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4年高考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上海市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40
浏览数:125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选择题
1.
以下是《大禹治水》课本剧中的剧情,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禹带领部众耕战于中原大地
B.书吏们在甲骨上刻写治水报告
C.禹暗中授受儿子的领导策略
D.禹召集部落首领共商治水良策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随着外族的不断入侵,古代埃及文明逐渐消亡,象形文字也随之被人们遗忘,最后成为死文字。这说明( )
A.文字是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
B.先进的文明征服了落后的文明
C.象形文字复杂难懂不易掌握
D.政权的更替影响着文字的存废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圣经·使徒行传》记载,地方行政长官命令鞭打使徒保罗,保罗声称自己是罗马公民后马上被释放了,并收到一封官方道歉信。此事可印证( )
A.基督徒能够受到公正平等对待
B.罗马法保护公民的权利
C.罗马公民地位高于地方行政官
D.罗马公民犯罪不受惩罚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
男人在田间劳动,女人操持家务;大家一起去教堂做弥撒,听牧师布道,做晚祷;享用一日三餐或领主为酬劳农奴的收割而提供的丰盛晚宴
”
。这一田园风光常见于( )
A.雅典城邦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中世纪西欧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依据史实,下面表格中的①②应该是( )
A.封建等级;分裂割据
B.君主等级;民族国家
C.城市自治;君主专制
D.君主专制;封建割据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在治国思想上倾向于
“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
”
,推行
“
垂拱而治
”
的统治者是(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文帝
D.汉武帝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始于( )
A.春秋
B.西汉
C.隋朝
D.宋朝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公元12世纪,有波斯商人贩卖珠宝、收购茶叶牟利,他常去的市场应是( )
A.番市
B.市舶司
C.番坊
D.海关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东周和东汉皆因都城迁移而得名,其都城都位于(下图)(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0.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关于
“
行省
”
,最恰当的解释是元朝的( )
A.中央监察机构
B.中央行政机构
C.地方自治政府
D.中央派出机构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1.
据《岛夷志略》书记载
“
自泉州顺风二昼夜可至。……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年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
”
文中省略的是( )
A.香港岛
B.台湾岛
C.明州港
D.广州城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2.
这是某王朝特殊现象……他们忽忘记了民族的界限,不懂害怕外国人,不懂提防外国人,甚至大量使用外国人当兵做将。这个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清朝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3.
“
唯一的明智途径,是慢慢取得中国人的信服,排除他们的疑心,然后再劝他们进教。
”
为此,利玛窦( )
A.到广东肇庆建立天主教堂作为传教据点
B.实行入乡随俗的调和策略适应中国国情
C.与徐光启共同翻译《几何原本》前六卷
D.参与修订历法完成浩大的《崇祯历书》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4.
康熙中期,曾下令取消海禁,重开海外贸易,在东南沿海指定四处外贸港口,并设立海关,主要基于( )
A.分化瓦解郑氏势力
B.孤立荷兰殖民者
C.局势趋稳安民增税
D.重视海防和商贸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5.
“
史乎!史乎!其责任至重,而其成就至难!中国前此之无真史家也,又何怪焉!而无真史家,亦即吾国进化迟缓之一原因也。
”
该材料( )
A.强调史家撰史要秉笔直书
B.指出历史要为现实提供借鉴
C.主张学术研究当经世致用
D.倡议以新史学重写中国历史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6.
原始积累、民族国家、人文主义、因信称义,上述概念产生于哪一时代( )
A.11—12世纪
B.13—14世纪
C.15—16世纪
D.17—18世纪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7.
“
近代社会的巨变迫使人们扔掉以往强加在他们身上的标签,重新思考
‘
我是谁
’
”。以下选项与这一论断相符的是( )
A.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唤起
“
人的觉醒
”
B.英国的启蒙思想家否定君权神授
C.法国启蒙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主义
D.欧洲的社会主义者批判资本主义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8.
“
在中世纪以及英国社会,由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是关键的一环
”
。这一论断主要是着眼于君主专制有利于( )
A.思想的自由和文化的昌盛
B.推动现代民主政治的建立
C.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进步
D.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9.
同样是主张政治分权学说,洛克与孟德斯鸠最大的区别是( )
A.立法权是最高权力
B.强调权力的制衡
C.司法权取代对外权
D.强调司法的独立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0.
19世纪20年代,一个英国男孩所织的布匹往往是一个熟练工匠的16倍之多。据此推断工业革命( )
A.提升了生产者素质和技术
B.提高了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扩大了纺织业工人的队伍
D.推动工业化也衍生了
“
血汗工厂
”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1.
“《宅地法》的颁布,在满足了美国人民对土地的渴求、扭转内战局势的同时,却造成了西部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
”
该论断( )
A.肯定了《宅地法》的进步作用
B.否定了《宅地法》的历史地位
C.从发展史观看待《宅地法》的颁布
D.从环境史观看待《宅地法》的颁布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2.
1851年,美国在伦敦世博会上展出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工业品而备受瞩目,此现象可以印证美国( )
A.劳动力充足
B.政治体制先进
C.废除黑人奴隶制解放生产力
D.标准化流水线生产降低成本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3.
“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
这段话出自( )
A.《政府论》
B.《共产党宣言》
C.《乌托邦》
D.《共同纲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4.
“
1810年,布莱德福是一个仅有1.6万人的无名小镇。19世纪前半期,该城市工厂的产量增长了600%,人口达到了10.3万,这是欧洲城市中最快的增长速度。
”
据此推论正确的是( )
A.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
B.城市化推动了工业化
C.布莱德福是经济中心
D.纺织业聚居大量人口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5.
