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14年高考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上海市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40 浏览数:55

一、选择题

1.

图中的法老,手上有两根权杖,一根管辖生者,一根管辖死者。据此推测,反映的主要理念是(  )

A.众权于一身B.来世信仰C.死者为尊D.天人感应

2.

史学家陈寅恪在王国维的挽词称赞他: 考释殷书开盛业 盛业 是指(  )

A.通过考古证实炎黄传说B.通过甲骨文考实商史C.通过甲骨文考实夏史D.提出 存而不补 方法

3.

从右边地图的信息中可以判断是中国古代的(  )

A.大秦王朝B.西汉初年C.东汉政权D.南宋政权

4.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一手伸向过去,一手伸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社会之间架起了桥梁。 完成这个架桥任务的是(  )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5.

从公元25年到公元140年之间,汉代的人口从5900万减少到4800万。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农民起义导致人口减少B.豪强势力,隐匿人口C.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D.军阀割据,战乱不断

6.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战国的 清新 、唐的 丰满华丽 、宋的 理性美 ,这些特征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

A.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百家争鸣、经世致用、国家富强D.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7.

居天地之中者日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日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 此话反映了中国士大夫(  )

A.注重经典考证B.推崇理学独尊C.以自我为中心D.重视国家主权

8.

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中把中国历史区分为 中国之中国 亚洲之中国 世界之中国 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可能最适合(  )

A.秦始皇统一前的中国B.清朝1840年以后的中国C.远古传说时期的中国D.秦朝到明朝时期的中国

9.

在13世纪前期到15世纪前期的两百年内,欧亚大陆上中国与欧洲的直接联系被打通,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因素是(  )

A.蒙古帝国的建立B.奥斯曼帝国的建立C.新航路的开辟D.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10.

中国古代文化在两汉时期是与草原文化的融合,在魏晋唐宋时期主要是与南亚文化的交流。15—16世纪面对的是欧洲文化,这些文化包括(  )
①基督教神学 ②自然科学 ③人文学术 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

康熙帝通过南怀仁致信西方耶稣会士: 凡擅长天文学、光学、静力学、动力学等物质科学之耶稣会士,中国无不欢迎。 此信说明(  )

A.康熙对西洋科技有着相当热情B.鼓励士大夫与传教士全面交流C.鼓励传教士在中国传播天主教D.认为西洋军器是护卫王朝之需

12.

奴隶制是万民法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是同自然背道而驰的——因为根据这种制度,一个人被迫变成了另一人的财产。 可见,在罗马法学家践行万民法过程中,奴隶(  )

A.根据自然法,奴隶是平等的主体B.不被当作人,而是权利的附属物C.奴隶与罗马外邦人有同样的权利D.奴隶享有罗马人的主体权利

13.

在公元前800年至200年之间发生的精神历程之中,那时出现了时至今日我们与之共同生活的人。……非凡的事都集中在这一时代发生,同时又独立地在中国、印度、巴勒斯坦、希腊等地出现。 对材料中“ 时至今日我们与之共同生活的人 准确理解是(  )

A.孔子\悉达多\耶稣\苏格拉底B.秦始皇\悉达多\汉谟拉比\梭伦C.孔子\悉达多\耶稣\穆罕默德D.孟子\悉达多\穆罕默德\柏拉图

14.

法国卡佩王朝(987—1328)统治初年,曾经出现过王室靠拦路抢劫过路商队,以资补充王室费用的现象。这说明(  )

A.基督教势力的强大B.封建等级制下王权式微C.庄园经济水平低下D.等级君主制下市民参政

15.

他引导全阿拉伯人走正道,既为阿拉伯人民避免了流血与牺牲,又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文明进步的大道,他应受人们的尊重与敬仰的 是(  )

A.汉穆拉比B.释迦牟尼C.耶稣基督D.默罕默德

16.

在下图“? 应填(  )
①罗马帝国 ②奥斯曼帝国 ③拿破仑帝国 ④德意志帝国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7.

这个宣言……,其要旨在主张阶级战争,要求各地劳工的联合,是表示新时代的文书。 这个宣言与下列哪个文献发布地相同(  )

A.《独立宣言》B.《人权宣言》C.《共产党宣言》D.《权利法案》

18.

