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2014年高考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上海市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40 浏览数:68

一、选择题

1.

下列文学作品中在古代两河流域得以流传的是(  )

A.《吉尔伽美什》B.《摩诃婆罗多》C.《罗摩衍那》D.《荷马史诗》

2.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 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这里的 是指(  )

A.斯巴达B.雅典C.罗马帝国D.英国

3.

下列选项中属于古罗马《十二铜表法》形成背景的是(  )

A.罗马统治下不同民族之间矛盾突出B.罗马垄断了地中海区域的商业贸易C.罗马境内奴隶进行激烈的反抗斗争D.罗马贵族和平民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4.

英国的等级君主制度基本形成于(  )

A.11世纪B.12世纪C.13世纪D.14世纪

5.

禹铸九鼎 禹开九州 是上古时候的传说,它们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  )

A.禅让制的结束B.商朝的发展C.西周的强盛D.夏朝的建立

6.

周王东迁后,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周王都要依赖强大的诸侯国,社会的政治秩序被彻底打破。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  )

A.周朝王室的衰落B.礼乐制度的崩溃C.铁器犁耕的出现D.宗法关系的疏远

7.

春秋时期各国货币形制各异,秦朝以圆形方孔 半两钱 通行天下。它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由诸侯割据到中央集权B.由 天下共主 皇权至上 C.由分封制到郡县制D.由农工商全面发展到重农抑商

8.

汉初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各项治国措施,其中动机与效果发生了明显矛盾的是(  )

A.休养生息政策B.沿用秦朝的郡县制C.对匈奴的政策D.分封同姓子弟为王

9.

孔子作《春秋》,不欲载空之言,主张见诸行事,通过具体史实呈现微言大义,有褒有贬,使乱臣贼子知所戒懼。司马迁继承春秋学传统,作《史记》,是为中国史学的起源。从《春秋》、《史记》以来,中国史学的主要功能是(  )

A.考据、求真B.求真、鉴戒C.鉴戒、陶冶D.陶冶、考据

10.

1775年一位英国作者写的《中国旅行者》中对某制度的优越性有这样的描述: 年轻人总是毁于游手好闲、懒懒散散,而持续不断的工作可使他们避免误入歧途;……第三,能人为官……;第四,既然官职是授予的,皇帝就可以十分公正的黜退那些无能之辈。 他所描述的制度是(  )

A.世卿世禄制B.军功授爵制C.察举制D.科举制

11.

程朱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吸取其(  )

A.仁政思想B.伦理道德C.性恶理论D.唯物思想

12.

下图为《元朝疆域图》,图中①②③④在管理方式上有明显差异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3.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

A.皇宫建筑布局趋向合理B.中央集权的逐渐加强C.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14.

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位站在民族灾难的风口浪尖,奋起搏击力挽狂澜的人;他是受过严格儒家思想教育的传统士大夫,但历史却又把他造就成了一个目光敏锐见识超群敢于超越自我向外学习的思想家、实干家。 诗歌所赞颂的历史人物是(  )

A.林则徐B.关天培C.邓廷桢D.魏源

15.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 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 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西方列强获得这些特权的最初形式是(  )

A.建立殖民地B.设立租界C.抢占租借地D.划分势力范围

16.

李鸿章说: 各口岸生意,已被洋人占尽,华官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力挟重资以倾夺,则经华商自立公司,……收回洋人夺去之利。 这表明李鸿章主办民用工业的意图带有(  )

A.保护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倾向B.限制民族资本的倾向C.与外国资本主义争夺市场的倾向D.修改不平等条约的倾向

17.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 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 ,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 了。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18.

早在甲午战争爆发的1894年,一个广东人北上天津,希望拜见清政府的重臣李鸿章,表达自己 倡行新政 的主张,却遭到了拒绝。失望的他远赴海外,开始用革命的方式探索救国之路。这个人就是(  )

A.容闳B.陈启源C.康有为D.孙中山

19.

下列中国近代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中,最后一个被开放的是(  )

A.上海B.天津C.重庆D.广州

20.

今天(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轧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 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B.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D.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

21.

下图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中的一页,从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有①电话在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已广泛应用②当时新式学堂已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③当时中国受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④电话的应用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  )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

22.

下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实业救国的思潮C.工人阶级的诞生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3.

主张通过契约产生统治者,否定 君权神授 ;又反对推翻契约方式产生的暴君,支持君主拥有绝对的统治权。这位自相矛盾的思想家是(  )

A.霍布斯B.洛克C.伏尔泰D.孟德斯鸠

24.

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密切了,促进其紧密联系的重要因素是(  )

A.价廉物美的商品B.先进的政治制度C.先进的生产技术D.先进的生产方式

25.

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 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其中 理性 的含义是(  )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26.

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某国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 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 。该国指的是(  )

A.法国B.俄国C.德国D.日本

27.

