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试题9]〖名题分解〗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不限类型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20 浏览数:110

一、单选题

1.

(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2009届高三11月月考)北宋苏洵说: 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这反映的是(  )

A.自耕农式经营B.千耦其耘式经营C.田庄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

2.

(2012年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4题)关于下述农民起义口号的理解正确的是 (  )

秦末

陈胜、吴广起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北宋

王小波、李顺起义

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辈均之

明末

李自成起义

贵贱均田均田免粮

A.秦末农民起义的口号表明农民反对分封制度下的世袭统治权B.北宋农民起义的口号表明农民反对因商人地位上升导致的贫富不均
C.明末农民起义的口号是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反映D.平均 的要求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意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3.

(2012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中三年级三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9题)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 田制不立 不抑兼并的 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 以致 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 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 的景象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4.

(2012年安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13题)下图是某生历史课堂笔记,请你判断他所记述的内容应为 (  )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试题9】〖名题分解〗

A.北魏的均田制B.太平大国的土地政策C.孙中山的平均地权D.中共的土地改革

5.

(2012年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14题)《魏书·高祖纪》载(北魏孝文帝下诏) 富强者并兼山泽……而就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谴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从材料判断,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直接推动力是(  )

A.抑制土地兼并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巩固北魏统治D.促进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

6.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2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苏轼曾说: 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

A.宋代地主主要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B.宋代地主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宋代佃户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D.宋代农村开始出现以租佃关系经营土地

7.

(湛江市2012年普通高考测试)《左传》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记载,郑国和鲁国不经周天子同意,擅自相互交换了 枋田和许田。对此,周天子也只好默许。这说明(  )

A.重农抑商政策确立B.土地公有制形成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井田制遭到破坏

8.

(江西省红色六校201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 世界最美的书 。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 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9.

(2012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综合练习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5题)1832年6月,一艘英国商船驶抵宁波,对中国地方官提出了通商要求。结合时代特征判断,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A.中国人对英国造船技术感兴趣并效仿B.地方官因宁波非泊船之所而命其驶离C.船上商品通过宁波合法转售到内地D.地方官因《南京条约》而同意其请求

10.

(2012年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14题)《迷途的帝国》一文中这样写到: 康熙大帝是一个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具备非凡过人的雄才大略。使中国一举摆脱明末清初大动荡后满目疮痍的局面,成为东方最强大的王朝。然而,他最终却没能跨越封建体制雷池半步。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盛极而衰,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康熙帝(  )
①强化君主专制  ②强调农商并重  ③推行文化专制  ④实行海禁政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

(2012年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8题)今(明朝)贡舶与市舶一事也,凡外夷贡者,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他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矣。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明朝禁止对外贸易B.政府特许与进贡国家有限贸易C.禁止官商对外贸易D.希望外夷向天朝上国朝觐纳贡

12.

(2012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中三年级三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11题)《国富论》写道: 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物产,……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然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 100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这里亚当·斯密(  )

A.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B.建议西方列强尽快打开中国市场C.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条件优越D.盛赞康乾时期中国经济的高度繁荣

13.

(2012年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二模文科综合试题历史25题)清朝张廷玉《明史》第七十七《食货志一》中记载,宪宗即位,以没入曹吉祥地为宫中庄田,皇庄之名由此始。其后庄田遍郡县。给事中齐庄言: 天子以四海为家,何必置立庄田,与贫民较利。 这表明(  )

A.皇室兼并土地加剧社会矛盾B.皇室已成为最大的土地占有者C.明朝时期自耕农的生活困苦D.这是引发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

14.

(河北省唐山一中等五校2012届高三第二学期2月联考)明代沉船 南澳一号 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此废除 海禁 政策

15.

(河北省保定市2011年12月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下列所体现的思想不同于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经济政策的是(  )

A.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 B.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C.乃令贾人不碍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16.

(永州市2012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 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 由此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  )

A.农耕经济的落后B.西方国家的侵略C.人口压力的沉重D.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17.

(河南省漯河市2012届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清末黄遵宪诗中提到的 大错 实际指的是(  )

A.打击了出口商品生产,导致中国海外贸易停顿B.镇压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阻碍了中国国家统一
C.禁止官民出海贸易,动摇了中国社会稳定性D.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中国与世隔绝而落后于时代潮流

二、材料阅读

18.

