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试题7]〖名题分解〗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不限类型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33 浏览数:153

一、单选题

1.

中国历史上出现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 这种土地兼并的现象,其根源在于(  )

A.土地私有制B.中央集权制度C.重农抑商政策D.政治统治腐败

2.

(2011年5月南昌市二模25题)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初会痼疾。其原因是(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3.

(2012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中三年级三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9题)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 田制不立 不抑兼并的 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 以致 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 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 的景象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4.

(2007韶关二调)从西周的 田里不鬻 到战国时期的 民得买卖 所反映出来的实质问题是(  )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D.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5.

(2011年4月河南省统测24题)《诗经·大田》中说: 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与这一诗句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土地公有制瓦解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井田制遭到破坏

6.

(2011年4月安庆市二模12题)阅读下列改革措施,据此判断它们共同的历史意义 (  )
 

A.直接瓦解了分封制B.土地私有权得到了诸侯国法律承认
C.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为争霸、兼并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7.

(2012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中三年级三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9题)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 田制不立 不抑兼并的 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 以致 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 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 的景象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8.

(2011年4月湖南高考仿真25题)明朝海瑞说: 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 丘浚说: 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 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 下列对这些材料理解、判断正确的是(  )
①海瑞正确地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
②丘浚客观地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制中的一些问题
③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
④他们都认定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

(2011年山东实验中一模10题)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比拟为 第一次五四运动 ,指出是 社会的转变 促成了这一时代的 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这一时期 社会转变 的表现是(  )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0.

(2011年3月云南省统测14题)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 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 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  )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

11.

(2011年1月永州市一模5题)某学者在评价中国17、18世纪的科技时强调: 在中国,技术的发展跟不上科学的发展,它在原地踏步。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无疑是中国的 □□□,不必发明机器来节省人力。它是由地方性的人口过剩产生的贫穷的永久性受害者。 根据该学者的观点,你认为空格部分最合适的内容应该是(  )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B.人力资源太过丰富C.专治体制腐朽僵化D.商业发展缓慢迟滞

12.

(2011年1月茂名市一模13题)下面是明代苏杭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从中解读出的正确信息有(  )  

职业

自耕农

佃农

工场工人

商人、工场主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①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②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③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④丝织业发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②③

13.

(2011年4月安徽百校论坛14题)清军入关后,曾经大规模圈占土地。下面是顺治八年(1651年)大规模圈地情况表表中反映的现象(  )

全国耕地面积

内务府庄园

皇家庄园

各族王公、宗室庄园

直隶一省投充为世袭奴隶或农奴的自耕农和贫农

290万顷

9000多顷

13300多顷

66万男丁

A.促进了农牧文明的交融B.促使了自由劳动力产生C.造成生产关系的局部倒退D.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14.

(2011年3月鹰潭市一模29题)1585年(明万历十二年,)广东顺德县耕地总量88.4万亩,据县志记载亩产约1.8石米,米时价约每石0.5两白银,官府计划征收土地赋税约5.8万石米,实际征收入库2.9万两白银。对该史料分析正确的是(明朝起止时间:公元1368年—1644年,一说亡于1683年)(  )
①明朝中期顺德县以货币形式征收农业税  ②明朝顺德县农民的农业税负担沉重
③当年顺德县农民的粮食结余足以维持温饱  ④明朝时期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A.①B.①②④C.①④D.①②③④

15.

(2011年4月衡州市质检15题)下图是一幅 针路 示意图。 针路 出现于宋代,指的是古代人们在罗盘指引下将不同地点的航行方向连结而成的一种航线。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试题7】〖名题分解〗

A.它的出现是宋代航海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B.它的出现使得古代海上航行更加安全便利
C.我国在宋代就已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D.宋代开始突破 海禁 政策鼓励对外贸易

16.

(2011年1月河南安阳高三期末6题)苏州碑刻博物馆中的《永禁机匠叫歇碑》,是清朝雍正年间机房机户(依仗官府势力)为禁止机匠聚众叫歇(罢工),勒加(工)银而立。由此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
①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于州
③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业中存在劳资斗争  ④中国早期雇佣工人为改善经济待遇而进过斗争

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③④D.②③

17.

(2012·潍坊北四县高三期中·13题)明清时期,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  )

A.小农经济已经解体B.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C.经济结构发生了彻底变化D.重农抑商政策已破产

18.

