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2014年高考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上海市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40 浏览数:89

一、选择题

1.

伯里克利在演讲中说: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掌握在____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符合空格中的正确一项是(  )

A.男性B.公民C.陪审法庭D.公民大会

2.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奠定了基础。下列排列组合与儒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是(  )

A.英雄、隐士、君子B.英雄、隐士、君子C.君子、英雄、隐士D.君子、隐士、英雄

3.

复旦大学校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按语义判断,复旦校训当出自(  )

A.《尚书》B.《墨经》C.《老子》D.《论语》

4.

开始于沙漠中的一个宗教,在短短的一个世纪内,已发展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到750年,他统治了从比利牛斯山到信德,从摩洛哥到中国边境的广大地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里所说的这一帝国和宗教是(  )

A.罗马基督教B.阿拉伯伊斯兰教C.拜占庭东正教D.奥斯曼伊斯兰教

5.

西周时 一人跖(踏)来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 一夫挟五口,治四百亩 。引起这种变化的最直接原因是(  )

A.公田变为私田B.铁器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

6.

普希金赞美俄国一位伟大的人物时说: 他用独断专行的手,勇敢地撒播着文明。 其中的 是(  )

A.威廉·奥伦治B.彼得一世C.亚历山大二世D.尼古拉二世

7.

孟德斯鸠说: 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 稍许差些 的是(  )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B.元朝实行行省制度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D.清朝设置军机处

8.

恩格斯称法国启蒙思想家是 非常革命 的。因为他们都主张(  )

A.用暴力手段B.废除私有制C.实行法治D.建立共和政体

9.

明末,中国边境受扰。广东巡抚林富给朝廷呈上奏疏,称: 至正德十二年,有佛郎机夷,突入东莞县界。 奏疏中的 佛郎机夷 是指(  )

A.法国人B.葡萄牙人C.西班牙人D.英吉利人

10.

以下一组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绘画作品。对这三幅作品的评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是以宗教为题材的作品B.都对作品中的神进行了人格化的处理C.都融入了人文主义的精神D.都表达了对至高无上的神性的赞美

11.

根据日本作家丸山清子《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185处。其主要原因是(  )

A.日本人民虚心好学B.中国文化的先进性C.中日关系交往密切D.疆域临近交通便利+

12.

朱元璋认为, 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 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 。这表明他(  )

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B.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C.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13.

清初兼具收复满族发祥之地与维护国家统一 双重使命的行动是(  )

A.①B.②C.③D.④

14.

孟德斯鸠主张 三权分立 ,认为防止专制的 根本途径是(  )

A.以民意制约权力B.以权力制约权力C.以道德制约权力D.以权利制约权力

15.

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此内容应该出自(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马关条约》

16.

1901年清政府的 预约变法 上谕中说到: 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 下安得富强耶? 这段话指的是(  )

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义和团

17.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调整产品分配的主要双方是(  )

A.国家与地主B.国家与农民C.地主与农民D.统治者与被统治者

18.

自哥伦布时代起,各民族、各国的孤立闭塞状态逐渐消除,世界历史逐渐融合成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推动这一过程的方式有(  )
①西方掠夺与贸易 ②资本与人口流动 ③对等的文化交流 ④工业革命的扩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⑧④

19.

《日落紫禁城》中写道: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一一变亦变,不变亦变.”这里的 几个读书人 中应该包括(  )

A.谭嗣同B.林则徐C.李鸿章D.陈独秀

20.

《权利法案》规定: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上述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国王与议会共商国是成为制度B.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C.国王处于 统而不治 的地位D.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制约

21.

近代列强开放长江流域的不平等条约是(  )
①《南京条约》 ②《天津条约》 ③《北京条约》 ④《马关条约》

A.①②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④

22.

下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23.

1915年离开中国的俄国人赛可夫回国后,把在中国生活的十五年期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 备忘录 ,他的回忆性材料中不可能包括(  )

A.他乘坐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B.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朋友为先生
C.在北京看到义和团在围攻使馆D.报纸上看到了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的文告

24.

清朝末年,曾有诗云: 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 这种观点反映了(  )

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B.诬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D.西学中源 证据充分

25.

19世纪初的一则名人讣告在说到名人的发明时说: 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 这位名人及其发明是(  )

A.瓦特蒸汽机B.西门予发电机C.爱迪生电灯泡D.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

26.

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 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 与清朝官员的联系并未像今天这样密切。 他说的 暴乱 是指(  )

A.戊戌变法B.义和团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

27.

蔡元培的挽联: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挤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来竟之功。 这幅挽联悼念的是(  )

A.鲁迅B.宋教仁C.陈独秀D.孙中山

28.

一、杜绝秘密外交,公开达成和平约定……五,自由地、坦率地和公正不偏地调整一切有关殖民地的要求……十四、成立一个一般性的各国联合组织……其目的是不论大小 向各个国家提供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相互保证。 这段材料应该出自(  )

A.十四点原则 B.《九国公约》C.《联合国家宣言》D.《波茨坦公告》

29.

罗斯福新政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A.劳资之间B.产销之间C.城乡之间D.政企之间

30.

