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开辟新航路[试题9]〖2013名题分解〗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不限类型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44 浏览数:152

一、单选题

1.

(2013·浙江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黄邦和在《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一书中这样描述: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的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下列评论不符合材料意图的是(  )

A.在资本主义为主体的体系下,人类各个文明逐渐被纳入了统一的整体B.新航路的开辟给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C.新航路开辟给亚非拉地区带来的灾难是作者要强调的主旨D.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

2.

(2013·河南洛阳高三统考)马克思认为,16世纪的欧洲 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者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 导致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贸易中心转移B.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C.教会势力日益衰落D.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3.

(2013·四川泸州高三第一次质量诊断)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这一评价(  )
①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②立足于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
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4.

(2013·湖南五市十校高三一联)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 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本杰明·基恩)此话的意思是(  )

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的沟通和联系B.开启了 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 的新时代
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D.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

5.

(2012年安徽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17题)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支持C.突出了企业家们的作用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6.

(安徽省蚌埠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有(  )
①全球史观  ②革命史观  ③文明史观  ④社会史观  ⑤现代化史观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

7.

(2013·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四)希腊音乐大师范吉利斯在电影《____征服天堂》插曲中写道: 征服了天堂的你,却征服不了黄金的欲望;执着的水手,却没有看到东方的黄金和香料。 根据材料内容,请在电影名称前面输入正确的数字 (  )

A.1433B.1492C.1497D.1522

8.

(2013·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四)1512年.麦哲伦发现菲律宾后命名为圣拉萨鲁斯群岛(发现该群岛是12月17日,是该圣徒的节日). 20年后,西班牙人以其王储、后来的国王菲利浦二世的名字改称该群岛为菲律宾(Philppnes)菲律宾国家名字的由来 (  )

A.带有宗教色彩B.尊重了当地文化C.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D.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9.

(2013·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 如果朕把特许状赐给想循向西航的路线到朕所指定的地方以便探寻这些海中间的海峡的人……你们从事上述的探险,不得在葡萄牙国王陛下的分界线和境界内进行,沿着我们的分界线,丝毫不得使他受到损害 。这是一份16世纪初某国王与某水手签订的一份协议。据你推测,这个水手最有可能是(  )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10.

(2013·北京东城区普通校高三11月联考)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 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本杰明·基恩)此话的真实意思是(  )

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B.美洲的发现加速欧洲封建主义瓦解,也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步伐
C.美洲的发现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瓦解D.美洲的发现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

11.

(2013·北京东城区普通校高三11月联考)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 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2.

(2013·江西南昌一中、十中高三第三次联考)有人说,欧洲人开辟新航路追求的是 物质财富 ,而郑和下西洋则追求 精神财富 ,如果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就称得上完美的航行了。对这句话的错误理解是(  )

A.强调这二次航行都有美中不足B.郑和下西洋是宣扬国威的政治行为C.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是一种掠夺D.同时指出了两次航次的弊端

13.

(2013·江西南昌一中、十中高三第三次联考)大河文明、草原文明与海洋文明的碰撞和交融,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不同文明的碰撞和交融中发生过不少值得深思的故事。下面的人物或事件,与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交融有关的是(  )
①修建长城 ②陶片放逐法 ③开通丝绸之路 ④麦哲伦远航

A.③④B.②④C.①③D.①④

14.

(2013·广东省百校高三联考)布罗代尔在《15到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 由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 作者所指的 奇迹 主要是指(  )

A.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B.美洲新大陆的发现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D.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15.

(2013·河北省名校名师高三二调)1609年,某地成立银行,而后各种银行林立,成为欧洲的储蓄和兑换中心。依靠雄厚的金融力量,此地还开启股票市场,进行融资和投机,被后人称为 17世纪的华尔街 某地 是指(  )

A.英国的伦敦B.法国的巴黎C.荷兰的阿姆斯特丹D.意大利的威尼斯

16.

