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13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合格考真题 适用省份:辽宁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23 浏览数:131

一、单选题

1.

古罗马的兴衰成败虽已成过去,罗马人创造的文明成果却千古犹存。当今法律制度中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都源于(  )

A.罗马法B.秦律C.1787年宪法D.1875年宪法

2.

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这标志着英国(  )

A.形成了责任内阁制B.出现了两党制C.建立了君主立宪制D.确立了共和制

3.

1919年《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上有 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 这样的文字。该通讯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土地革命D.北伐战争

4.

1937—1941年,中国独立抗击了100多万日军,到抗战胜利时,日本230万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牵制在中国,中国战场消耗了日本全部战争开支340亿美元中的120亿,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9万多人。这说明抗日战争(  )

A.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C.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D.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5.

图1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开怀大笑的情景。他开怀大笑是因为(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建交B.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C.《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发表D.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

6.

彼得格勒的起义部队向冬宫进发,爬过木柴堆成的街垒,踩到原来守卫在这里的士官生丢弃的枪支;人行道上堆积着 阿芙乐尔 号巡洋舰所用的两枚炮弹击中冬宫屋檐时崩碎的泥灰。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法国大革命B.普法战争C.美国独立战争D.俄国十月革命

7.

下图是《北约和华约的对峙》形势图,从中可以看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D.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8.

下图描绘的是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反映出当时(  )

A.尚未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开始推广牛耕D.商品经济发展

9.

1927年,蒋介石让时任上海纱联会会长的荣宗敬承销债券,被以纱业艰难为由拒绝,蒋介石为此震怒,通缉荣宗敬,查封其家财。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民族资本受西方列强压制B.民族资本家唯利是图C.民族资本受官僚集团压制D.民族工业彻底衰败

10.

下图是某县1978—1982年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完成 一五 计划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 。与这种转变相关的是(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勃列日涅夫改革C.确立 斯大林模式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2.

下图是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变化示意图。图中A.B两点间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建立法西斯专政B.实施罗斯福新政C.提出杜鲁门主义D.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13.

下列四幅图片中不能代表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是(  )

14.

有一次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齐景公高兴地说: 你讲得太好了! 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他思想主张中的(  )

A.因材施教 B.无为而治 C.克己复礼 D.天人感应

15.

下列四幅书法作品中属于草书的是(  )

16.

马克思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理论成果是(  )

A.维新思想B.三民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

17.

2013年3月,全国人民瞩目的 两会 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了全程报道。这主要体现了电视的(  )

A.传播资讯功能B.娱乐功能C.远程教育功能D.艺术鉴赏功能

18.

他成功地培育出 东方魔稻 ,他使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他 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这里的 指的是(  )

A.马寅初B.钱学森C.杨利伟D.袁隆平

19.

右侧两幅图反映了(  )

A.中世纪的禁欲主义思想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C.挑战教皇权威的宗教改革D.倡导自由平等的启蒙运动

20.

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  )
①经典力学 ②进化论 ③相对论 ④量子论

A.③④B.②③C.①②D.②④

二、材料阅读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摘编自岳麓版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二                                                                                                                     废丞相后与其地位相近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时间

官职

基本职权

明朝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摘编自岳麓版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教师教学用书》
(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秦、唐两朝的中央官制是什么。(6分)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明、清两朝为加强皇权采取了什么措施。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趋势。(7分)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编者注:新世界即 新大陆 )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甘蔗、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鱼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人教版《世界历史》

(1)材料一说明了世界市场发生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7分)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其对世界市场产生了什么影响?(7分)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要拥护那德先生(即民主),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科学),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 中国人开始对古老中国的传统观念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批判,并使中国的文化精神为之一变。中国人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反省从没有如此深入过,而同时引发的社会影响也从未如此广泛过……触及的社会面远比辛亥革命更为广泛、更为深入。

——《复兴之路(新文化运动——近代史上的百家争鸣)》

(1)上述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概括其主要内容。(7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历史事件。(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