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试题6]〖名题分解〗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不限类型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26 浏览数:114

一、单选题

1.

(2008年 11月枣庄市高三阶段性检测)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四川省许多文物古迹受损,纪念古代伟大水利专家的 二王庙 倒塌严重。 二王庙 纪念的是(  )

A.大禹父子B.李冰父子C.李冰与郑国D.诸葛亮与刘备

2.

(慈溪市08—09上高三期中考)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 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 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

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的产生
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3.

(2008年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11月阶段测试)楚汉战争时,有 米石万钱 的记载,而据《太平御览》,汉文帝时,谷价至于石数十钱。后甚至有 每石粟至十余钱 的历史记录。导致粮价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劳动积极性的大幅提高B.汉朝正确的农业政策C.农耕经济的不断发展D.战争期间粮价上涨,和平时期降低

4.

(2008年 11月汕头市五大名校高三联考)下列不属于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的是(  )

A.君主土地私有制B.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D.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租佃制

5.

(2008年 11月汕头市五大名校高三联考)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下令,凡 民产子,可免除二年徭役 。 唐贞观初年规定, 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贫不能自行者,乡里富人及亲戚资送之。 明朝初年,政府鼓励早婚,同时把人口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的标准。以上统治者这样做的原因有(  )
①长期战争造成人口锐减
②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劳动力是财富的源泉
③劳动人口是国家兵力、徭役和税收的主要承担着
④多子多福观念的影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6.

(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2009届高三11月月考)北宋苏洵说: 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这反映的是(  )

A.自耕农式经营B.千耦其耘式经营C.田庄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

7.

(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2009届高三11月月考)在我国传统的诞生礼仪式中存在着生男仪式繁、生女仪式简的,其根本原因是(  )

A.儒家思想的影响B.封建制度的存在C.小农经济的制约D.佛教文化的浸润

8.

(2009年 1月济宁市高三期末质检)《国语 晋语》载: 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通过该记载我们可以确信春秋时期(  )

A.农民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B.已经使用牛耕C.各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D.社会秩序混乱

9.

(2009年1月宁波市高三期末考)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摘自《墨子》)在以下选项中,与这一现象相符的是(  )
①早在旧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
②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③不断改良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④具有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

(2008年汕头市高一新课程统一测试)潮汕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 立秋有雨,庄稼点头 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 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 换田不如换种 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  )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精耕细作的特点C.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注重因地制宜

11.

(2008年汕头市高一新课程统一测试)最能反映唐朝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是 (  )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试题6】〖名题分解〗

12.

(2008年汕头市高一新课程统一测试)我国古代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赋收入,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因此国家常采取 均田 限田 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经济。这一情况反映了自耕农(  )
①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②自给自足  ③规模小,比较脆弱  ④实际上已得到历朝政府的保护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13.

(2008年滨州市高一7月学业水平检测)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D.贵族争夺土地的斗争

14.

(08—09上西华一高箕城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隋唐时期推行租庸调制的作用表现在(  )
①农民生产时间较有保证
②农民的赋役负担相对减轻
③政府赋税收入有保障,府兵制也得到巩固
④使土地买卖和兼并得到有效控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5.

(08—09上西华一高箕城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两税法之所以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次大变革,主要是因为(  )

A.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B.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C.适应了均田制破坏后土地兼并的实际D.使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16.

(08—09上西华一高箕城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 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此对联中的 太守 是指(  )

A.郑国B.苏轼C.李冰D.欧阳修

17.

(08—09上西华一高箕城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下列不利于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是(  )

A.相地而衰征 B.为田开阡陌封疆 C.初税亩 D.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18.

(2008年9月徐州市高三摸底考试)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  )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试题6】〖名题分解〗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试题6】〖名题分解〗

A.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D.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

19.

(2008年11月山东济宁一中高三反馈练习)春秋时期,促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  )

A.统治阶级的提倡B.国家分裂的影响C.社会人口的增加D.铁器、牛耕的使用

20.

(2008年 11月青岛市高三期中)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材料及下图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应该出现在(  )

A.原始社会晚期B.夏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朝

21.

(2008年12月山东省泰安市高三质检) 一头牛,一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 ,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

A.封闭保守B.精耕细作C.耕织结合D.艰难脆弱

22.

(金山中学08-09上高三摸底考试)下列农具的出现标志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划时代进步的是 (  )

23.

(2008年江苏二模)明清时期人口激增,导致全国耕地紧缺。为解决人口膨胀的沉重压力,下列哪一措施最有效(  )

A.大力奖励垦荒B.大量增加水稻品种C.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D.引进并推广玉米和甘薯等高产作物

二、材料阅读

24.

(江苏省南通中学07—08下期末考)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 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李悝说: 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 18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材料三 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请回答: 

1材料一 映出什么历史现象?(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分)
(2)归纳材料二中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2分)并具体分析农业进步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1分)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2分)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2分)
(4)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2分)

25.

(2008年汕头市高一新课程统一测试)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表1:清代灾害的种类及发生次数  

灾种

海潮

地震

合计

次数

2573

1140

618

70

11

174

89

137

132

4

10

386

5344

资料来源:《清实录》

表2:历代发生灾害的次数及其频率比较表 

朝代

秦汉

灾数

375

493

874

513

5105

5344

频率

0.85/

1.7/

2.7/

5.31/

18.5/

19.9/

资料来源:邓云特《中国救荒史》、《明实录》、《清实录》
表3:清代自然灾害的时间分布表

时期

清前期

清后期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

光绪

宣统

灾次

192

655

161

1229

409

791

305

333

1198

71

 频率:次/

106

107

124

204

163

263

277

256

352

236

资料来源:《清实录》

——以摘自闵宗殿《关于清代农业自然灾害的一些统计》

材料二 乾隆三十七年(1772),只利用定河的淀泊 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荣,甚至漫溢为患。 乾隆四十六年(1781),黄河 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坎填塞日多

——摘自《清高宗实录》

材料三 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备祲 (注:不祥之气);二曰除孽;三曰救荒;四曰发赈(注:发仓救济);五曰减 ;六曰出贷;七曰蠲赋(注:免除赋税);八曰缓征;九曰通商;十曰劝输;十有一曰兴土筑;十有二曰集流亡。

——摘自《大清会典》

材料四 岁遇水旱,则遣官祈祷天神、地神、太岁、社稷。至于(皇帝)视旨圜丘(又称祭天台),即大雩(求雨祭名)之义。

——摘自《清朝文献通考》

材料五 ……清前期,政府有能力 叠次普免天下钱粮,其因偏灾而颁蠲免之诏,不能悉举 ,到嘉庆时,因财力有限, 无普免而多灾蠲,有一灾而免数省者,有一灾而免数年者 。愈到后期,清政府便只能愈来愈依靠捐纳来救济百姓,捐款名目也日益繁多,并导致吏治的进一步恶化。

——倪玉平《试论清代的荒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三个表格数据统计,分析清朝自然灾害的特点。(3分)
(2)有人对清代自然灾害的分析是 更多的天灾则起因于人祸 。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 人祸 的认识。(3分)
(3)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清朝救灾措施有何特点?(3分)
(4)清朝的救灾制度对于今天有何启示?(3分)

26.

(2008年12月兴化市高三期中调研)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 为政》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 (唐太宗)谓侍臣曰: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若禾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咨其耕稼,此则富矣。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指出其主张的结局并分析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封建社会农民的实际生活情况怎样? (4分)
(3)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什么思想?客观上有何作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