(2013·安徽示范高中高三二联)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这里的 革命因素 是指(  )

A.价格革命 商业革命 B.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D.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

17.

(2013·山东临沂高三期中)据不完全统计,1500年以后欧洲市场上的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以及非洲的象牙等的奢侈品价格比以前上涨了5倍,不仅如此,连一些基本的生活品(尤其是粮食)的价格也是飞速增长。一位西班牙人说: 我们这里有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这种现象(  )

A.造成社会动荡,损害了国际贸易B.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C.增加生产成本,阻碍了经济发展D.表明西欧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18.

(2013·山东泰安高三期中)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写道: 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国内资本的大量积累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B.凸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C.企业家参与航海活动,并为海外扩张提供了物质支持D.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19.

(2013·安徽示范高中高三第二次联考)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这里的 革命因素 是指(  )

A.价格革命 商业革命 B.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D.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

20.

(2013·北京大教育考试山东卷高三历史)1637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在《两方问答》中写道: 大两近海一国,每岁(金银)所入,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 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

A.殖民扩张B.价格革命C.商业革命D.黑奴贸易

21.

(2013·山东德州高三11月校际联考)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 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但是,这对于印第安人则意味着(  )

A.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 B.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C.开启欧洲人扩张与征服的英雄历史 D.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22.

(2013·潍坊北四县高三期中)下面是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图示,按照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第5课 开辟新航路【试题9】〖2013名题分解〗

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③①②

23.

(2011·泰州高三期中联考)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用文明史观来分析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形成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西欧终于走出中世纪的黑暗B.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C.为商业阶级开辟新的贸易场所D.开辟人类文明联结的新航线

24.

(201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17世纪初,一位在华的欧洲人说: 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敷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贯也。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大西近海一国 指的是西班牙  ② 大西近海一国 指的是葡萄牙
③这种现象在当时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  ④这种现象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5.

(2013·湖北省孝感市高三第一次统考)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 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 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 上古一中古一近古 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的着眼点在于(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程B.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程
C.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D.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26.

(2013·江苏南通一中高三期中)1621年,一位葡萄牙商人说: 白银在全世界到处流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 对此说法认识正确的是(  )

A.中国是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B.白银的流入推动了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C.中国政府推行了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D.当时的世界贸易比较活跃

27.

(2013·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收集的1500—1800年间四个地区的某项统计数据,结合表格内容判断这个统计的项目可能(  ) 

年代

1500

1600

1700

1800

欧洲

68

83

106

173

中国

100

150

150

315

印度

79

100

200

190

非洲

85

95

100

100

A.纺织品生产总值B.白银的储存总量C.鸦片销售量的统计D.茶叶出口数量统计

28.

(2013·福建安溪一中、德化一中高三9月联考)学术界把明末以后称作 中西文化融会期 。促使这一 文化融会期 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B.明朝国力的强盛C.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D.郑和下西洋的推动

29.

(2013·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在1502—1505年的四年中威尼斯人在亚历山大港每年平均只进口价值100万英镑的香料,而在15世纪的最后几年,他们平均每年进口的香料价值达到350万英镑。相反,葡萄牙所进口的香料价值则从1501年的22.4万磅上升到1503—1506年四年中的平均每年230万磅。这一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商业革命B.政治革命C.工业革命D.价格革命

30.

据《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记载,威尼斯人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口输出的胡椒等香料年平均贸易量1496年为1200吨,1506年则锐减65%以上。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的商业危机B.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C.葡萄牙人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D.中国茶叶代替了胡椒等香料的地位

31.

(2013·湖南雅礼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马克思说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这些 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的最重要作用是(  )

A.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B.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D.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32.

(2013·河北省重点中学高三联合考试)下图是《万国宇宙志》中的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当时欧洲人产生这种想象的客观原因是(  )
第5课 开辟新航路【试题9】〖2013名题分解〗

A.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的恐惧B.对东方异教徒的想象与揣测C.新航路开辟后对东方人的丑化D.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

33.

