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试题7]〖名题分解〗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不限类型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21 浏览数:139

一、单选题

1.

(2011年3月忻州市联考13题)英国学者安德鲁·波特说: 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 这里 兴衰消长 的转折时期是(  )

A.20世纪后期B.19世纪末期C.18世纪末期D.17世纪后期

2.

(2011年5月聊城市二模15题)1879年,某项科技新成果发明的消息传到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随之狂跌。引起股票狂跌的科技新成果应是下图中的 (  )

3.

(2011年5月三明市质检22题)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说: 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马克思所预言的 电的伟大革命力量 不包括(  )

A.有线电报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通讯方式B.电影、电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C.发电机为人们提供了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D.电话使相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

4.

(2011年4月邵阳洞口县联考34题)下面是英、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图中的“C”曲线代表的国家是(  )

A.中国B.美国C.德国D.英国

5.

(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一质检17题)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推动力是(  )

A.科学研究B.市场竞争C.资本集中D.人才流动

6.

(2011年5月浙江五校联考23题)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举行的一场音乐会通过无线电进行实况转播。这一史实最早可能发生在以下哪一年(  )

A.1860B.1910C.1927D.1931

7.

(2011年3月长春市调研30题)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记载: 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在德国,女性店员由1882年的约3.2万人(总数的五分之一)增加到1907年的14万人(大约是总数的40%)”。当时女性解放的原因有(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②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教育的普及 ④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8.

(2011年1月南通市一模18题)下图四条曲线代表的是美、德、英、中四个国家制造业产值在世界上所占比重,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

A.①B.②C.③D.④

9.

(2011年3月广州市一模21题)1879年,一条科技新成果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该科技成果是(  )

A.西门子发明的发电机B.本茨研制的汽车C.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D.贝尔发明的电话

10.

(2011年1月东莞市高三期末调研20题)读图所示的经济结构图,指出下列各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图一这种结构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后形成的B.图二这种经济结构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C.图三这种经济结构当今世界正在形成D.经济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11.

(2011年3月忻州市联考12题)下图是早期汽车发明人与家人在旅行,以下对这幅图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试题7】〖名题分解〗

A.电力工业由此逐步兴起B.交通工具的革命由此开始C.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D.出现了新的工业部门

12.

(肇庆市2008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统一检测)下图反映了l870年和l900年的世界石油产量,以下选项中能影响该时期世界石油产量的是(  )

A.石油化工业大发展B.飞机制造业大发展C.斯蒂芬森发明了火车机车D.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13.

(2011年4月安庆市二模20题)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打开了石油的 潘多拉盒子 打开了石油的 潘多拉盒子 ”的含义是指(  )

①新能源及新兴工业发展 
②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的革命
③国际关系更复杂,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严重污染环境
④促成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

(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20题)下列对以蒸汽机和电力为代表的两次工业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B.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进入 铁路时代
C.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社会生产力D.互联网等通讯方式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15.

(2011年1月河南安阳高三期末29题)下列人物所取得的重大自然科学成就,对开辟人类生活新时代影响最大的是(  )

A.瓦特B.法拉第C.马可尼D.爱因斯坦

16.

(2011年山东烟台一模7题)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②和周期⑤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显了 英国世纪 美国世纪 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  )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试题7】〖名题分解〗

A.世界工厂 美元帝国 形成B.殖民帝国建立、罗斯福新政C.代议制确立、美国独立D.垄断组织形成、 冷战 开始

二、材料阅读

17.

(2011年3月云南省统测39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漫画《高度工业化国家与重环保国家的环境差异》
材料二 处理国际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问题需要各国间的合作精神,无论大国或小国,都要处于平等地位。合作……必须有效控制、防止、减少及去除在各个领域中进行的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1972年)

(1)根据材料一,说出图中的 高度工业化国家 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假如高度工业化的国家与重环保国家毗邻,你认为这两个国家的环境有可能出现材料一中所描绘的那种截然相反的景象吗?为什么?(11分)
(2)请从生态环境背景、经济背景和政治背景三个方面分析材料二的内容。(9分)

18.

(2011年5月南平市质检38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37分)
材料一 16世纪和17世纪华南地域社会转型时期,粤闽交界因 山贼 海盗 倭寇 空前活跃,而引致地方动乱的严重情势,乡村聚落出现了明显的军事化趋势,以宗教组织和民间神祭祀为核心的乡村社会组织重新整合……该地区 乡无不寨,高墙厚栅,处处皆然 的乡村景观。

——摘编自陈春生、肖文评《聚落形态与社会转型:明清之际韩江流域地方动乱之历史影响》

材料二 民情强悍,好勇斗狠,嗜利轻生。乡村聚族而居,烟户繁密。明末海盗纵横,民多筑围建堡以自卫,久而乡无不寨,高墙厚栅,处处皆然。其弊也,莠民藉以负固,敢于拒捕抗粮。官吏捕为难,半由于此。