(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一质检8题)中国封建社会末期 重农抑商 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它造成的后果不包括(  )

A.原料不足B.市场狭小C.劳动力缺乏D.资金短缺

19.

(2011年5月鞍山市二模29题)《明经世文编选录》载: 番中本无盐硝、火药、亦无铳炮器具,后因中国之人接济往来,私相教习,违犯严禁,将带出境,以济番人运用……若今明开通税之门,略同互市之法,火铳、火药公然交易,得番人无用之物,济番人有用之器,是持其柄而授之兵也 。材料反映的思想是(  )

A.主张实行海禁B.反对实行海禁C.主张扩大火铳、火药的交易D.主张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20.

(2010·山东胶州高三一检)1871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眼中的广州 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仓库、商铺……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 广州出现这种社会状况的原因有(  )
①清代闭关后广州成为当时唯一对外贸易港口
②广州是中国近代第一批开放的口岸
③近代生产方式较早在广州产生
④广州毗邻港澳,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21.

(2012·广东六校第二次联考·5题)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这里 新的历史条件 是指(  )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  ④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2.

(2011年4月江苏百校样本分析2题)一位外国友人在清乾隆年间进入中国,当时他可能做到(  )

A.在北京学京剧B.在山西平遥办票号C.在上海看电影D.在广州从事涉外贸易

23.

(2011年4月湘潭市二模5题)“(在广东佛山罗定)凡一炉场,环而居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计一铁场之费,不止万金,日得铁二十余板则利嬴,得八、九板则缩。 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材料,准确的信息是(  )

A.炉场生产分工明确B.炉场生产规模扩大C.生产关系的新发展D.生产以赢利为目的

24.

(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3题)明中期以后,政府开始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加派丝织品,尤以嘉靖、万历年间为甚。由于派织数量远远超出官营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方织染局为了完成任务,便纷纷实行 机户领织 制度。这是一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生产的 加工定货 的生产形式。上述材料反映明朝时期(  )

A.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B.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5.

(2011年莆田五中高三月考17题)下列明清时期(1840年前)出现的社会现象中,最能反映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是(  )

A.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B.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C.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D.奏章票拟,主之内阁

26.

(2013·浙江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右侧是18世纪一位法国贵族肖恩公爵 最重要的中国藏品 目录,从中可以推测 (  )

A.当时的清政府鼓励海外贸易B.中国已陷入落后挨打的状况C.其藏品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D.其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而来

27.

(2011年4月海口调研9题) 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 这表明,明朝 海禁 政策的出台(  )

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28.

(2011年3月河南郑州市质检35题)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由于高度的文化优越感,中国人在文化上始终处在不败的地位,同时导致其对外来事物的普遍排斥,而后更逐渐发展为对外界冷漠的内向型心态。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29.

(2011年4月天津市和平区一模2题)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 金宝庐舍, 转瞬灰烬, 惟有田者, 指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 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 赢十百金, 即莫不志在良田。 " 以上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有利于巩固统治D.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0.

(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一质检9题)清黄遵宪有诗曰: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你认为诗中海禁的 大错 应表现在(  )
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②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③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  ④导致了中国国势日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二、材料阅读

31.

(2011年5月浙江五校联考38题)比较是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它能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的前因后果。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3分)
材料二 (15、16世纪)西欧的封建专制王权是在市民——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相互斗争中充当 表面上的调停人 而确立起来的,为了取得市民——资产阶级的支持以加强自己的实力,一般都采取……扶植资产阶级的势力,打击或削弱封建地主贵族的措施。

——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

(2)试以英国为例,说说15、16世纪封建专制王权采取的哪些政策起到了扶植资产阶级的作用?在英国国家的政治走向上产生了什么结果?(6分)
材料三 中国明代的封建专制制度却起着完全不同的历史作用。它主要是建立在宗法性的自然经济基础和封建阶级结构之上的。因此,他就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当作自己的根本任务。

——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

(3)明代的封建专制统治者采取了哪些维护封建统治的措施?对中国国家社会形态的走向上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以上中西对比,分析什么样的政治状况有利于先进因素的成长?(10分)
(4)当这两种不同走向的文明遭遇后,中国受到了巨大冲击。试概括其表现。(6分)

32.