(2013·广州海珠区高三摸底)希腊音乐大师范吉利斯在电影《1492:征服天堂》插曲中写道: 征服了天堂的你,却征服不了黄金的欲望;执着的水手,却没有看到东方的黄金和香料。 所指的是哪一位航海家(  )

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

二、材料阅读

34.

(2013·汕尾高三第一次摸底)通货膨胀,意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某一时期内,连续性地以相当的幅度上涨的状态。它对社会发展实际上是一把 双刃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欺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7分)
材料二 法币发行与物价指数表

——摘自刘克祥、陈争平著《中国近代经济史简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946—1948年国统区产生恶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10分)
材料三 1985—1989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情况表

——据《巨变:1978年—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相关数据整理

材料四 从1988年8月中旬开始,各地先后出现抢购先兆,在上海,8月17日、18日,抢购的迹象已经明显,……从8月19日起出现全国性抢购狂。……银行门前提款的人拥挤不堪,上海银行告急。

——摘自尹永钦、杨峥晖《巨变:1978年—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

(邓小平)在1988年5月19日说: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决步伐。物价问题是个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是由国家规定。 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上一个大包袱,……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摘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物价变动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8分)

35.

(2013·江苏省南京市高三学情调研)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由于不同的史观,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欧洲中心史观等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关于工业革命起因的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生态缓解 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提供的 生态缓解 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崔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三 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这已经变得一目了然了。人们注意到,最先工业化的国家是那些与英国的文化和社会最相似的国家。

——奇波拉《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与经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2分) 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 又是通过什么途径?(2分)
(2)概括材料二中美洲大陆的 生态缓解 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哪些 文化和社会 现象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4分)
(4)材料一、二主要体现了哪种史观?(1分)这种史观在认识工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1分)

36.

(2013·江西省高三质检)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近代以来崛起的大国几乎都 发轫于海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过: 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 海权论的创始人马汉提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其决定因素,都在于是否拥有强大的海权,能否控制海洋。

——张成文、张校伟《大国崛起必须重视经略海洋》

材料二 郑和在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的一段话: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

——(法)弗朗索瓦·德勃雷《海外华人》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 国家之生存要素,为人民、土地、主权 ,其海权 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 自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海上权力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势

——《国力之盛衰强弱 常在海而不在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5—18世纪因重视海洋而崛起的主要国家及其主要崛起方式。(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的海洋战略思想。(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海洋思想的核心。(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和现实意义。(10分)

37.

(2013·江苏省盐城市高三第一次摸底)《环球时报》2011年3月14日刊载了主题为 1573年的世界和中国 的讨论,下面节选了其中一部分讨论的内容。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明代有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就是官僚体制。中国的官僚体制是一种文明,中国的官僚制度,毛病当然是有,但本身能进行这么高级的运作,使得国家保持这样的状态,很了不起。

——中国现代国际研究院 宿景祥

材料二 要把政权的强弱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兴衰区分开来。明朝政权衰败的时候,恰恰是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候。我概括明朝到清朝这个大变革有两句话,叫做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清朝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毛佩琦

材料三 1573年,对后来现代化至关重要的两个观念上的变化已经发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此外还有一个技术性的工业革命。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推动了今天以西方为主体的世界体系。反观中国,1573年的时候进入明朝后半段。虽然明朝在技术和思想上都有进步,并没有跳出王朝循环的那一套规律。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金灿荣

材料四 中国这种从传统社会到近代社会的转型,在明末已经开始,这一转型具有划时代意义。中国市场迅速扩张,在全国市场形成以后,实际上就是发展到世界市场上去,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也就是说中国的白银货币化直接影响了世界市场的建立。

——中国社科院明史专家 万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明代官僚体制的主要变化是什么?谈谈你对材料二中 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 的理解,指出 清朝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 的主导因素。(6分)
(2)据材料三、四,指出近代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 1573年的世界和中国 的显著特征。(3分)

38.