——摘自冒澄《潮牍偶存》卷一

材料三 明、清两代,有些商业市镇、手工业市镇以及手工业——商业市镇,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城市经济职能都超过了作为传统政治中的县城,甚至府城(包括州城),从而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当时全国著名的四大镇,河南朱仙镇和湖广汉口镇地当交通要道,发展为商业市镇;江西景德镇和广东佛山镇以陶瓷、铸铁为基础,形成为著名的手工业市镇。……《广阳杂记》即记有: 天下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 。可见其经济地位已与府城、首都齐名。再如芜湖米市、无锡布市、南浔和盛泽丝市、清江浦、淮安、济宁及其张秋镇、武清的西河务和天津等,实际上都已成为当时的商品交换中心城市。

——摘自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

材料四 下表是1851年西欧部分国家城市化统计数据:

国家

英国

比利时

法国

德国

城市化率

50%

20%

42%

35%

——根据人教网材料整理

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就业机会较多。在 向外吸引劳动力 的政策支持下,英国外来移民也逐渐增多,大量涌向城市,促进了英国城市化。……到了1860年,城市化程度提高,来自全世界的人才涌入英国的城市,有德国人瑞士人法国人、希腊人和犹太人等,他们一般前往城市,特别是伦敦等大城市。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熟练的工作经验,带动了英国的城市化。

——摘自马丹霞《浅谈英国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从材料一、二中归纳出16、17世纪粵闽乡村社会形态的特点。(6分)
(2)材料一二的社会形态是否会影响材料三所述市镇的发展?请说明理由。(9分)
(3)比较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市镇形成的共同点。概况英国城市化程度高的因素?(10分)
(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特征对各自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思想产生怎样的影响?(12分)

19.

(2011年4月江苏百校样本分析24题)(10分)科学技术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归根结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书中科学家占38位。下图两位科学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发展。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试题7】〖名题分解〗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用具体史实说明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发展的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德国科技发展的政治因素。(2分)
(3)据材料三,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2分)

20.

(2011年5月滨州市二模27题)一般认为,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思想各方面的变化,同时也是世界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工业革命的发生需要大批技术发明者、新机器的制造者。这与英吉利民族特有的经验主义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
材料二 “……我们将看到,尽管产业革命开始在英国(而且就是在那里,也只是一部分地区),那并不是由于英国人的大智大勇、善于创新和经营有道,相反却是印度、中国、和新大陆殖民地等全球发展的结果。换言之,产业革命是全球各种力量的历史产物。
……中国在15世纪初决定放弃它在印度洋上的海上主导地位。……新大陆及其银矿资源的发现,……该地带急需英国的制造品,特别是棉纺织品以解决非洲奴隶的穿衣问题。

——(美)罗伯特·B·马克斯《现代世界的起源》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产业革命发生的看法并说明理由。(7分)
材料三 中体西用 论……是相当保守的,是不伦不类的。但是……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提出了一个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 说法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一世界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 中体西用 论被 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 的原因。从现代化角度分析 中体西用 论对社会实践的影响。(8分)
材料四 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3)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史实,说明材料四的观点。(4分)
(4) 欲求超胜,必须会通 ,这是明末科学家徐光启的中西文化观。他认为只有走中西会通的道路,中国科学和文化才能走在世界前列。那么,你对中国现代化之路有何认识?请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 传统、西学与现代化 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6分)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③字数在100字左右。

21.

(2011·沈阳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7分)
材料一 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视野,也导致了美洲——欧亚大陆之间疾病传播,阅读下列表格:  

传播方向

疾病种类

传播时间

    

从欧亚大陆传入美洲的疾病

疟 疾

地理大发现期间

欧洲人把疟疾带到美洲,却在美洲找到了治疗该病的高效药 物——金鸡纳

天 花

地理大发现期间

由于美洲土著人没有该病毒的抗体,天花导致了数百万印第 安人的死亡,但同时也促使了天花预防方法——种痘术的迅速发展成熟。

——彭顺生《哥伦布发现美洲于人类交往》

材料二 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三 二战后各国环境恶化成为全球性危机,很多发达国家在60年代发生了轰轰烈烈的环境运动。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初期认为地球资源取之不尽的盲目乐观思想逐渐消失。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还促使人们关注其它一些全球性问题(贫富差距和贫困等),所以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发表了著名的 贝弗里奇报告 ,主张政府要向贫穷、愚昧、肮脏、疾病、失业等社会、经济问题开战。全球化可以提高全球的平均收入水平,促使人们对环境质量更加关注,敦促政府通过干预解决环境问题,使得全球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张伟《全球化的环境维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理大发现给环境带来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概括英国治理环境的措施。(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以来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因素。(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