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7.2015届 云南省昆明市高三复习适应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云南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8 浏览数:203

一、单选题

1.

春秋时期,部分大诸侯分封了一些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脱离本国而独立的国家,如晋封曲沃就是典型的例子。此现象反映了(  )

A.礼乐制度得以强化B.西周分封制遭破坏C.中央集权受到威胁D.井田制度开始瓦解

2.

隋唐时期每个行业的行会有共同的行规和行神。行会的首要任务是协调与其他行业尤其是与官府之间的关系,如交纳税收、组织应役等,行会不限制行内成员的经营方式。材料说明行会的主要作用是(  )

A.限制了行业内部存在的不良竞争B.推动了政府抑制工商业政策的实施C.确保本行业在手工业中的领先地位D.发挥了政府管理私营手工业的职能

3.

在清朝145个出任军机大臣的人当中,满人有72人,汉人有64人,另有3个汉军旗人,6个蒙古人。在军机大臣之下是32个章京——16个汉人和16个满人,他们轮流值班,一半值昼班,另一半值夜班,负责日常管理和文牍事务。材料说明(  )

A.汉人与满人实现权力平衡B.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D.官员权力与皇帝的亲疏成正比

4.

《四库全书总目》说: 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 材料反映(  )

A.主张选择性地学习西方文化B.正确认识了东西方文化的优劣C.主张渐进式地变革中国文化D.华尊夷卑 的观念彻底改变

5.

康有为提出: 国之为国,聚民而成之。天生民而利乐之,民聚则谋公共安全之事,故一切礼乐政法皆以为民也。但民事众多,不能人人自为公共之事,必公举人任之,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用保全安乐之事,为众民之所公举,即为众民之所公用。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权力制衡B.民贵君轻C.君民共主D.主权在民

6.

1902年2月1日,清政府颁布 懿旨 ,革除 旧例不通婚姻 的禁令, 开除此禁,所有满汉官民人等,著准其彼此结婚 。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应对革命排满风潮挽救统治危机B.推进满汉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C.顺应婚姻关系民主平等的趋势D.推动婚姻主婚权向当事人转移

7.

1961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1960年底城镇人口1.29亿的基数上,三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1961年减少1000万人。这项计划得到坚决贯彻。到1961年底,全国减少城镇人口1300万,其中,精简职工950万人。该政策(  )

A.消除了 倾错误B.加快了中国城市化进程C.利于稳定市场缓和局势D.使工农业指标趋于合理

8.

伯里克利时期,贵族会议丧失了一切政治权力,只处理与宗教有关的事务,这就是伯里克利津津乐道的 任职优先不属于某一特殊阶级 。这说明(  )

A.贵族奴隶主被赶出政治舞台B.公民完全取消等级制C.贵族丧失了左右政坛的特权D.公民范围达到最大化

9.

17世纪上半叶,茶和咖啡等饮料进入欧美,饮茶和喝咖啡成了上层社会的时尚。18世纪大量热带水果和蔬菜进入欧洲市场,欧洲的果菜园艺开始发展起来。材料反映(  )

A.饮食呈现交流与融合趋势B.正确的饮食观念逐步确立C.欧洲饮食结构渐趋合理D.欧洲各阶层饮食存在差异

10.

美国独立后,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千方百计向中西部地区扩展棉花种植园,并且认为 人们不敢向棉花开战,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敢于向棉花开战,因为棉花就是王 。这主要是因为(  )

A.美国领土逐步扩张到中西部地区B.美国中西部地区适合棉花种植C.工业化生产扩大了对棉花的需求D.工业革命向美国中西部地区扩展

11.

1952年,斯大林提出 两个平行而对立的世界市场 ,他把世界市场划分为社会主义市场和资本主义市场两个平行而对立的市场,并认为在资本主义总危机日益加深的趋势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将日益狭小和萎缩。该理论(  )

A.推动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B.加快了社会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C.有利于苏联冲破帝国主义经济封锁D.使经济领域具有了强烈的冷战色彩

12.