(2013·广东省广州执信中学高三期中)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是组成珠江的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面积大约一万多平方公里。珠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有活力的都市群之一。 大珠三角 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历史上,大多数中国的封建王朝实行的是对外开放的政策,与世界各国存在着长期的经济贸易往来。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材料二 澳门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经过五百多年欧洲文明的洗礼,东西文化的融合共存使澳门成为一个风貌独特的城市,留下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
材料三 1846年,广州进口货物价值(不含鸦片)12390213,比1837年减少33.2%,出口降至23198493元,比1837年减少35.7%。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 大珠三角 作为中国的南方门户地带,继续发挥了重要作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在汉朝和唐朝时期广州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6分)
(2)材料二反映澳门曾经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葡萄牙是西欧最早开展殖民活动的国家之一。它在新航路开辟中起过重要的作用,请用史实说明。澳门之所以能顺利回归中国,主要是因为哪一政策的指导?这一政策的前提是什么?(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在鸦片战争前后对外贸易额下降的原因。(4分)
(4)材料四反映广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试以新时期发生在广东的对外开放事件加以说明。(8分)

39.

(2013·潍坊北四县高三期中)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逐渐走向全球化。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由此引发了一场 价格革命 ,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1)根据材料一,说明大量贵重金属的涌入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2分)怎样理解 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2分)
材料二 伏尔泰说: 人们询问,所有正从秘鲁和墨西哥不断流入西班牙的黄金和白银的结果如何?它们落入法国人、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口袋;他们在加的斯(引者注:西班牙南部海港)经商,并把自己的工业产品送到美洲。

——摘自【英】A·赖克温《中国和欧洲:18世纪的文化、艺术交往》

材料三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西欧经济扩张的方式分别是什么?(2分)材料三反映了西欧当时经济扩张呈现出哪些特点?(4分)

40.

(2013·山东德州高三11月校际联考)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中外历史的发展进程表明: 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 血脉 ,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材料二 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而且很大的轮船从海上可直接沿长江的主要河段上溯而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也依靠长江与外界便捷地来往。……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

——马汉《海权论》(1890年出版)

(1)以16—19世纪世界殖民霸权的转移为例,说明 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马汉提出 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 的原因。(6分)
材料三 1875年清廷发布上谕,称 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又属国家久远之图 ,正式决定创办近代海军,任命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清政府先后向英法两国订购军舰,并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自造军舰。1876年起陆续派遣学生分赴英、法等国学习海军,又在沿海一带陆续开设海军学堂,学习英文、几何、代数、驾驶、天文、海图、算法等诸务。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海军产生的主、客观因素,依据材料三中筹划海防的目的和具体措施,简要评价清政府的决策。(6分)

41.

(2013·湖北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三期中)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纵观人类历史,海权对国家盛衰乃至丈明兴替的重要影响,无论如何形容都是不过分的……整个一部近现代大国兴衰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海权更替史。

——摘编自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材料二 欧罗巴内自明嘉靖年间,舟楫无所不至,初寻出亚默利加大地,次到五印度国,后驶至中国,……红夷东驶之舶,遇岸争岸,遇洲据洲,立城埠,设兵防,凡南洋之要津已尽为西洋之都会。 夫制驭外夷者,……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圆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战舰已就,则内地出洋之商,愿禀请各艘扩货者听。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 凡一国之盛衰,在乎海权之得失。……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须重戎备而固海防。盖无舰船,海防无从谈起,有舰船而无训练有素之才,无以用之,有舰械人才而无良港,则海军无驻足之所,一切皆备而无民生之政府,则必导甲午之覆则。海事既备,当以中国人工用船荒之时建船舶、兴商务,勾连世界,亦可得鱼盐之利,可围海造田、潮汐发电。

