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4.2015届 广东省广州市高三考前训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4 浏览数:333

一、单选题

1.

明《帝京景物略》载: 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该材料中的习俗(  )

A.起源于明朝中期B.仅流传于中国北方C.受外来文化影响D.受宗法制的影响

2.

下表是《北宋商税情况简表》,对该表所反映的史实理解正确的是(  )

年代

年商税额

指数

995998

400万贯

100

10041008

450万贯

113

1058

700万贯

175

10641068

846万贯

212

1077

879万贯

220

——据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整理

A.北宋的税收主要来自商业贸易B.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C.商税的提高减轻了农民的负担D.北宋的赋税逐年加重

3.

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A.当时中国人重农思想依然B.近代工业意识远未深入人心C.近代工业地区发展非常不平衡D.沿海地区大都赞同近代工业

4.

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其中 革命性、民主性 主要是指(  )

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D.规定了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组织原则

5.

下表为《申报》的部分纪事,该纪事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年份

纪事

1918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

1932

连续发表题为和造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

1937

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

1938

香港版出刊

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B.《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
C.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D.《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6.

口号也能折射出时代发展的脉络。下面口号按提出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全世界人民热爱毛主席 ②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③发展才是硬道理 ④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①④③B.②③①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③

7.

假如一个人死后没有遗嘱,也没继承人,就该在父系亲族中找一位最亲近的亲属作为继承人。如果没有任何亲属,遗产应交给他那一族的人。 该法律条款最早可能出自(  )

A.《十二铜表法》B.1787年宪法C.《人权宣言》D.《拿破仑法典》

8.

教授马克壵谈到一场革命时说“……它的斗争对象不是带有封建性质的绝对王权,而是一个新兴的、已经具有了民主化的取向和发展趋势的资产阶级国家 ,这一革命后为下列哪一政体的建立提供前提(  )

A.君主立宪制B.总统共和制C.议会共和制D.开明君主制

9.

自由主义 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 激进主义 ,1820年; 社会主义 ,1832年; 保守主义 ,1835年。 个人主义 立宪主义 人文主义 女权主义 君主主义 这些词,都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 民族主义 共产主义 浪漫主义 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以下评论,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造成了主义的泛滥B.所有 主义 都具有政治色彩C.近现代政治概念均源于欧洲D.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欧洲社会

10.

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其最合适的主题是(  )

A.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

11.

贫困和失业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个人的无能或懒惰,是由社会不合理结构造成的。穷人和失业者是社会的受害者,理应由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帮助。 材料观点最有可能出自(  )

A.生物进化论B.《共产党宣言》C.自由主义思想D.福利国家思想

12.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 随着二战的结束,世界不得不重建。 当时,世界重建的经济基础是(  )

A.雅尔塔体系的建立B.北约与华约组织的建立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二、材料阅读

13.

国际贸易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1870年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其它

比重

32%

23%

13%

10%

22%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0%。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

——据高德步著《世界经济通史》整理

材料三 全球贸易在1990年以来保持了年均7%的增长率,与50年前相比,世界贸易增长了14倍。

——卫灵等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两种做法的目的及其给当时世界带来的影响。(12分)
(2)为规划世界经济秩序、防止大危机悲剧重演,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国际社会为此做了哪些努力?这对世界经济有什么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20世纪90年代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6分)

14.

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历史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战胜的日本确保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桥头堡,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加快了以军需产业为中心的产业化。同时镇压了抵抗日本侵略的东学农民运动,强迫进行甲午改革,扩大了对朝鲜的影响力。以甲午战争为契机,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

——韩国国定教科书

材料二 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被称为 沉睡的狮子 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清朝,与世界的预料相反,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韩国史学界普遍关注甲午战争的主因。(3分)
(2)据材料指出韩、日教科书认为甲午战争对东亚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7分)结合所学,谈谈甲午战争对大清王朝造成的强烈冲击。(8分)
(3)扶桑版日本教科书中关于 日清战争 的阐述,哪些是中国史学界认可的事实?(4分)哪里又是中国人民不能接受的?(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