(2011年3月洛阳市统考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7分)
材料一 明清是民间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纺织业在丝棉产区成为城乡广为流行的手工业形式。当时,棉纱、棉布的生产仍由城乡家庭手工业来完成。这是因为,在机器大工业出现之前,企业实施规模生产难以控制棉纱、棉布的质量,布商字号为了把握市场、保证信誉、追求利润,放弃最初的加工程序,向农民和城市个体手工业者收购质量合格的棉布初成品,再设法精加工以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要。……清代正式废除匠藉制度,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环境更为宽松,主要手工业产品比明代有所增长,地区性分工更加明显,形成了一些手工业品比较集中的产区。据统计,明清江南棉花与棉纺织业市镇有52个,蚕桑与丝织市镇有25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陶瓷业市镇有25个,造纸业市镇有20个,纺织丝市镇44个。……这一时期,江南地区耕、织分离(北耕南织,特别是在苏南的城市和乡镇,不得不以买来的棉花作原料),纺、织分离(城乡家庭女红与市、镇染整场、坊分头进行),已经开始。

——据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二 明清时期,证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主要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即在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经形成。

——据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江南是明清时期中国原始工业化(指这一时期已出现了工业革命的某些有利因素)水平最高的地区。在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前夕,江南的原始工业化程度绝不亚于英国,而双方都以轻工业为主。彼此不同之处在于,英国的重工业自16世纪开始便迅速发展,在工业上所占的比重也日渐增加,但这种现象没有在江南出现。其主要原因是重工业需消耗大量能源和材料,而轻工业对能源和材料的需求相对较小,对劳动力的依赖却相当高,因此劳动力充足、能源和材料缺乏的江南很自然地便偏重轻工业的发展,注重技巧而不注重机器。但重工业的发展和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正是工业革命的大前提。

——据粱柏力《被误解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0分)并指出这一时期民间手工业大发展的主要原因。(10分)
(2)结合材料二、三,指出明清时期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因素。(8分)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最终未能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9分)

33.

(2011年4月赣州十一县联考40题)城市的发展尤如一本书,每一页都记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7分)
以农立国 的农耕时代,景德镇素以手工业发达而著称。
材料一 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土宜于陶。宋景德年,始置镇,奉御董造(奉皇帝之命督造),因改名景德镇。瓷器生产分为和土、澄泥、造坯、过刮、汶水、打圈、过釉、入匣、满窑等工序, 共计一环工方,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
景德……业制陶器,利济天下,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四方远近事陶之人,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万历年间(1573—1620年), 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工

——选自《景德镇陶录》《明清经济及中外关系》

(1)根据材料一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原因。(10分)
伴随着1?8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近代城市也随之发展起来。
材料二 英国的曼彻斯特从一个瘟疫肆虐的乡下小镇演变成工业重地。18世纪60年代,第一家棉纺厂创立,第一条运河开工兴建。1776年运河延至利物浦海港,开通远海,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该城的棉纺厂在1802年有52家,1809年64家,到1830年达到99家。当时的棉都曼彻斯特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此曼彻斯特及整个世界的面貌改观。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城市的因素。(10分)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东京社会风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新政府实施以西方国家为榜样的政策,动员国人学西方。很快,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制度、思想观念连同生活习俗纷纷传入。政府制定了行为规范条例,通过天皇 垂范 和媒体的宣传倡导,要求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逐渐 欧化 。……随后,政府颁布法令,废除武士特有的象征身份等级的发型和佩刀特权,即宣布? 断发脱刀 。1883年在东京银座大街建成英式建筑 鹿鸣馆 ,馆内有18个西洋式活动厅,用于招待西人和本国达官贵人,举办的所有社交活动均按西方仪式。欧式砖瓦建筑不断兴建,瓦斯路灯格外引人注目。这个时期,画家放弃了自己民族风格,民族音乐让位于贝多芬、瓦格纳,连日常生活方式也会全盘学西人。人们争穿洋服,食牛肉,以为时髦;官员着礼服,佩绶带,俨然洋人。一时间, 欧化 铺天盖地。福泽谕吉描绘当时的情景,称欧美文明 如火燎原,旧文明一扫殆尽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结合材料三中日本东京所发生的变化,指出日本 新政府 推行的相关政策,并对这一政策进行评价。(11分)
材料四 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深圳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以蓬勃的进取精神和创新实践,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深圳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哪些重要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