——引自孙中山相关论述

材料四 在整个历史上,控制海洋是决定一个国家的领导地位和繁荣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常常是决定一个国家存亡的主要因素。美国……要做到这点,两件事不可缺少:第一,凭借筑垒和建立海岸防御舰队来保护主要的港口。第二,壮大海军力量。这会使进攻性力量如虎添翼,单是它自己就使一个国家能够向外扩展影响。

——(美国)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89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核心观点,列举世界历史上至少三个史实来论证此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源的观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分)19世纪后半期,清政府在争取海权方面采取过什么对策?(2分)结果如何?(2分)
(3)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孙中山的海权观相对于魏源来说有哪些发展?(4分)原因何在?(4分)
(4)根据材料二、三、四指出近代中国人与马汉在海权观念上有什么不同。(2分)

42.

(2013·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金融学专家陈志武教授曾提出一个命题: 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 他指出,当前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育中认为: 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 然而陈志武坚决予以否定并论证两点:一是在16世纪西班牙从美洲掠夺金银之前,西欧商业银行的发达程度已非常高,足以解决跨国贸易支付问题。二是如果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掠夺,为什么成吉思汗的蒙古掠夺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为什么最早征服美洲大陆并从拉美掠夺了大量金银的西班牙从17世纪就开始没落?为什么藏在地下的石油资源没有让当今的中东国家成为世界强国?如果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的观点成立的话,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方面的发展,也没有认识到古希腊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这些发展给西欧以超前的制度和崛起的实力。

——《历史教学》2012.2

材料二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 几个世纪以来, 欧洲合众国 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年11月l9日首位 欧盟总统 欧盟外长 诞生,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
材料四 联合国秘书长千年报告说: 建设一个比20世纪更安全、更公平的21世纪,乃是需要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人都做出坚定努力才能做好的工作。
(1)根据材料一和有关知识任选一种观点简要评述关于掠夺与西方崛起关系。(8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欧关系出现了什么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3分)
(3)有人说 欧盟总统 欧盟外长 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时期中国为建设一个比20世纪更安全、更公平的21世纪所作出的努力。(3分)

三、开放性试题

43.

(南京市、盐城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22.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的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被加工成半成品的药材和食糖,尤其是香料。欧洲人从未亲自到过东方货物的供应地。

——R·R·帕帕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摘自黄邦和主编《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三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四 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

——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机。材料二中有关新航路开辟的结论体现了研究者怎样的历史观?(3分)
(2)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3分)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的基本观点。(6分)(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60字左右。)

四、材料阅读

44.

(2013·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一模)世界市场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对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的白银30000吨;日本生产的白银8000吨;两者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7000或10000吨。因此在那一百年间,中国通过 丝—银 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货物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棉花

6.54

5.72

印花布

14.25

4.98

袈裟布

10.68

4.98

棉布

6.94

4.86

洋货入中国,则输半税;土货出外洋,则加重征。资本纵相若,而市价则不相同。洋货可平沽,而土货必昂其值。颠倒错紊,华商安得不困,洋商安得不丰?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二 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 英国工业是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 时,后者说: 是的,在很大程度上。 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 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 我认为是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

——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材料三 1573年,对后来现代化至关重要的两个观念上的变化已经发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此外还有一个技术性的工业革命。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推动了今天以西方为主体的世界体系。中国这种从传统社会到近代社会的转型,在明末已经开始,这一转型具有划时代意义。中国市场迅速扩张,在全国市场形成以后,实际上就是发展到世界市场上去,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也就是说中国的白银货币化直接影响了世界市场的建立。

——节选《环球时报——1573年的世界和中国》

材料四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 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奉行自由贸易原则,全面、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以后,法国与英国、比利时、德国等签订一系列自由贸易条约,将本国经济完全纳入世界市场。

——根据人教版教材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白银大量注入中国的主要原因。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 取代 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此时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完整内涵,并指出这对世界市场的影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