而避免战争

6.

夫西洋之民主主义乃以人民为主体,林肯所谓 由民而非为民 者是也。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旨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祖遗之家产为本位。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 上述言论出自(  )

A.资产阶级立宪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C.资产阶级激进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7.

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互助好比石板桥,风吹雨打不坚牢;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        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 歌谣空白处应该是(  )

A.农业改造B.大包干 C.公私合营D.人民公社

8.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相继取得了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药物、杂交水稻技术等领先世界的生物学和医学成就。这说明(  )

A.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条件B.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推动力
C.自力更生是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D.科学研究只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成功

9.

《十二铜表法》中的第三表规定,在一定时期后债权人可将债务人处死,或卖至台伯河以外之外邦;如果有多数债权人时,他们甚至可以将债务人的尸体肢解,加以分配。这一规定本质上反映出罗马法(  )

A.维护严酷的债务奴役制B.罗马法保留了野蛮的奴隶制习俗C.成文法比习惯法更残酷D.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占有

10.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美国新宪法(指1787年宪法)确定的政体是一种 选出来的君主制 ,托马斯·杰斐逊也附和说,它是 君主制的新版本 。他们的评论主要指的是1787年宪法(  )

A.没有明确规定总统的任期B.规定的中央政府权力过大C.赋予总统过大的行政军事权D.没有规定总统由选民直选

11.

苏联史学家闻一在《凯歌悲壮》中将苏联历史分为 凯歌年代 退却年代 剥夺年代 战争年代 战后年代 五个专辑,下列最能体现 剥夺年代 的是(  )

A.余粮收集制B.固定的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大规模开垦荒地

12.

某同学把区域性合作组织几种模式的特点作了如下归纳。下列模式对应组织,正确的是(  )

模式1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模式2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式3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模式4

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A.模式1——北美自由贸易区B.模式2——上海合作组织C.模式3——亚太经合组织D.模式4 ——欧洲联盟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明万历至清道光末的人口和粮食情况估计

时期

全国总耕地

粮食用地

亩产量市斤

总产量亿市斤

人口百万人

人均耕地面积市亩

人均粮食产出市斤

明万历(1573—1620)

756亿亩

718亿亩

2435

1749

120

63

1458

清初顺治(1644—1661)

607亿亩

5767亿亩

2435

1404

100

61

1404

康雍之际(1720)

984亿亩

9102亿亩

2792

2541

130

76

1955

道光末(1850)

1254亿亩

11288亿亩

3255

3674

450

28

816

——史志宏《十九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粮食亩产量及总产量再估计》

材料二 1918年,我国总人口大约4.3亿,粮食总产量大约2833亿斤,人均粮食659斤;1936年,我国总人口大约4.8亿,粮食总产量大约3199.6亿斤,人均粮食666斤。

——依据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和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整理

材料三 新中国人口和粮食情况

——2001年前人口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信息网;2001年后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公报。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万历至清道光末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9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新中国粮食生产的基本特点。分析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10分)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以来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认识。(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启蒙运动中始终有两种声音,一种是以伏尔泰为代表,其1756年在《风俗论》这部著作中,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借助中国,借助孔子,启蒙思想家们吹响了摧毁中世纪思想的号角,从而推动了18世纪法国 中国热
另一种声音是以孔多塞为代表,1793年在其《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中国成为与进步对峙的 停滞的国家 ,对中国也从赞扬变为了批判。
上述材料反映了启蒙运动时期关于中国的两种不同认识,选择其中一种声音,概括其观点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谨、结合史实。)(12分)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万历七年(1579)正月戊辰,根据张居正的建议,朝廷下诏禁毁天下书院。 是时士大夫竞讲学,张居正特恶之,尽改各省书院为公廨。凡先后毁应天府等处书院六十四处。 (《明通鉴》卷六十七)张居正在书信中有一篇夫子自道,他说:“(讲学)其徒侣众盛,异趋为事,大者摇撼朝廷,爽乱名实,小者匿蔽丑秽,趋利逃名。嘉隆之间,深被其祸,今犹未殄,此主持世教者所深忧也。 (《张太岳文集》卷二十九,答南司成屠平石论为学)万历七年(1579),张居正上《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指斥讲学是 群聚徒党 空谈废业 ,造成各级官员 宁抗朝廷之明诏,而不敢挂流俗之谤议:宁坏公家之法纪,而不敢违私门之请托 ,因此他力主 不许别创书院 。(《张太岳文集》卷三十九)

——摘编自毛佩琦:《所谓张居正改革根本谈不上是改革》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禁毁天下书院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张居正禁毁天下书院的实质及影响。(9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启蒙剧作家博马舍写出了世界名剧《费加罗的婚礼》。为避免当局的查禁,该剧以西班牙为背景,实际影射法国。剧中主人公费加罗是个仆人,机智乐观,常与贵族老爷斗智并取得胜利。当他与女仆苏珊娜恋爱时,他的主人伯爵老爷百般阻挠,但都被费加罗挫败。于是,费加罗说了下面一段独白: 因为您是个大贵族,您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才!门第、财产、爵位、高官,这一切使您多么洋洋得意!您干过什么,配有这么多享受?除去从娘胎中出来时使过一点力气之外,您还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我呢,湮没在无声无息的广大人群之中,仅仅是为了生活而施展出来的智慧与才能,就足够统治西班牙一百年还有富余。您居然敢跟我来争夺果实!

——据柳鸣九等:《法国文学史》

(1)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评论短文。文中应包括背景分析、剧中人的身份象征什么、费加罗独白的思想含义。(6分)
(2)试结合法国大革命中的典型史实说明剧中人物的斗争及其结局,反映法国历史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9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签署的凡尔赛条约中,协约国宣布,严裁德国军备目的是 推动所有国家普遍限制军备成为可能 ;同时据国联盟约第8条,国联成员国承诺 为了维持和平,要求把国家的军备减少到足以保卫国家安全的最低限度 有效地促进国联盟约第8条规定的裁军 成为国联成员国加入国联的重要条件,依此规定,德国坚持要求其他国家必须裁军。
国联裁军会议最终于1932年2月召开,德国代表团始终坚持其他国家必须裁减军备到凡尔赛条约的水平或承认德国重整军备的权利,否则德国将退出国际裁军大会。当时,正值经济危机的高峰和日本最激烈地进攻上海的时候,与会国都已明白,国联十多年的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消失殆尽了。

——摘自E·H.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联裁军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 国联十多年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消失殆尽 的因素。(9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它(罗斯福新政)大体具有三方面内容:一是恢复陷入空前严重的经济;二是救济大规模失业者和贫民;三是革除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弊病。罗斯福虽然坚信平衡预算的所谓 健全财政 ,但在出现大量失业和饥寒交迫的人群时,他仍然不顾强大政敌的反对,藐视经济规律,实现大规模的赤字开支。
材料二 (有些学者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 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运营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

(1)结合材料一将你知道的新政措施,按三方面归类,并说明新政财政赤字庞大的原因。(6分)
(2)材料二中的 不应消灭 指什么? 改进和补充 指什么? 经济的营运 指什么?(不得摘抄材料原句)并说明 罗斯福的经济理论 给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带来什么影响?(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