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5.2015届 广东省六校高三第四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4 浏览数:336

一、单选题

1.

明《帝京景物略》载: 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该材料中的习俗(  )

A.起源于明朝中期B.仅流传于中国北方C.受外来文化影响D.受宗法制的影响

2.

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 细长 者在这种 分布态势 中应为(  )

A.官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

3.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 材料中 变乱 指的是(  )

A.鸦片战争B.义和团运动C.八国联军侵华D.辛亥革命

4.

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中曾描述 这几年……,好比是尼罗河的大泛滥,跟着来的是大群的有希望的青年作家,他们在那狂猛的文学大活动的洪水中已经练得一副好身手,他们的出现使得新文学史上第一个 十年 的后半期顿然有声有色! 材料中的 这几年 (  )

A.维新思潮广泛传播B.袁世凯加紧复辟帝制C.马克思主义逐渐受到国人关注D.东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5.

下列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  )

A.提出 求同存异 的方针B.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C.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6.

口号也能折射出时代发展的脉络。下面口号按提出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全世界人民热爱毛主席 ②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③发展才是硬道理 ④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①④③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③

7.

假如一个人死后没有遗嘱,也没继承人,就该在父系亲族中找一位最亲近的亲属作为继承人。如果没有任何亲属,遗产应交给他那一族的人。 该法律条款最早可能出自(  )

A.《十二铜表法》B.1787年宪法C.《人权宣言》D.《拿破仑法典》

8.

教授马克壵谈到一场革命时说“……它的斗争对象不是带有封建性质的绝对王权,而是一个新兴的、已经具有了民主化的取向和发展趋势的资产阶级国家 ,这一革命后为下列哪一政体的建立提供前提(  )

A.君主立宪制B.总统共和制C.议会共和制D.开明君主制

9.

自由主义 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 激进主义 ,1820年; 社会主义 ,1832年; 保守主义 ,1835年。 个人主义 立宪主义 人文主义 女权主义 君主主义 这些词,都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 民族主义 共产主义 浪漫主义 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以下评论,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造成了主义的泛滥B.所有 主义 都具有政治色彩C.近现代政治概念均源于欧洲D.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欧洲社会

10.

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其最合适的主题是(  )

A.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

11.

没有自由的秩序和没有秩序的自由同样具有破坏性。 以下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1929—1933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B.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C.斯大林体制的僵化D.古巴导弹危机的出现

12.

墨西哥小说家富恩特斯说“……如果有什么事在今天世界上正在发展的话,那就是人民决定不再简单接受两种进步发展必由之路的模式——……——而是寻找能将技术力量与他们自身传统的活力结合起来的发展道路。 材料中 两种进步发展必由之路的模式 指的是(  )

A.蒸汽时代、电气时代B.西方的资本主义和苏联的社会主义C.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D.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二、材料阅读

13.

中西两大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流泛,广绰庞繁,其中有亲和、有碰撞、更有交汇与融合。两大文化体系也在这亦抑亦蓄、共拒共融中伴随着东西方两大文化共同走向鼎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16世纪以前中西文化交流以 东学西传 为主。起始于西汉,中国文化传到西方去的主要是物态文化(包括科技和艺术成果);从16世纪开始,在近现代的中西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并由此产生了数百年的 西学东渐 现象。在 西学东渐 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深度、广度上都大大的超过了前一个时期。

——材料综合自李翠玉《中西文明交流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纵观四百年来中国近代史,其最大特征即为中西文化之冲击、适应、及和平共存。在此过程中,一个古老儒家帝国经无比艰难,蜕变为一个近代中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香港版)》《原著中文版序》

材料三 但我看,经济的全球化必将增进不同文化特性中的共同性,因此二十一世纪不会是东方文明的复合,而将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重新整合的世纪。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 东学西渐 的途径、主要特点。(6分)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 西学东渐 出现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前期中西文明冲突与适应的重大事件?(8分)
(3)材料三中体现了怎样的史观?你如何理解材料中的观点?(4分)
(4)和平与暴力是文化交流的基本形式。有人认为 文化交流中和平比暴力好 ,也有人认为 暴力比和平来得快 。请依据所学做出评价。(6分)

14.

对史料进行正确的解读、全面归纳概述史料中包含的历史信息、从丰富的史实中得出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的几个重要能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日军占领平津以后,日本军部决定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为了打退日军对上海的进攻,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周围地区激战三个月。1937年11月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但是,国民政府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关于正面战场溃败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由于国民政府腐败造成的)徐州等地失守。10月,广州、武汉也被日军占领。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基本上是相互配合的。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民党组织了几次大的会战,其中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使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归于失败;但由于敌强我弱,太原、上海、南京、徐州、广州、武汉等地相继失守。

——2012年岳麓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公荣之乐,斯乃皇祖皇宗之遗范,亦为朕所眷眷不忘者。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交战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克已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

——《终战诏书》(1945年8月15日 裕仁天皇)

材料二 下列两幅图片,描述的是现代史上同一历史事件
材料三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人少地多,干部分配不公,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 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地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格猛涨。原来一匹大牲口不过1 000元,小毛驴只卖三四百元,后来大牲口涨价到1500元以上,小毛驴更时兴,涨到了800元以上。

——摘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比较两种版本对抗日战争初期情况的表述有何变化?(6分)指出《终战诏书》中的的错误,并简析理由。(6分)
(2)比较两幅图片(含注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创作者设计意图分别是什么?(6分)
(3)概述材料中关于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 的其中一种观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你所概述的观点进行简要的论证。(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