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5.2016届 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35 浏览数:202

一、单选题

1.

战国时代,养士已成为上层社会竞相标榜的社会风气,如齐国的盂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等都注重大量养士。这主要反映了(  )

A.选贤任能成为社会共识B.士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C.世卿世禄受到极大冲击D.重视人才成为社会需求

2.

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汉武帝在政治体制上形成了两个官僚系统:一个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或内廷),是决策机关;一个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这一局面的形成(  )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促使了官僚政治的基本形成C.限制了权臣对皇权的威胁D.避免了帝王暴政局面的出现

3.

先秦时期儒家认为父子之间应是 父慈子孝 ,仅体现在道德层面;而汉代以后则变成了法定义务,强调 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 。这种变化(  )

A.强化了儒学独尊地位B.反映了家庭关系的不断紧张C.淡化了家庭伦理关系D.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

4.

唐朝节度使冯宿上奏章说: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的百姓都用刻板印刷日历,在市上售卖。每年中央司天台还没有颁布新历书时,这些印好的日历已满天下皆是。这说明(  )

A.雕版印刷术在民间流行B.买卖日历成为普遍现象C.新技术影响了行政管理D.活字印刷技术已经出现

5.

宋代保护所有权和调整所有权关系的法律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维护债权人利益、调整债权人与债务人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保证债务履行的担保法,都远远详于前代。这主要是由于(  )

A.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B.宋代社会矛盾的加剧C.社会阶层的不断调整D.重义轻利观念的弱化

6.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这一现象的出现(  )

A.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改变了传统的封建经济结构C.带动了农村人口结构的改变D.促进了农村新生产关系的出现

7.

著名学者黄仁宇曾说: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材料意在说明明朝(  )

A.缺乏社会变革的新经济因素B.专制的社会环境压制人性发展C.八股取士钳制了国人的思想D.闭关锁国导致中西文化的隔绝

8.

1877年,清政府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位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为此郭嵩焘不得不要求清廷 补版国书,充当公使 ,而补版国书未署副使名,英国便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主要反映了(  )

A.传统理藩外交理念受到冲击B.清政府缺失近代外交机构C.清朝政府意在建立平等外交D.近代中国外交与国际接轨

9.

有学者指出,太平天国解除了种种传统束缚(如废除封建性的把持垄断、采取简明的低税制等)后,城乡资本主义因素曾经十分活跃,贸易繁荣,商业兴盛。该学者认为太平天国后期(  )

A.注重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B.彻底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C.改变了运动初期的政治要求D.发展工商业的设想取得一定成效

10.

维新变法时期,谭嗣同提出侧重“;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知识分子也对 纲常礼教 予以猛烈抨击。由此看来他们都(  )

A.倡导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B.抨击封建道德推动民主革命C.利用传统思想进行社会改良D.倡导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11.

1921年,新儒家代表人物梁漱溟在出版他的《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时,不无心痛的写到: 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时羞涩不能出口 ,以至于 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 。这主要反映了(  )

A.民主科学地位得以确立B.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终结C.文化领域出现极端倾向D.国人接受文化呈现多元性

12.

1930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刊载: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 联合起来 的。 这说明当时中共(  )

A.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B.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已经成熟C.仍然坚持以城市斗争为中心的革命道路D.内部仍存在革命道路选择的分歧

13.

到1956年底,私营工商业者所有的生产资料全部转归国家使用和管理,原来意义上的企业真正成为附着在行政体制中的 单位 。这反映了我国工商业(  )

A.国营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计划经济模式开始出现C.公有制经济体系基本建立D.国家资本主义占优势地位

14.

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而1978年以后,大量的农民工却可自由进入城市,为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经济体制变革的结果B.我国户籍制度的松动C.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动D.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

15.

下表是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这表明(  )

项目

年代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88%

1266%

156%

本人成份、政治面貌

235%

155%

139%

学历

117%

126%

253%

A.封建婚姻观念逐渐消退B.时代发展影响择偶标准C.西方文化影响婚姻习俗D.家庭社会因素不断下降

16.

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地位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中国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等重大活动。这反映我国的外交策略是(  )

A.谋求与新兴民族国家的合作B.开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积极开展新型区域合作模式D.睦邻友好促进周边局势的稳定

17.