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 。由此而发动的战争指的是(  )

A.中日甲午战争B.克里米亚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

28.

1870年代中期,一位德国医生向他的一个外国朋友问起他们国家历史的问题,他的朋友这样回答: 我们没有历史。我们的历史自今日始。 据此判断这个朋友最有可能是(  )

A.法国人B.俄国人C.美国人D.日本人

29.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完成后,英、法、美、德各国先后建立了形式各异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但核心都是由议会掌握了国家的(  )

A.行政权B.立法权C.司法权D.外交权

30.

右侧漫画的“? 处如要补上文字说明,应写上(  )

A.凡尔赛B.凡尔登C.列克星敦D.萨拉热窝

31.

考古显示,西周时期的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到了战国,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而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32.

资产阶级和贵族政权的确立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这主要是因为(  )

A.国王权力受到一定限制B.议会权力大为增强C.议会至上有了法律保障D.议会制度正式形成

33.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 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  )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展民众的运动

34.

《大公报》1907年2月3日报道: 本月十四日(指1907年1月27日)下午5时,有陆军部某大臣自天津乘火车晋京,在东站下车后,有铁路巡警某,见该大臣莅止,而一种媚气自生,身不觉其俯,腿不觉其弯,乃上前一步曰: 请大人安。 某大臣以其为巡警兵也,似不甚介意,但颔之而已。旁观者无不窃笑该巡警之旧习难改。 此段材料描述的现象说明了(  )

A.新政在礼仪方面的某些变革开始影响了社会风气B.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依然存在一时半会难以革除
C.陆军大臣和巡警遵守上下等级要求,符合礼仪规范D.新政促进社会革新,但观念的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

35.

根据 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的示意图 ,从中解读最正确的是(  )

A.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B.新制度的建立并非一番风顺,法国是各种政治体制的实验场
C.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不可阻挡D.其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对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材料题

36.

臣从仪式(24分)
1127年,封臣们宣誓效忠弗朗德勒新伯爵威廉。
问题:(12分)
(1)举行这种臣从仪式的目的是什么?(3分)
(2)仪式中双方的关系是否平等?请说明理由。(3分)
(3)类似仪式的出现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6分)

37.

商鞅变法 (28分)
材料一 董仲舒说上曰: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苏轼

问题:(14分)
(1)材料一中董仲舒对商鞅变法的态度是什么?你如何看待?(8分)
(2)你是否赞同材料二的说法?请说明理由。(6分)

38.

凡尔赛和约(24分)
材料一 5月7日,克里孟梭在代表战胜国交付和约草案时宣称: 清算的时候到了。你们向我们请求和平。我们同意给你们和平。现在我们就把这项和约的文本交给你们。

——唐晋《大国崛起》

材料二 基于德国及其盟国之侵略行为,协约国之政府及其国民因战争因而受害。协约国之政府,确认德国必须就她及其盟国引致的一切损失与破坏而负责。

——《凡尔赛和约》第231条

材料三 我们不愿伤害德国,或以任何方式遏制德国的合法影响或权力。我们不愿意用武力或敌对性的贸易措施来对付德国,如果她愿意在合乎正义和法律以及公平交易的公约中与我们及世界上其它爱好和平的国家联合一致的话。我们希望德国在全世界——我们现在所生存的新世界——的国家中占一平等席位,而不是统治地位。

——威尔逊 《十四点原则》

问题:(12分)
(1)材料一中,克里孟梭要 清算 什么?你觉得德国能否接受《凡尔赛和约》中第231条的内容?为什么?(6分)
(2)联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对待德国的问题上威尔逊与克里孟梭的分歧是什么?这一分歧说明了什么?(6分)

39.

一个 南方丽人 的经历(24分)
戴安娜·摩根是一位富有的棉花商之女。她曾经是名副其实的 南方丽人 ,衣食无虑、养尊处优。大萧条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那时她还在念大学三年级,圣诞节回家却发现家里已经一无所有了。戴安娜如今要自谋生路了,她被迫加入了就业大军的行列,四处讨生活。最后,她在一个新政机构——土木工程署(CWA)求得一职,主要负责向申请救助者询问一些令人感到羞辱的问题,来确认申请救助者处于穷困状态之中。为新政机构工作的经历改变了戴安娜的生活和处事的态度;并使她成为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她的大萧条经历使其对旨在解决国家的贫穷和不幸的种种努力心存感激。

——节选自【美】加里·纳什等编著《美国人民》,p.777.

问题:(12分)
(1)以戴安娜的经历说明土木工程署这一机构的建立有何意义?(4分)
(2)对于美国历史发展来说,戴安娜的个人经历可以说明什么?(8分)

40.

中国人和外国人彼此看对方 (50分)
下面是1858年的一个例子。
问题:(25分)
(1)上述观点的形成与哪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关?(2分)
(2)比较上述材料,概括他们认识的差异。(8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怎样理解中国人和外国人如此看待对方?(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