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0.2013—2014学年度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高二下学期期末学分认定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26 浏览数:170

一、单选题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D.聚族而居思想根深蒂固

2.

有人曾提出 领地国家 的概念,其中 领地国家 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 领地国家 时期叙述正确的是(  )

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3.

某学者在研究中国古代的某项制度时查阅到一部文献名为《钦定台规》,其部分目录见下图(图6)该学者研究倾向最可能是(  )

A.分封制度B.郡县制度C.监察制度D.宗法制度

4.

元世祖忽必烈说: 中书省是朕的左手,枢密院是朕的右手,御史台是用来医朕两只手的。 这说明元代(  )

A.注重权力监督B.实行三权分立C.完善三省六部制D.加强机构分工

5.

清代学者储大文曰: 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 在此他认为(  )

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C.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D.行省制不利于维系地方治安稳定

6.

(2011年3月福州市质检15题)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7.

古代雅典的陪审法庭一般由抽签产生的500个陪审员组成,开庭前他们中没有任何人事先知道将从事哪一个案件的审问。这说明(  )

A.陪审人员的随机性可以降低误判率B.古代雅典只有陪审法庭具有司法职能C.力求保持公平是雅典陪审法庭的重要原则D.雅典陪审法庭是五百人议事会的下设机构

8.

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 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A.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横B.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C.反映了奴隶的政治诉求D.由贵族编制并为贵族服务

9.

古罗马的市政官规定:上市的奴隶须用牌子写明各奴隶的国籍、性别、年龄、技能和有无疾病等,并挂在胸前,事后如发现有出入,允许买主请求减价或解除契约。此规定的实质是(  )

A.协调公民关系B.维护奴隶主利益C.维护正常的奴隶交易D.适应商品经济需要

10.

罗马法的旧式诉讼程序规定,以神官司审判一职,原、被双方供托保证金或牛羊于神圣之处所,诉讼结束后,没收败诉者之保证金或牛羊归于国库。该规定(  )

A.充分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维护了平民的基本诉讼权力C.充斥着封建迷信和野蛮习俗D.看似公允实则只为富人服务

11.

光荣革命就是 革命的反革命 ——它在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的意义上,起到了革命的意义,同时却抑制了激进革命的发生 。据材料判断, 反革命 指(  )

A.资产阶级向旧贵族妥协B.议会违背了人民的意愿C.避免了再次暴力斗争的出现D.资产阶级政变更换国王

12.

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 尊严的部分 ,一是 效率的部分 尊严的部分 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 效率的部分 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 尊严的部分 “ 效率的部分 分别指的是(  )

A.君主制和议会制B.君主制和共和制C.立宪制和共和制D.立宪制和议会制

13.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1839年4月3日在广州发给英国外相巴麦尊的机密信说: 我以最最忠诚的心情建议陛下政府,立刻用武力占领舟山岛,严密封锁广州、宁波两港,……陛下政府将从此获取最适意的满足。 一年后,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通过这次战争决定的是(  )

A.主教B.议会C.内阁D.国王

14.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就美国而言,其政治制度改变的特点是(  )

A.和平为主、渐进发展B.政局动荡、进程艰难C.王朝战争、完成统一D.制定宪法、政党选举

15.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称赞美国的体制时说: 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 他称赞的是(  )

A.三权分立B.联邦制C.中央集权制D.两党制

16.

下图《义和团的头颅在墙壁上》是刊载在100多年前的法国报纸上的一幅绘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事件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B.此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形式主要为商品输出
C.此事件期间,清政府积极抵抗外来侵略D.列强此后采取扶植代理人方式,以华治华

17.

清末知识分子从工具批判走向体制批判,从呼唤体制内的修补,到颠覆性改造。 体制内的修补 指(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8.

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栏是(  )

名称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宪法》

颁布时间

1787

1870

1911

制定机构

国会制定

国民议会制定

临时大总统制定

特点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确立了总统制与议会制的混合制度

体现主权在民、责任内阁的原则

评价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第一部资产阶级临时宪法

A.颁布时间B.制定机构C.特点D.评价

19.

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  )

A.基督教与太平天国运动B.近代中国经济的工业化C.西化思想与洋务运动D.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

20.

《官话报》曾经是北京各报中最反对共和支持清廷的报纸,但1912年1月4日该报的社论完全改变了立场,敦促清帝接受必不可免的事情并逊位。这表明(  )

A.预备立宪 破产B.共和思想影响扩大C.清朝统治覆灭D.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动摇

21.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这一结论基于,辛亥革命(  )

A.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C.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22.

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 这话听来好像很对,没有材料你出什么货?没有史料你写什么历史?但深入追寻一下,也是有问题的。……所以,不是一分材料出一分货,而是同一分材料在不同人的脑袋里,在不同时代的人的脑袋里可以出好多分货。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基础B.史料解读当遵循逻辑性C.史料蕴含信息有多寡之分D.史料解读具有主观差异

二、材料阅读

23.

妥协,指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为达到这个目的,甚至不惜违反正义这样一来,人们之间必然形成彼此妨害以致达到危险的局面,这是同人们追求享乐目的背道而驰的。而唯一摆脱困境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成立政府,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材料二 ……这次政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英国仍是君主国, 上帝保佑吾王 仍是英国的国歌。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三 1911—1912年间以南北议和、清帝逊位和南北政府融合构成 大妥协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 大妥协 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 投机 革命, 篡夺 了革命果实; 大妥协 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 大妥协 作出不同的评价。喻大华即指出,《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这一妥协避免了列强干涉、内战和国家分裂,维护了民族团结,具有积极意义。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1)据材料一,以史实说明古代雅典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4分)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过程是如何体现 妥协 的?(4分)
(3)材料三对辛亥革命 大妥协 的两种评价,你同意哪一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5分)

24.

外交与内政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清朝前期与周边国家大多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即 宗藩 关系。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凡有对外交涉事宜,均交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管,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
1844年,清廷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任,管理一切对外交涉事件。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构造了近代外交机构的雏形。
1877年,应英国要求和两国交往的需要,清政府在英国设立使馆,迈出了创建使领制度的第一步。郭嵩焘在屈辱中就任驻英国大使,揭开了近代中国向外遣使的序幕。
1901年,依据《辛丑条约》,清政府设立外务部。成为完全意义上名副其实的外交机构,中国外交走向正规。
民国初年,政府按照西方模式对外交机构进行了组织现代化和人事专门化改革。外交机构近代化的使命完成。
(1)据材料概括近代前期中国外交的变化。(4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期中国外交变化的原因。(6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前期中国外交变化的认识。(4分)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前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注:黥、劓,古代的两种刑罚)其傅(注:傅,指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公孙贾)。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 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而亡。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1)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3分)
(2)据材料一、二,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3分)
(3)据材料三,概括并评价苏轼的主要观点。(6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佩里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 访问 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唯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时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1)日本当时实行的哪一政策导致佩里的 访问 不受欢迎? 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 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是什么?(3分)
材料二 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 欧化 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 欧化 很快被 日本化 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被称为日本 资本主义之父 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 论语加算盘 道德经济合一 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 离异 回归 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2)概括材料二中 回归 的含义,并结合明治维新的措施加以说明。(3分)
材料三 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 日本人己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