某校的历史主题讨论会上,同学们纷纷作了主题发言(见右框)从这些发言中显现了这次讨论的主题是(  )

A.史德 历史学的灵魂B.为帝王服务的古代史学C.国民史学的到来D.历史学与时代发展

31.

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 烽火戏诸侯 ;学者李峰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 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略。对于两位学者的观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司马迁的观点分析了西周灭亡的原因之一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根据,真实可靠
C.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D.两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为一家之言

32.

分析北宋结构变化表,得出的正确的结论是(  )

A.王安石变法后农业税有所下降B.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C.说明重农抑商政策不再实施D.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手工业的活跃

33.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中有这样的描述: 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及调节……但在罗斯福新政的前期,最高法院与行政间则展开激烈的争吵。法官们……先后宣布新政的几个主要法令违宪,予以废止 。这段话主要反映了(  )

A.三权彼此分立B.分权制衡的原则C.依法治国的理念D.最高法院有立法权

34.

1911年11月,严复在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的信中,指责 推翻满清帝制的革命党人选择共和国体是草率的,缺乏某些常识 根据文明演进的规律,最好的办法是拥有一种较高形式的政府,即保留君主制,以适当的宪法条款加以约束。 这反映出严复(  )

A.反对在中国实行共和政体B.赞同在中国实行君主制C.主张在中国实行宪政D.与革命党人分属不同的阶级

35.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 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污。 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 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 。下列观点符合材料的是(  )

A.辛亥革命后衙门作风依旧存在B.南京临时政府令不行,禁不止C.官员与百姓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官员与百姓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二、材料题

36.

王权之辩 (12分)

材料一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

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

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日: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

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

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

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16101695《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

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

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

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在封建

主义表层下形成着的一切革命因素都倾向王

权,正像王权倾向它们一样。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

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以上两段材料对王权统治的认识有何不同?(4分)
(2)结合材料对王权不同认识原因的分析,谈谈你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认识。(8分)

37.

变革中的抉择(14分)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学界关于东亚发展模式的研究成果颇丰。普遍认为东亚跨越19中期——20世纪初的历史大变革,各国的发展各具特色。主要呈现出三种类型,即 择他抵抗型 主动学习型 从属一自立型一。
回答:
(1)你认为中国和日本分属哪一类型?(2分)
(2)请结合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选择的这种类型进行阐释说明。(12分)

38.

世界强国的海权时代(12分)
海权 这个名词对于现今世界舞台来说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1世纪的中国也提出了 向海洋进军 的战略决策。
19世纪末,一位伟大的战略家——马汉应运而生,创立了《海权论》。提出了 海权 概念,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在马汉眼中, 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因为我们现在还处在一个以海洋为中心的时期,我们称之为 海权时代 海权时代 大约萌芽于十五世纪末。
《海权论》指出了 商船队是海上军事力量的基础,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
马汉的惊世之言震撼了世界, ……用事实告诉世界:海权维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脉,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掌握了世界的命运!
回答:
请结合15—20世纪中期,世界历史上列强在海上争夺的主要史实,说明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掌握了世界命运 的观点。(12分)

39.

《开罗宣言》(12分)
2013年12月1日是《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中国社科院等许多团体举行各种庆祝和纪念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之际,中、美、英三国在埃及首都共同发表《开罗宣言》,确立了对日本的侵略罪行以及战后对日本的处理。1945年7月26日,三国首脑又共同发表《波茨坦公告》,再次明确宣告《开罗宣言》所规定的条款必须实施。
材料二 《宣言》原文: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
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
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根据以上所认定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目标相一致,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
材料三 战后的日本一直存在否定历史、否定《开罗宣言》精神的思想。近年来,其国内右翼势力更是动作频频,不断公开挑战《开罗宣言》的法律地位,政府中的右翼势力的公然纵容,使得极端民族主义势力抬头,不仅继续否定历史,还试图通过修宪等方式竭力摆脱《开罗宣言》的束缚,突破战后国际秩序。因此, 《开罗宣言》在日本各界遭受刻意冷落,甚至狡辩《开罗宣言》无非就是三个国家领导人的一个宣言,不能等同于国际法。还有日本右翼学者一再声称,日本并未在《开罗宣言》上签字,不具备法律效力。
阅读材料,回答:
(1) 中国之领土,例如台湾、澎湖群岛 是怎样被日本窃取的?(4分)
(2)结合材料,批驳日本右翼的言行。(8分)

40.

梁启超笔下的甲午战争(25分)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甲午战争后写了《戊戌政变记》,发表了自己对 战争的看法,以下节选了日记中相关内容。
唤起吾国民四千年之大梦,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彼奴隶者苟抗颜而干预主人之家事,主人必艴然而怒,非摈斥则谴责耳。故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
……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昔日本当安政间,受浦贺米舰一言之挫辱,而国民蜂起,遂成维新。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圆明园之变,再经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学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债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此亦事之无如何者也。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昔日本当安政间,……,遂成维新。 是指哪一年发生的什么事件?(2分)
(2)材料中的 两次圆明园之变 之那两次事件?(2分)你对作者这两次事件后国民 未学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 的结论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6分)
(3)你如何理解梁启超笔下的甲午战争?(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