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8.2015届 河北省普通高中高三1月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8 浏览数:232

一、单选题

1.

鲁哀公十四年夏,齐国陈恒弑其君,孔子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恳请伐齐,哀公让他 告季孙 ,孔子又向季孙(鲁国的卿家贵族,掌握鲁国实权)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分封制已经走向全面崩溃B.季孙拒绝出兵是为维护宗法制C.孔子伐齐是因为反对暴政D.孔子克己复礼的理想难以实现

2.

秦代会稽刻石及秦简中规定:妻子杀死与人通奸的丈夫无罪;夫因妻凶悍而将其耳撕裂当处耐刑(强制剃除鬓毛胡须而保留头发)而汉代以后则情形大变,唐、宋律法规定:妻殴夫规定徒1年,伤重者加凡伤3等处罚。此变化反映了(  )

A.秦代严格实行 以法治国 B.唐宋律法严重缺失公正性C.儒家伦理道德得到了强化D.理学已成为封建主流意识

3.

图6是中国邮政发行的《汉画像石·纺织》邮票。此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可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  )

A.官营丝织业生产状况B.家庭手工业生产状况C.家庭棉纺织生产状况D.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

4.

据明万历《休宁县志·风俗》记载,安徽商人 藉怀轻赀遍游都会,因地有无以通贸易,视时丰歉以计屈伸。诡而海岛,罕而沙漠。足迹几半禹内 。这说明明代(  )

A.安徽人最善于经商B.区域商人集团形成C.商业经济非常活跃D.各地经济差距较大

5.

张謇 状元下海 投身实业后,一些官员如上海的李平书、江苏的许鼎霖、浙江的沈云沛等也纷纷由官至商。此现象反映了(  )

A.官员对清朝的腐败统治不满B.官僚资本正在形成C.政府放松了对工商业的限制D.商人地位高过官员

6.

1940年,美国合众社驻北平的记者曾发出以下电讯: 自华军部队在河北开始大规模进击之后,北平四周之华军,亦实行响应,甚为活跃。现北平日军极为震动,平津铁路,昨日不通。 这反映了(  )

A.敌后战场的抗战作风顽强B.正面战场会战得到有力配合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形成D.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7.

中共中央在一份报告中指出: 明年一方面必须努力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必须尽力压缩城市购买力,争取社会购买力同商品供应保持平衡,使我们逐步掌握主动。 此举表明中央力图(  )

A.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B.调整国民经济C.确立公有制主体地位D.深化经济改革

8.

2014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积极开辟人文合作新渠道,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弘扬上海合作组织主旋律,向世界讲述更多 上合故事 ,发出更多 上合声音 。这表明中国(  )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C.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D.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9.

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在《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中指出:人类自希腊以来的城市发展史被浓缩概括为三种身体形象,其中一种类型命名为 声音与眼睛的力量 ,即古希腊城市的特点就是通过各种设计让人们发出自己的声音。作者认为古希腊城市设计(  )

A.缺乏自主创新的设计理念B.受到了民主政治的影响C.便利了公民商业贸易活动D.体现了朴素的理性思想

10.

读图7,判断英国两个时期投资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的加剧B.圈地运动的需要C.工业革命的完成D.对外贸易的扩大

11.

康拉德·阿登纳在回忆录中写道: 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存在终究是一个事实。这就是欧洲为什么必须团结一致,为什么必须首先加强法德友好合作的原因。 由材料可知,法德两国实现 和解 (  )

A.可以消除法德两国仇怨B.旨在对抗美苏超级大国C.推动了欧洲一体化发展D.是冷战格局影响的产物

12.

1989年5月,里报总统在其经济报告中写道: 今天,世界仿佛再生。那些怀疑美国人民决心和经济复苏能力的人们不再怀疑。……我们调动了美国人的创造力。 报告中 调动美国人创造力 的主要措施是(  )

A.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全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C.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D.激发自由企业市场活力

二、材料阅读

13.