(2012年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31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我国赋税始于夏代,在井田制基础上,三代行贡、助、彻之法,即 籍田以力 的劳役地租……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 初税亩 ,实行 履亩而税 ……确立了以田亩计征的实物地租制,是税收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标记。
第二次重大改革是秦汉时期……秦统一后,征收田租 舍地而税人 ,即按每人应有土地亩数征税,田租约为 什一之税 ……至唐时实行租庸调制,国家征收租庸调时,只问丁身,不问财产,定额缴纳。
第三次重大变革是唐中后期的两税法……
第四次重大变革是明代的 一条鞭法 ……标志中国赋税制度向以物田为课税对象的租税制度转化。
第五次重大变革是清代的 摊丁入亩 ……将丁银摊入田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完成了赋役合并,取消了征税的双重标准。人头税基本废除。

——摘编自《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史》

材料二 唐初立租庸调之法……租出谷,庸出绢,调出缯纩布麻……杨炎变为两税,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虽租庸调之名浑然不见,其实并庸调而入于租也。相沿至宋,未尝减庸调于租内,而复敛丁身钱米。……嘉靖末行一条鞭法,通府州县十岁中,夏税、秋粮、存留、起运之额,均徭、里甲、土贡、雇募、加银之例,一条总征之。使一年而出者分为十年,及至所值之年一如余年,是银力二差又并入于两税也。未几而里甲之值年者,杂役仍复纷然……万历间,旧饷五百万,其末年加新饷九百万,崇祯间又增练饷七百三十万,倪元璐为户部,合三饷为一,是新饷练饷又并入于两税也。至今日以为两税固然,岂知其所以亡天下者之在斯乎!使练饷、新饷之名不改,或者顾名而思义,未可知也。……嗟乎!税额之积累至此,民之得有其生者亦无几矣。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现代有史学家把这种 黄宗羲定律 用公式表示,即:
两税法=租庸调+杂派 ……
王安石免役钱法=租庸调+杂派+杂派 ……
一条鞭法=租庸调+杂派+杂派+杂派……
地丁合一=租庸调+杂派+杂派+杂派+杂派+杂派
通式:bn=A+nx。式中bn为经过n次改制之后的新税额,A为原始税额,x为杂派,n为改制次数。显然,这是个累进的算术级数。

——摘编自秦晖《并税改革与黄宗羲定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春秋至清朝征税标准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定律。依据黄宗羲定律,评述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改革的影响。(8分)

19.

(江西省红色六校201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20分) 古今中外,政府和社会精英对于社会和谐都有过许多思考与实践。
材料一 (洪武元年)诏曰: 耕者验其丁力,计亩给之。使贫者有所资,富者不得兼并。若兼并之徒多占田,以为己业,而转令贫民佃种者,罪之。

——《明会典》卷十七,户部四,田土。

材料二 孙中山始终把 天下为公 世界大同 作为最高理想,毕生致力于此。他的 大同 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 民生主义 主张里。在他看来, 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

——刘雅丽《略论孙中山的大同思想、道德观与和谐社会》

材料三 狄更斯著名的小说《双城记》,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巴黎和伦敦这两座城市为背景,借古喻今,希望为社会矛盾深刻的19世纪英国寻求出路。狄更斯说,不满情绪广泛地存在于英国的社会中,可能由于任何一个很小的原因,一下子变成前所未有的一场可怕的大火。……(2011年8月6日)警察的行动致人死亡,点燃了伦敦的夜空。怒火此起彼伏,蔓延英国多个城市。

——《现代快报》2011年8月14日《伦敦与巴黎骚乱对比》

材料四 当今世界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每一个层面,都日益清晰地表现出整体性、体系性的运动。……与此同时,针对这种新的整体性运动,出现了声势浩大的反抗。这种反抗既有理性主义的……也有浪漫主义的,如西雅图、热那亚和纽约街头的反全球化抗议活动。本·拉登和 基地组织 的恐怖主义活动,虽为异数和极端,但本质上也属于这种反体系运动的一部分。

——宿景祥《贫富扩大与全球反抗》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抑制土地兼并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6分)
(2)在20世纪20年代的孙中山 新三民主义 中,就民生方面提出了哪些有利于发展和谐社会的思想?(2分)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孙中山先生认为的 民生主义 就是 共产主义 的主张?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3)结合材料三,以狄更斯为代表的文学流派主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2分)试列举该流派2 个以上的其他代表作品(2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主要存在哪些不和谐的问题?(5分)

20.

(2012年安徽省级规范学校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明清两代锁海或海禁之时,正逢西方史学家所说的 商业革命 ,时间为公元1300年至1700年。西方经济思想史学家亦认为1500一1750年为重商主义时期,18世纪更进入工业所导出的资本主义时代,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正在积极寻求贸易尤其是自由贸易,而明清两代政府还在变本加厉地闭关自守,尤其是昏庸的道光皇帝更作许多不合理的人身限制,终而酿成鸦片战争,成为一连串不平等条约的始点。

——候家驹《中国经济史》(下)

材料二 仅在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其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新经济政策以前时期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雏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

——B.C.列利丘克著《苏联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西方实行的贸易政策及其对本国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10分)
(3)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简要阐述对中国当今世界形势下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