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步步高》一轮复习配套题库:第2课时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同步练习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4 浏览数:175

一、单选题

1.

龚书铎著《中国社会通史》: 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 为此,汉初采取的行政制度是(  )

A.郡县制B.行省制C.郡国并行制D.分封制

2.

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通 )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 汉初统治者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分封制B.分封诸侯王C.颁布推恩令D.设置尚书令

3.

(2012·天津六校联考)从封建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你认为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  )

A.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B.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C.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

4.

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 王师北定 事务的是(  )

A.尚书省B.参知政事C.枢密院D.军机处

5.

宋代“……参知政事宜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遇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7)材料直接反映了(  )

A.宰相权力的分割B.皇帝权力的加强C.中央集权的加强D.宰相权力的加强

6.

2012年7月18日,《深圳特区报》刊登《科举制之美》一文: 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外交家等,通过科举而施展才华,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 这充分说明了(  )

A.科举制完全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B.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实用人才C.科举制彻底抛弃门第等级观念D.古代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7.

晋代开始允许监察官 风闻奏事 ,即可据传言奏事,奏者不必署名,即使奏事有误,也不负任何责任;唐宋御史台 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 ;明清也大致相同。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什么职权(  )

A.谏诤权B.弹劾权C.司法权D.审计权

8.

(2013·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三)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 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 。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

A.地方行政机构设置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D.宰相权力的大小

9.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 记注官泄密 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10.

下图涉及的两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 (  ) 
①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 ②最初是临时机构 ③始终由高官任职 ④都是君主专制的体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

(2011年3月赣州市摸底27题) 密折 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表明(  )

A.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B.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D.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

12.

2011年10月《数字报刊》一文提出: 同时代的历史人物乾隆与华盛顿如果见面了,谈三权分立,双方会打起来,谈文字狱,他们会打得更凶……。 乾隆与华盛顿出现分歧从文明史观视角看源于(  )

A.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异B.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差异C.两人人生经历的差异D.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

二、材料阅读

13.

(2012·山西高三二诊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 宰相 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 宰相 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材料二 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闻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 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

材料三 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 宰相 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5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唐代 三省体制 运作方式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明朝中央官制发生变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面一幅图片: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材料三 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主要依据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