罗马帝国统治前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法学家。法学家的学术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提供咨询的活动都是自由的,法学家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万民法需要权威人士的解读B.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需要C.帝国境内自由民人数的增多D.帝国疆域不断扩大和事务的繁多

18.

柏拉图所著的《理想国》中阐述的政治哲学的突出特征就是整体主义或集体主义。他把社会整体视为唯一的目的,强调个人是为整体服务的工具。由此可见,柏拉图著《理想国》(  )

A.强调对道德知识的追求B.反对直接民主制度C.基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D.试图挽救城邦危机

19.

中世纪以来,欧洲学校的教学内容,对与神学相关的文法、修辞学、辩证法高度重视,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学内容则增加历史、道德哲学、自然、物理、地理等学科,尤其是注重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学与作品的研究。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B.人文主义思潮萌发C.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D.天主教神学的衰落

20.

17世纪以来,英国社会资本出现了转移,乡绅、市民等中间阶层逐渐兴起,贵族渐渐衰落,自由农有的转向工资劳动者阶层,甚至穷人也出现了分化。这种状况突出反映了当时英国(  )

A.价格革命影响深刻B.社会结构发生变化C.政府推行重商政策D.资本原始积累加快

21.

英国议会于1806年通过法令宣布绝对禁止非洲的奴隶贸易,美国于1807年通过了禁止贩奴的法令,法国早在1792年大革命时期就颁布废除奴隶贸易的法令。奴隶贸易被取消的主要原因是(  )

A.阻碍了欧美社会的进步B.违背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原则C.不利于殖民统治的稳定D.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要求

22.

下表为英国政府议案在议会被修正情况统计,材料表明这一时期英国(  )

时间

被修正总数

年平均数

18671869

17

57

18801885

11

18

18961900

1

02

A.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增强B.议会上院势力明显衰落C.分权制衡的原则逐渐丧失D.统治阶级政策趋于一致

23.

1871年3月26日,巴黎举行选举,人民群众成群结队前往投票,像盛大节日一般。3月28日举行公社成立大会,市政厅广场上人山人海,热烈欢庆自己政权的诞生。这表明巴黎公社(  )

A.是新型的社会主义制度B.赢得了国民的广泛支持C.是巴黎人民掌权的政府D.与古雅典民主制度相似

24.

1879年,法国共和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赦免巴黎公社参加者,宣布新闻、集会、结社、出版等自由,实行发展教育和保护关税等措施。1884年共和政府进一步修改宪法,规定共和制度永远不动摇,凡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担任总统。这些措施在当时法国(  )

A.主要针对复辟势力的威胁B.践行了共和宪法的内容C.认可了巴黎公社的正义性D.确保了共和政体的巩固

25.

某文学流派基于对现实世界的强烈不满,广泛从民间传说、神话、童话中撷取题材,极大的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为现代主义文学题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下列与该文学流派属于同一风格的作品是(  )

A.《悲惨世界》B.《百年孤独》C.《播种者》D.《旋转木马》

26.

1918年《土地法令》规定,立刻无偿地没收弛主土地,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庄园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这项措施的实施(  )

A.促使俄国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B.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C.促进了苏俄工业化的迅速开展D.使农民成为土地的所有者

27.

二战后50至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发生的乎均周期越来越长,与此同时,危机持续的时间却越来越短,所造成的破坏力也大大下降。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B.第三产业的兴起C.福利国家的普遍建立D.知识经济的兴起

28.

20世纪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农户不再逐户加入农庄,而以整乡整区农民集体入社,有些地区纯粹是连片划人集体农庄。这突出反映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

A.调动了农民入社的积极性B.推动了苏联工业化进程C.以行政命令干预强制推行D.改变了土地的经营方式

29.

苏联2000万农户中原来大约有四分之一农户不养奶牛,到1959年,几乎每个农户都养了奶牛,此外,城镇居民还养了350万头奶牛,全国牛奶产量明显增加。几年内,羊的头数增长了一倍,猪和家禽的数量也大大增加。这主要是基于赫鲁晓夫时期(  )

A.鼓励农民进行自主创业B.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和调整C.冲破传统经济发展模式D.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

30.

