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7.2016届 安徽省淮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5 浏览数:61

一、单选题

1.

孟子认为 人皆可以为尧舜 ,荀子也承认 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 。符合两者观点的是(  )

A.主张 因材施教 B.重视人民群众力量C.认为 人性本善 D.通过教化使人从善

2.

魏晋时期政局动荡反复,以 竹林七贤 为代表的文人士子隐遁竹林、纵情山水。此后,种竹养竹、咏竹画竹逐渐成为风气。这反映出当时(  )

A.江南开发和种植业的发展B.文人士大夫对人格精神的追求C.士族子弟在政治上的失势D.三纲和五常等伦理规范的确立

3.

公元1071年,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也。 最能体现该主张的是(  )

A.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B.由世家大族担任朝廷要职C.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D.抽调各地精兵去充实禁军

4.

有学者认为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符合 第二次商业革命 的是(  )

A.商业活动突破时空的限制B.出现最早的纸币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近代工业的出现

5.

近代初期,清政府并未打算真心遵守中外间的条约。后来,曾国藩在谈到外交时,引用孔子的话说:笃是厚道,敬是慎重,忠、信是诚实不说假话。这种变化说明(  )

A.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B.全面开放已经成为共识C.西方武力迫使国人屈服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6.

下表为《部分科技发明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该表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  )

技术门类

上海

重庆

铁路

1876

1934

电报

1871

1886

电灯

1882

1906

A.西方列强大量输出资本B.西方先进技术的迅速应用C.社会生活变迁的不平衡D.近代工业集中于沿海地区

7.

某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认为: 这一发动是国民党中的实力派之一部,不满意南京政府的对日政策,要求立刻停止一切内战,一致抗日,并接受了共产党抗日主张的结果,是以西北的抗日统一战线去推进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开始。 这一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西安事变D.北平和平解放

8.

城市化水平与一国社会发展状况息息相关。对下图认识正确的是(  )

A.过渡时期开启了城市化进程B.大跃进 推动城市化健康发展C.文革 阻碍了城市化进程D.新中国初期城市化水平总体不高

9.

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这主要反映出古代雅典(  )

A.少数精英操纵着政府权力B.公民意识强烈C.公民自由受到严格的限制D.人文精神浓厚

10.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两者都(  )

A.体现了民主原则B.实现了分权制衡C.加强了中央集权D.顺应了共和潮流

11.

有学者认为:“(该政策)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 最高指挥权 ,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 该学者评价的是(  )

A.苏俄的新经济政策B.苏联的斯大林模式C.西方的 混合经济 D.美国的 新经济

12.

1954年9月,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菲律宾和巴基斯坦等国在马尼拉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表示要 联合起来,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亚洲的扩张 。该举措(  )

A.使冷战重心转移到亚洲B.是北约在亚洲的复制品C.遏制了局部热战的爆发D.加速了朝鲜战争的结束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古代·东西方的 理想人格

古代中国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 ——孟子》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淮南子》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

古代希腊城邦

人是万物的尺 ——普罗泰戈拉

认识你自己 ——格拉底

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柏拉图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里士多德

材料二 近代·东西方 人的觉醒
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在中国启蒙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摘编自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材料三 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 文明理念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承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传承交流,一纵一横,与传承相比,交流更应浓墨重彩。

——杰里·本特利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 理想人格 的主要内涵。(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东西方 人的觉醒 的不同内涵,联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12分)
(3)联系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文明的认识。(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说明:选择材料二中任一种观点,并从材料一中任选4个要素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四、材料阅读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专利制度源于西方国家,是一种保护技术成果的法律制度。近代国门被打开之后,一些进步人士逐渐认识到必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由此萌发了鼓励国人发明创造、振兴实业的思想,从而将专利制度逐步引入中国。
太平天国时期的洪仁玕在其《资政新篇》中,最早引入西方专利制度思想,作为奖励和保护私人投资兴办新式工商业的措施之一;近代第一件存案在册的专利,是洋务运动期间,郑观应等人在1882年获准上海机器织布局的织布工艺10年专利权,之后张謇创办的大生沙厂、张弼士在烟台开办的葡萄酿酒厂等企业也获得专利权;1898年在康有为的新政建议下,光绪帝颁布了近代中国第一个鼓励技术、工艺发明的专利法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第一次从法律上承认了发明创造的进步作用。

——摘编自姚秀兰《近代中国专利立法论》等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前期专利制度引入中国的发展历程。(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前期专利制度引入中国的影响。(9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