法国进入工业社会是在下图的哪个点上(  )

19.

从柏林到瑞士,现在不过几个小时的车程,但在19世纪初,却要经过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交10次关税,沿途缴纳的关税,甚至超过了所运货物的价值。 材料反映了德国工业化的主要障碍是(  )

A.交通工具不良B.封建农奴制度落后C.邦国分立割据D.封建行会势力强大

20.

下图是一幅创作于19世纪的漫画,与这幅漫画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B.明治维新C.美西战争D.门户开放

21.

富饶的新大陆,究竟是由农业还是由工业来支配?美国的未来基本上是个农业社会还是工业社会?北军的胜利,美国的工业化大局已定。 奠定美国工业化大局的是(  )

A.美国独立战争B.联邦制度的确立C.美国南北战争D.罗斯福新政

22.

在下图“? 应填(  )

A.铁路的广泛兴修B.煤炭的大量生产C.电能的普遍采用D.垄断组织的出现

23.

如果将工业革命的传播喻为 地震波 ,那么以下在欧洲的传导顺序比较恰当的是(  )

A.英国→法国→美国→德国B.法国→英国→德国→俄国C.英国→美国→法国→德国D.英国→法国→德国→俄国

24.

西方国家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推行了各具特点的殖民政策。以下殖民政策内容按从左到右顺序,分别对应了(  )

A.商业资本、工业资本、垄断资本B.商业资本、垄断资本、工业资本C.工业资本、商业资本、垄断资本D.垄断资本、工业资本、商业资本

25.

造成以下非洲政治版图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由贸易和商品倾销B.奴隶贸易和重商主义C.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D.暴力征服和重商主义

26.

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轨,是在晚清 经世 思潮盛行、西学东渐潮流影响下发生的。晚清 引领 西学传播的人是(  )

A.魏源B.李鸿章C.容闳D.孙中山

27.

桂良奏报咸丰: 此时英、佛(法国)两国和约,万不可作为真凭实据,不过假此数纸,暂且退却海口兵船。将来尚欲背盟弃好,只须将奴才等治以办理不善之罪,即可作为废纸。 这份和约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28.

下面《1883年招商局、太谷(英国)、怡和(英国)轮船行走各码头每百次应沾水脚比例表》反映了(  )

A.近代中国航运业被外国资本主义垄断B.招商局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C.招商局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航运业推动了中国造船业的现代化

29.

西方学者芮玛丽认为, 历史上没有哪一年能像1900年对于中国那样具有分水岭般的决定意义。 分水岭 是指(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0.

清代从1901年到1911年的最后10年与其说是处于崩溃时期,倒不如说是处于新的开创时期 。文中所说的 新的开创时期 是指(  )

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清末新政D.民国建立

31.

以下的史学研究方法描述中,最不能体现王国维 二重证据法 的是(  )

A.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故籍补证B.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书辨证C.藉残余断片,窥测其全部结构D.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参证

32.

亚当·斯密(英)《国富论》(1776):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然而,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马可·波罗的记述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可波罗时代以前,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 对这段话的理解最为深刻的是(  )

A.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实际上长期处于停滞状态B.亚当·斯密时期,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
C.马可·波罗时期,中国经济水平达到相当高程度D.中国的法律制度一贯制约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

33.

洛克认为, 在这个国家内只能存在一种最高权力,那就是立法权,而这个国家的其他权力都必须从属于立法权 。这与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最大差异在于(  )

A.立法至上还是三权独立B.三权的内容不同C.权力之间是否互相制约D.立法权的来源不同

34.

下表为工业革命以来英国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法律

1832

工厂法通过,对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作了规定

1842

通过矿业法,禁止使用妇女和不满10岁儿童从事井下劳动

1870—1907

颁布7项教育法,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并对学生提供食品和医疗保障

1875—1909

先后有5个住房法出台,重点解决工厂宿舍及工人居住区的住房和环境

问题

对上述社会立法,今人解读最为深刻的是(  )

A.提高劳动者报酬、给予劳动者必要的社会保障B.保障社会底层民众基本权利,改善工人生活条件
C.缓和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冲突,实现社会公平公正D.英国现代化进程中体制内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

35.