唐纳德·卡根在《西文的遗产》中指出: 他们把想像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他们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强调个性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单一价值。 他们引领的文学流派是(  )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 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 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 虽有罪,不加刑焉 。《唐律》规定 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 。南北朝的 孤独园 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 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 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文部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摘编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材料三 199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预计我国199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0%,将迈进老年型国家的行列。1991年中国劳动部组团专项考察日本等国的养老制度。1992年1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工程建设吹响号角。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摘编自《中国社会保障》1996第8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汉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制度的成功经验。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制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背景。(1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认为一个部门的新增投资,不仅会使该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有关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有关部门追加新投资获得新收入,致使国民收入总量的增长若干倍于最初那笔投资。他进一步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与宏观调控经济的必要性,认为增加政府支出,以公共投资的增量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并把经济运行中的 漏出 呆滞 的财富重新用于生产和消费,以宏观指导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摘编自翟年祥《二十世纪30年代中苏凯恩斯主义的运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30年代中、苏经济发展为例,评凯恩斯的观点。(要求:任选一个国家,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路德声称,教会不是立法机构,它是信仰者的无形共同体,在此,所有的信徒都是教士,彼此服侍,在同上帝的关系上,每一个人都是一个 私自的人 ,并且单独对 神的话语 ——《圣经》做出呼应。

——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

材料二 1545年由罗马天主教主持的特兰托会议宣布,通过善行与信仰相结合,可以获得救赎。会议宣布教士宣誓担任神父职务后就是不同于俗人的特殊等级。会议把《圣经》和口传教义等量齐观,看作是天主教信仰的源泉。会议宣布,由圣日罗姆在公元4世纪翻译的拉丁文《圣经》,是天主教教义可以依据的唯一文本。否定个人判断,即否定个人有权认为他们自己对《圣经》的解释比教会当局的解释更为真实。维护教士的独身生活制度。重申赎罪券的理论和正确的做法。

——摘编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其宗教观点的异同。(10分)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材料二宗教观点出现的原因。(5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何谓民主?民主是一种精神,它原从一根本点发展出来,而次第分析之可有五点:承认旁人、讲理、平等、取决多数、尊重个人自由。……明白这些,然后可以来论中国。中国人生活上自有其民主精神。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之恕道,即其第一点精神之表见。特别是第二点,最为中国之所长——中国人最爱讲理,明礼守信,以德服人是为讲理之精神。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材料二 我认为理想民主至少应达到五项标准:(1)有效的参与;(2)投票的平等;(3)充分的知情;(4)对议程的最终控制;(5)成年人的公民资格。……历经近百年的发展,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成为典型的民主国家,上述的五项指标较好地达成,如巧妙地控制绝对权力、代议机构组建政府、公民相对平等地参与各项政治事务……

——罗伯特·达尔《论民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漱溟、罗伯特·达尔对 民主 的不同认识。(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到 19世纪上半期成为较为典型的民主国家 的具体表现。(9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二战初期,德国法西斯接连侵占东欧、北欧和西欧各国。受此刺激,日本在1939年至1941年的三年时间里,对重庆先后实施了 100号作战 101号作战 102号作战 三次大规模的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侵略者实施的持续时间最长、造成危害最为严重的一次残暴的非人道的战略轰炸,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摘编自杨天石《战时国际关系》

材料二 从重庆大轰炸开始,美英等国使领馆和外侨财产就不断受到日本飞机的轰炸,美、英政府多次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美国还废除了《美日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并逐步强化了对日本的经济制裁。由于重庆人民英勇的反轰炸斗争,日本的战略企图始终没有得逞,中国的战时首都始终巍然屹立,从战略上阻止日军北侵苏联,拖延其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

——摘编自潘询《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的国际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9—1941年期间日本对重庆实施大轰炸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庆人民反轰炸斗争的作用。(7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如果上帝是造物主,那么达·芬奇对宗教的理解远离教条,比如说,他没有在那些圣徒的头上画上光环。他将基督最后晚餐中的信徒们画得如同世俗之人,他们的形象都是观察路人总结出来的,非常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材料二 达·芬奇在笔记中写道: 人类的互相残杀将永不停息,人性的残忍不会有一点点减少,人类的暴力将毁灭地球上大片森林。哪怕在得到满足后,人类也不会停止由欲望引发的杀戮、灾难和流亡,人类的巨大骄傲让他们膨胀上天,地上地下乃至水中都将不再有任何可以捕杀和摧毁的东西了。他们将从一个国家流亡到另一个国家,他们的身体将变成坟墓和所有被他们杀害的生灵的通道。

——以上材料均摘自热拉尔德·斯特尔《达·芬奇的挑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达·芬奇的主要观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达·芬奇的思想。(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