观察下图,该漫画表达了作者( )
A.对社会分化的不满
B.对环境恶化的批评
C.对弱势群体的同情
D.对美丽城市的期待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6.
明治维新把日本从一个以世袭为主决定地位的社会,变成了一个以受教育程度和个人成就为主决定地位的社会。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版籍奉还,废藩置县
B.废除等级,四民平等
C.移风易俗,文明开化
D.地税改革,土地私有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7.
1830年,曼彻斯特已发展为英国最重要的新兴经济中心,其主导产业是( )
A.畜牧业
B.种植业
C.毛纺业
D.棉纺业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8.
“
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他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
”
材料中
“
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
”
是指( )
A.师夷制夷
B.洋务运动
C.维新改良
D.清末新政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9.
上海之所以被称为
“
冒险家的乐园
”
,主要是因为( )
A.上海是第一批通商口岸
B.《上海土地章程》的订立
C.租界市政机关的建立
D.上海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缩影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0.
下列四幅图片中,以纪实而非艺术方式反映五四运动场景的是( )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1.
现代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说:
“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
其选择的依据是( )
A.君弱臣强,政治开明
B.偃武修文,文明昌盛
C.科举完善,教育普及
D.经济繁荣,重心南移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2.
地米斯托克利是雅典十将军之一,在对波斯战争中战功显赫,但却遭到贵族的嫉恨,最后遭到放逐,客死他乡。由此推断( )
A.陶片放逐法存在制度设计的缺陷
B.大多雅典公民都参与了放逐投票
C.陶片放逐法被少数政治家所操控
D.直接反映雅典民主制度的先进性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3.
民国初年,夏曾佑在其新史学著作《中国古代史》中评价:
“
有为汉一朝之皇帝者,高祖是也;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秦皇汉武是也。
”
对这段话最佳理解是:从历史长河看,秦皇汉武( )
A.比汉高祖才能卓越
B.奠定中华文明基石
C.文治武功最为显赫
D.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4.
民国早期小学语文课本说:
“
人之衣服,所以护身。我国衣服,长而大,故舒泰。外国衣服,短而小,故轻便。今学堂体操,衣服短小,亦取其轻便也。
”
这说明当时教育理念倾向( )
A.排斥西方,弘扬国粹
B.赞同变革,移风易俗
C.尊崇传统,中体西用
D.采撷中西,实用为是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5.
右表是甲午战争后期,日方提供的议和底稿,与《马关条约》比较( )
A.日本在谈判中有一定让步
B.中国在谈判中丧失主动权
C.中国基本接受日本的侵略要求
D.完全超出日本计划的侵略期望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材料题
36.
逆时与顺时(14分)
儒学对中国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有人形容孔孟是
“
逆时之士
”
,而把经常被人视为儒家
“
旁门左道
”
的荀子以及后来的董仲舒,称为
“
顺时之士
”
。
问题:
(1)孔孟为何被称为
“
逆时之士
”
?(6分)
(2)荀子和董仲舒为何被称为
“
顺时之士
”
?(6分)
(3)你怎样看待儒学从春秋到汉代的演变?(2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7.
覆亡与延续(12分)
罗马帝国亡了,以后就再没有罗马。唐室覆亡以后,依然有中国,有宋有明有现代,还是如唐代般,一样是中国。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问题:
(1)如何理解
“
罗马帝国亡了,以后就再没有罗马
”
?(5分)
(2)为什么
“
唐室覆亡以后,依然有中国
”
?(5分)
(3)从材料看钱穆从哪个视角比较唐与罗马的灭亡?(2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8.
SHEEP与SHIP(10分)
有两个以S打头的英文单词在近代英国历史上大行其道。第一个是SHEEP,第二个是SHIP。正是这两个“S”促进英国较早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日后成为一个
“
日不落
”
帝国。
问题:
你怎样看待两个“S”对近代英国和世界的影响?(10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9.
历史的大势(14分)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浪潮从西欧推向北美、中东欧和亚洲;二是列强对外侵略的浪潮从殖民扩张到瓜分世界。这两股浪潮最终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这个时期所发生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反映出上述两种历史发展趋势,或者是在这两股浪潮的推动下发生的。
(1)根据提示,完成下表。就上述两种浪潮各列举三例历史事件,并简要说明该历史事件的影响(12分)
【题例】 事件: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洋务派兴办洋务。
影响: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
事件
影响
工业化浪潮
列强瓜分浪潮
(2)概述这一时期工业化浪潮与西方殖民浪潮的关系。(2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0.
思想的演变(50分)
材料一
1864春,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在致总理衙门原函中指出:
“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材料二
《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被革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之职。1896年3月至10月,李鸿章受命出访欧美。回国后,李鸿章在给多位朋友的信函中谈到了出访欧美的感受,在给某友人的信中这样写道:
“
此行遍历诸大邦,亲觇(视察)富强之实效,中国地大物博,果能上下一心,破除积习,力图振作,亦何事不可为,日本变法以来不过二十稔(年)耳。
”
在致旧时幕僚伍廷芳的信中,李鸿章更加明确强调:
“
根本之计,尤在变法自强
”
。
材料三
戊戌政变后,有人告李鸿章是维新派,慈禧太后曾对李说,
“
有人说你是康党
”
(与康有为同党),李鸿章回答说:
“
臣实是康党,废立之事,臣不与闻,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强国,中国之强久矣,何待近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臣实是康党。
”
慈禧听后只能
“
默然
”
。
——引自雷颐《李鸿章与晚晴四十年》
问题:(25分)
(1)李鸿章为何要把信函写给总理衙门?(4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观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为什么?(4分)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李鸿章思想变化的看法。(15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