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人教版】(试题8)〖2013名题分解〗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不限类型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6 浏览数:144

一、单选题

1.

(2013·江苏泰兴高三期中)台湾乡土文学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话: 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 这表达了(  )

A.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B.海峡两岸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C.实现统一是台湾各党的迫切要求D.一个中国 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

2.

(2013·安徽省高三模拟)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指出:“……时至今日,种种条件都对统一有利,可谓万事俱备,任何人都不应当拂逆民族的意志,违背历史的潮流。 当时有利于统一的条件有 (  )
①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② 一国两制 方针的推动
③大陆安定团结,实行改革开放  ④台湾当局对大陆部分开放

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

(2013·浙江杭州地区高三七校联考)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 我们不再使用 解放台湾 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一主张(  )

A.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C.明确了 九二共识 的前提和立场D.使 一国两制 的方针正式形成

4.

(2013·山东德州高三11月校际联考)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第31条规定: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这一规定表明(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发展完善B.一国两制 的实践有了法律保障C.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D.各地方可根据需要自行确定所行制度

5.

(2013·潍坊北四县高三期中)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 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 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

A.分离 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B.相逢 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C.太痛 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D.太美 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 一国两制

6.

2009年11月10日, 台湾江苏周 暨首届台功经贸合作论坛在台北揭幕。此次江苏代表团访台,签订了年度双向旅游十万人次的合作计划,更带来突破三十亿美元的对台采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② 一国两制 得到台湾民众的大力拥护
③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④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

(2013·广东省广州执信中学高三期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最早打破诗人乡愁,使台湾地区民众与大陆亲人得以团聚的是(  )

A.台湾政府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B.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C.九二共识D.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

8.

(2011·番禺中学一测)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国西沙群岛的越南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 直接通过台湾海峡 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 请通过 信号。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 三通 。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  )

A.拥护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C.认同和坚持 一个中国 原则D.与共产党和民族根本利益一致

9.

(江西省红色六校201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 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 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 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 这一潮流促成了(  )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B.九二共识 的达成C.和平统一 口号的提出D.海峡两岸 三通 的开展

10.

(2013·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也承认: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英国 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 的根本原因是(  )

A.一国两制 能保证香港的持续繁荣B.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综合国力得以提高C.香港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D.到1997年,英国租借香港期限已满

11.

(2013·湖北省稳派高三强化训练)《辽史·百官志》载: 辽初官职,多由帐院所选,不设科举保荐之法。辽起唐季,颇用唐进士法取人……太宗兼治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制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材料表明,辽朝实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  )

A.笼络统治北方汉民族的需要B.治理幽云十六州的需要C.借鉴中原农耕文明的需要D.建立 蕃汉 二元体制的需要

12.

(2013·浙江杭州地区高三七校联考)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 我们不再使用 解放台湾 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一主张(  )

A.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C.明确了 九二共识 的前提和立场D.使 一国两制 的方针正式形成

13.

(2013·山西省高三第二次诊断)1992年8月1日,台湾 国家统一委员会 发布的文件中写道: 我方则认为一个中国应指1912年成立迄今之中华民国,其主权及于整个中国……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 此言论在当时有利于(  )

A.一国两制 的制定B.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C.九二共识 的达成D.两岸 三通 的实现

14.

(2013·福建安溪一中、德化一中高三9月联考)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A.一国两制 的提出B.九二共识 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D.中国国力的强大

二、材料阅读

15.

(2013·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二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2004年2月24日《香港商报》发表社评:“……香港回归祖国6年多以来的实践证明, 一国两制 正是确保香港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繁荣稳定的根本性制度保障。

——新华网

材料四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指出: 我们国家大、人口多,情况复杂,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赋予地方必要权力,让地方有更多的因地制宜的灵活性,发挥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增强整个经济的生机和活力。

——唯实《中国共产党关于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论和实践》

(1)据材料一分析汉初分封王侯的原因。(1分)其结果如何?(1分)为解决这个问题,西汉统治者在政治、思想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2)据材料二、三、四,归纳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国家统一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2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当今社会形势,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4分)

16.

(2013·江苏泰兴高三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材料二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

材料三 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回归后七年中有四年的GDP增长幅度达到双位数,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创下历史新高,人均达28436美元,澳门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体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香港回归十年间,已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1997年外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数量是2514家,而截至去年十二月已有3845家……

——腾讯网《陈佐洱向欧洲介绍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2007年)

材料四 一国两制 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 一国两制 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 一国两制 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

——《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2011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发展?(4分)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港澳在回归后取得的成绩说明了什么?指出 一国两制 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4分)
(4)综合以上材料,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 一国两制 的认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