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窗
加载中...

2015届高考《步步高》一轮复习配套题库:第20课时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同步练习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2 浏览数:144

一、单选题

1.

(2011年3月深圳市一模16题) 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1860年是个很重要的时间点 。以下史实最能支特这一观点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B.《资政新篇》的颁布C.洋务运动的兴起D.西学东渐 的开始

2.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近代化的内容发生新变化,开始由 政策创新 转向 体制创新 。这里的 政策创新 是指(  )

A.新思想的萌发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清末新政

3.

福建华侨邱忠坡早年赴南洋经商,1875年回厦门创办万兴轮船公司,后参与厦门太古码头的投资,兼营进出口贸易,成为太古洋行的买办。邱氏家族还涉足厦门的房地产、商铺等行业。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万兴轮船公司是洋务企业 ②邱氏创办企业得益于清朝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邱氏企业具有买办性质 ④邱氏企业家族性产业特点突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4.

1895年,一位江苏南通恩科取士的状元宣布放弃仕途,转而去做一个商人。状元下海办厂,是千百年来的一个天大的新鲜笑话。这反映了(  )

A.中国近代工业起步B.政府废止科举取士制度C.自然经济彻底瓦解D.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5.

(2012年广东省六校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联合考试文科综合试题17题)《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 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

A.实业救国B.发展资本主义C.民族富强D.实现民主政治

6.

2012年9月,一则 百年火柴厂破产 两次拍卖均夭折 的新闻冲击了国人的眼球。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位于沧州,前身为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12年,改写了国人依赖 洋火 的历史。下列对该厂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的政策下不断壮大B.未受到日本 军管理 办法的影响
C.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中销量不断提升D.这是中国自己创建的重工业企业

7.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 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8.

(山西省太原市2012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 三次热潮 的相同作用是(  )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C.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9.

(2007济南统考)就如何看待中国近代民族独立与近代化关系的问题,某班举行了一场辩论会,你认为哪一方同学观点更符合近代中国的实际?甲方: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只有先进行近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乙方:从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探索的结果看,只有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

A.甲方B.乙方C.甲乙方都符合D.甲乙方都不符合

10.

据《中国社会通史》论述:在全国煤炭开采中,机械化开采的比重,民国初年为57%,1937年已上升到83%;1912年机械化采煤量占总开采量的30.6%,1937年占89.3%。这种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得益于(  )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B.国民政府战时经济体制的实行C.颁布《金圆券发行办法》,金融市场稳定D.帝国主义放弃了对中国的侵略

二、材料阅读

11.

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明清政府极力控制、压迫商人阶层,这是中国社会同西方社会根本的、最有意义的差别。
材料二 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 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材料三 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2015届高考《步步高》一轮复习配套题库:第20课时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材料一中,中西方 根本的、最有意义的差别 具体表现是什么?对本国经济的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民国初年工业发展有何突出特点?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江浙财团最早的雏形是宁波商帮。 宁波帮 源于宁波而成于上海。鸦片战争后,宁波人开始向上海进军,最初主要从事商业、沙船运输业和钱庄业,19世纪晚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入侵, 宁波帮 又向近代工业企业和新式银行扩展,在这一过程中, 宁波帮 还扩展该帮成员,其联络对象由宁波籍扩大到浙江、江苏籍,甚至包括安徽籍,因此 宁波帮 演变扩大为 大宁波帮 —— 江浙财团 。1904年,清廷户部尚书鹿钟麟奉谕组建大清户部银行,因国库空虚,邀请民间资本入股,原受邀的山西票号一致拒绝入股,结果使户部银行由江浙丝绸商筹办。1908年,户部银行改名大清银行(中国银行的前身),资本扩充至一千万两,大部分由江浙商人掌握。至中华民国初期,江浙籍人士控制的银行已成为上海金融界最重要的力量,江浙财团至此正式崛起并达到鼎盛时期。
材料二 蒋介石主政期间致力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对于江浙财团所掌握的银行业这样的命脉行业,必定要将其纳入国家的控制下,这在很大程度上侵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入侵的威胁日益临近,国民政府对经济的统制程度日渐加深,至1935年时,全国2 566家银行有1 971家被国民政府控制,江浙财团在经济上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它们中许多银行和企业被兼并,逐步沦为 四大家族 官僚资本的附庸。这种局面的形成,标志着江浙财团开始瓦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江浙财团 在近代崛起并达到鼎盛的主要因素。(12分)
(2)联系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江浙财团在近代发展受阻并最后瓦解的主要因素。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