《申报》1907年9月: 在他处则欲俭尚易,在沪上则欲俭尚难。沪上各业中于勤俭二字全无体会,不独上等者不能俭,即降而于车夫亦且不知俭;商人讲究体面排场,追求奢侈豪华,相互攀比,斗富争雄。 材料最能说明(  )

A.商人追求奢华为的是证实自己的社会价值B.西学东渐影响下人们政治经济观发生变化C.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发生巨变D.沪上不知勤俭说明社会财富有了极度增加

二、材料题

36.

中世纪大学(12分)
英国当代研究中世纪大学的学者科班说: 总的来说,中世纪大学培养的毕业生既能胜任专门化的职业工作,又是社会有用的成员:他们构成了中世纪社会劳动力的精英。他们是舆论的制造者,是引导社会力量的必不可少的支柱。中世纪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受过训练的头脑,它们将影响政治观点和形成教会的政策。然而,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可能更多的是保存制度的技师而不是具有革新精神的思想和行动方式的发起人。自13世纪以来,大学一直是欧洲各时期有争议的政治和神学问题公开辩论的传声器:一种共同的大学舆论决不是无足轻重的。
问题:
(1)概括材料中 大学 的历史作用。(6分)
(2)材料中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特征。(6分)

三、简答题

37.

历史的镜子(12分)
有学者认为: 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甚至是苛暴的、黑暗的。
问题:你如何理解这位学者的评论? (12分)

四、材料题

38.

张德彝的 自卑 (14分)
张德彝是京师同文馆培养出的第一批外语翻译人才,一生多次出使考察外国,游历了法国、英国、德国、俄国等十几个国家,亲身感受到西方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多年之后,张德彝成了光绪皇帝的外文教师,拥有着王公大臣们跪见皇帝时仍然端坐不动的荣耀,但自卑仍然贯穿了他的整个一生。这种自卑源自其同文馆的学历出身。张德彝晚年教导他的子孙: 国家以读书能文为正途。……余不学无术,未入正途,愧与正途为伍。
问题:
(1)概述京师同文馆创办的历史背景。(2分)
(2)结合材料分析张德彝享有 荣耀 的原因。(4分)
(3)你如何看待张德彝的 自卑 ?(8分)

五、简答题

39.

全球主人(12分)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 1763年至1914年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
问题:以 欧洲是如何成为全球主人 为主题,叙述这一历史过程。(12分)

六、材料题

40.

伊藤博文与李鸿章的对话(25分)
1885年2月,日本政府伊藤博文来华,与李鸿章就朝鲜问题进行谈判,谈判结束之后,双方都向本国方面发表了对对方的评估。李鸿章告诉总理衙门:伊藤博文 久历欧美各洲,极力模仿,实有治国之才。……大约十年内外,日本富强必有可观,此中土之远患而非目前之近忧,尚祈当轴诸公及早留意是幸。 伊藤博文则认为:有人担心 三年后中国必强,此事直可不必虑,中国以时文取文,以弓矢取武,所取非所用;稍为更变,则言官肆口参之。虽此时外面水陆军俱似整顿,以我来看,皆是空言。缘现当法事甫定之后,似乎发奋有为,殊不知一二年后,则又因循苟安,诚如西洋人所形容中国所说又 睡觉 矣。
1895年3月,两人又有一番对话。伊藤博文说: 十年前我在天津时,已与中堂论及,何至今一无变更?本大臣深抱歉。 李鸿章回答说: 维时闻贵大臣论及此,不胜佩服,且感佩贵大臣力为变革俗尚……我国之事,囿于习俗,未能如愿以偿。……今转瞬十年,依然如故,本大臣更为抱歉,自惭心有余力不足而已。贵国兵将,悉照西法,训练甚精;各项政治,日新月异。此次本大臣进京,与士大夫相论,亦有深知我国必宜改变方能自立者。

——《李鸿章传》

问题:
(1)对照二人的对话时间,当时中日两国分别处于怎样的历史变革时期?(4分)
(2)比较上述两段对话,概括二人对于对方国家发展的认识。(6分)
(3)你如何理解两人的对话?(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