1971年12月份,美元从一盎司黄金可兑换35美元贬值到38美元,到1973年2月份,一盎司黄金可兑换42.22美元。导致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是(  )

A.觊恩斯主义的盛行B.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C.与苏联的长期争霸D.美国经济的逐渐衰退

31.

有学者认为,尽管欧盟国家致力于外交协调 和趋同,并取得了进展,但将外交和防务权力上交给设在布鲁塞尔的超国家机构的想法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成为现实,材料意在说明欧盟(  )

A.政治一体化的发展面临曲折B.仍惟美国的马首是瞻C.外交和防务权力根本无法一致D.无法影响世界新秩序

32.

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主题是(  )

A.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B.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C.世界多极政治格局形成D.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

二、材料阅读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古代中国自西汉始,便将礼教纲常奉为立法、司法的指导思想, 明礼以导民 德主刑辅 明刑弼教 是古代中国法制的基本原则,并从 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理念出发,将孝移作忠,将父权延伸为君权,从而将维系血缘家庭的伦理道德同维护君主政权和社会秩序的国家法律彼此相通,家庭伦理与法律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我国古代社会是典型的宗法家族和君主专制社会,这种传统社会不断发展的一个直接后果是法律自我发展的张力匮乏,法律成为伦理道德体系和行政命令的附庸。

——摘编自张历凭《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及特点》

材料二 在古代中国人眼里,法即是刑,是镇压手段,是用以维护封建国家的工具,而忽略对个体权利的追求。君主始终掌握最高立法权,皇帝诏敕往往直接成为法律,皇帝可修改或废止法律,形成了以维护皇权为核心的统一适用的法律体系,这在西方封建时代是不曾有过的。在西方,以古希腊、罗马法为代表,在起源时就被看作社会关系的调节者,是一种确立权利义务的准则和保障权利义务的手段。尤其在古罗马法中已包括了大量的私法规定和私法学说,而古雅典法律,则根据民主原则,规定凡是多数公民要求做的,政府必须去做,多数公民反对的,政府就不能去做。

——摘编自杨明霞:《古代中国与西欧法起源的法律价值观之比较研究》

材料三 古代中国和西方都强调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但是,不同的是,中国的道德后来发展成了君臣分离、自上而下的 民本 ;而西方的道德后来则发展成了君权源自臣民、自下而上的 民主 。正是由于 道德 不同的内核,中国 亲亲尊尊 的道德观,使法律一直是政治统治的一种工具,而且还是次要的工具,而西方后世学者将 道德 与平等自由和民主等 价值 联系了起来;当法治与个人主义 价值理想 联系起来之后,西方近现代 法律至上 的法治理念才得以产生。

——摘编自徐爱国:《古代中西方法律工具论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法律制度的特征,(6分)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希腊罗马与古代中国法律制度的不同,(4分)说明这种差异对后世造成了怎样不同的历史影响。(6分)。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64年至1914年间,中国各种报刊、杂志中对民主的各种含义和使用数量如下:
表一

时段             含义

人民统治

与君主制相反的制度

君主

1864年—1894

12

323

10

1895年—1900

149

640

7

1901年—1908

391

1210

0

1909年—1914

76

490

3

表二
根据材料,任意提取两个阶段近代社会民主观念发展状况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语言简练,说明理由充分,符合史实。)

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19世纪末第一次正式形成了世界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为基础的国际性货币体系,该体系实际上是以英镑为中心的。……客观地说,世界需要一种通用的货币。一旦某一个国家的主权货币成为通用货币,这样的通用货币不仅能够简化汇率的计算,促进贸易的发展,它还具有很强的价值尺度,让全世界都懂得这个国家的 价格语言

——宋泓均、高强著《货币变局》

材料二 下图引自2010年01月《东方证券》的《世界货币体系前世今生——美元如何影响世界》一文。
材料三 此次金融危机后,美元 一统天下 的地位将被改变,国际货币体系将形成美元为主,其他货币为辅的 一主多元 格局。……国际货币体系将继续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地位的不断上升,随着 美元圈 欧元圈 人民币圈 等主要经济圈的形成,届时的国际货币也将主要以美元、欧元、人民币等货币为主,从而真正实现国际货币的多元化。

——摘自2008年11月29日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在亚洲金融年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国际货币体系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二战后世界形势产生的影响。(9分)
(2)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说明国际金融秩序的发展趋势。(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因素有哪些?(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