中国古代科举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伟大创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 至公 ,……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 平民政治 。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这些文官任用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使各种无能之辈充斥于政府之中,……在西方社会倡导 自由、平等、博爱 的启蒙时期,科举制体现出的 机会均等 原则曾使许多人大为惊叹,……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官员选用方面也日益要求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摘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材料三 在科举废后不久即称赞科举的伟人是孙中山。民国刚成立,他就说: 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唯考试。 孙中山对中国社会和讲究人情与关系的民族性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后来在看到民国建立以后各路军阀拥兵自重、强权决定官员选任的状况之后,一再对科举制作出赞美的评价。

——摘自刘海峰《重评科举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科举制是封建社会 平民政治 ”的内涵。(8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方国家改革文官任用方式的原因。(9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两度称赞科举制的政治意图,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选官制度的认识。(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人少地多,干部分配不公,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 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地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格猛涨。原来一匹大牲口不过1 000元,小毛驴只卖三四百元,后来大牲口涨价到1500元以上,小毛驴更时兴,涨到了800元以上。

——摘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评材料中关于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 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辽景宗病死的次日,年仅12岁的长子耶律隆绪即位,是为辽圣宗,遗诏由皇后萧绰(燕燕)摄政。……萧太后也不时减免税赋、徭役,对地方官采取考任制,进一步实行汉官制,改各部的令稳为节度使,又推行部分汉律,统和六年还开始科举考试,最初虽只录取一二名汉人进士,却开辟了吸收汉族地主通过科举进入仕宦的途径,又在南京设立太学以培养汉族地主进入统治集团,进一步巩固了辽的统治基础。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萧太后改革的主要措施。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萧太后改革的主要影响。(9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15分)
材料一 梁启超民权思想的核心是 以群术治群 ,、他援引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阐述了君、臣、民之间的关系。他说: 君之与民,同为一群之中之一人,因以知夫一群之中所以然之理,所常行之事,使其群合而不离,萃而不涣。夫是之谓群术。 至于君与臣,也就象铺子中 总管 掌柜 的关系同样是为民众办事。他们的地位平等,没有尊卑之别,只有分工的差异。

——摘自赵书刚《从近代化视角看梁启超的民权思想》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民权必须有法制作保证,国家的法律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得益,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和保护人民的得益,因而人民应当有权创制法律。

——摘自刘杰《孙中山民权思想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民权思想的核心主张,并说明其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与梁启超的民权思想的不同点,并说明孙中山是如何实践其民权思想的。(9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二战漫画
材料二 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罗斯福更加意识到开辟第二战场的急迫性。……美国参谋长马歇尔认为: 更重要的是如果不将1944年进攻欧洲大陆的任务明确下来,如果盟军从西进攻德国,落在从东进攻德国的苏联后面,将会出现严重的政治问题。 ……罗斯福的顾问舍伍德也说: 除非我们迅速行动,否则,我确信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或者德国投向共产主义,或者有可能陷入完全无政府状态。

——摘自臧春华《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3和图14之间的关系,并简述图14所反映事件的历史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急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原因。(9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爱新觉罗·载沣,清摄政王(1908年—1911年),末代皇帝溥仪生父。摄政伊始,立宪派曾对其寄予厚望,然而, 皇族内阁 名单一经公布,舆论哗然。立宪派指责 皇族组织内阁不合君主立宪公例 ,但仍幻想能 明降谕旨另行组织,以重宪政而固国本 。不料,清廷宣称 黜陟(zhi,晋升)百司,系君上大权 尔臣民等均当懔遵钦定宪法大纲,不得率行干请 。这番冰冷的回应令立宪派大失所望,各省谘议局联合会发表《宣告全国书》,痛陈日: 新内阁如此,吾人民之希望绝矣。议员等一再呼号请命而不得,救亡之策穷矣。 ……栽沣集团筹措更多资金推进新政。这固然促进了全国财政收入的成倍增长,短期内勉强维持了清廷病态的财政收支格局,但满洲权贵借机大肆敛财,中小商民因利益严重受损而强烈不满,各阶层间资源配置失衡的矛盾更加突出。载沣非但没有摆脱财政困局,反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摘自《清史参考》2012年第7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载沣新政失败的主要原因和影响。(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载沣摄政。(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