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13年高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上海市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40 浏览数:70

一、选择题

1.

从文明形态和政权形式来考量,古代东西方类似于中国的有(  )

A.古代印度B.古埃及C.古希腊D.古代两河流域的城邦

2.

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 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 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 。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一了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  )

A.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B.尊重自然规律C.强调认识世界的主宰D.渴望征服自然

3.

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证明《史记·殷本纪》时总结研究方法说: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今日始得为之 。王国维所言 纸上之材料 地下之新材料 分别指的是(  )

A.前人笔记与碑刻史料B.古代书籍与竹木简牍C.神话传说与出土文物D.文献记录与甲骨文字

4.

周初分封的诸侯国中,齐、鲁、燕在下图中的正确位置分别是(  )

A.③④⑤B.①②③C.②③⑥D.②③①

5.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 国之干 ,坚持以 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 主要是指(  )

A.风俗B.贡赋C.秩序D.礼仪

6.

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 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 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是(  )

A.重视证据B.公平公正C.契约至上D.注重程序

7.

欧洲中世纪后期在教会神学的笼罩下产生了大学的世俗教育。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教会势力的减弱B.城市经济的复兴C.传统教育的崛起D.更好地传播神学

8.

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 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 这段话(  )
①全面肯定秦朝的专制统治  ②认为秦朝实行专制统治是时势所需
③肯定了秦统一全国的功绩  ④认为专制统治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

古代治国讲 帝道 (尧舜禹汤治理之道)、 王道 (德政)、 霸道 (法家)融合此 三道 思想且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  )

A.孟子的民本思想B.荀子的政治思想C.董仲舒的新儒学D.二程朱熹的理学

10.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是(  )
①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制  ②清初实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
③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④元朝设立行中书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1.

英国人威尔斯在他的《世界简史》中写道: 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据此判断该历史时期是(  )

A.春秋战国B.汉唐C.明清D.近代时期

12.

按下图漫画寓意所指的事件应该是(  )

A.王安石变法B.商鞅变法C.孝文帝改革D.戊戌变法

13.

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 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  ②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兴盛  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朝贡贸易体系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4.

光荣革命后,在威廉的加冕仪式上,议会当众宣读了《权利法案》。威廉以他自己和妻子的名义宣读了誓词: 我们衷心地接受你们向我们提出的议案,并保证以英国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威廉所说的 你们 是指(  )

A.英国议会B.英国贵族C.英国民众D.英国王室

15.

法国1791年宪法特别规定,没有比法律更高的权力;国王只有根据法律,才能治理国家和要求服从。这说明此时法国(  )

A.工业资产阶级已掌握政权B.实行民主共和制C.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D.实行君主立宪制

16.

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 用一只专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 其中的 种子 是指(  )

A.推动改革的手段十分专横B.保留了农奴制度C.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D.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17.

下图所示的历史事件其理论来源于(  )

A.霍布斯的思想B.卢梭的思想C.伏尔泰的思想D.孟德斯鸠的思想

18.

康德说:“Saper aude !……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其中“Sapere aude! 的含义可能是(  )

A.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 B.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C.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D.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并得到幸福

19.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 清理了场地 ,那么启蒙运动则是 大兴土木 。这里的 大兴土木 主要是指(  )

A.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B.建设工业文明国家C.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D.创立民主法治社会

20.

某史学家说: 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 西方的挑战 最主要是指(  )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 修约 ,扩大市场

21.

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 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

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发昌机器厂D.继昌隆机器丝厂

22.

右表中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内燃机的发明使用B.电力的广泛应用C.万能蒸汽机的推广D.航天工业的发展

23.

《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这一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1900~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标准

19001909

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

19101919

敢于追求婚姻自由的女人

①西方文化的传入 ②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影响
③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④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4.

民国十九年,国民政府颁布特令,宣布 自1月1日起,凡侨居中国之外国人民,现时享有领事裁判权者,应一律遵守中国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依法颁布之法令规章。 该段文告颁布于(  )

A.五四运动期间B.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C.北伐战争结束后D.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

25.

《罗斯福的过失:罗斯福和他的新政如何延长了大萧条》一文指责新政是 反市场、反私人投资 的政策。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法律文献是(  )

A.《全国劳工关系法》B.《公平劳动标准法》C.《全国工业复兴法》D.《社会保险法》

26.

被誉为 近代经济学之父 的亚当·斯密在其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 作者当时担心的主要问题是(  )

A.工人捣毁机器,进行罢工斗争B.贫富悬殊扩大,威胁社会稳定C.经济危机发生,进入 滞涨 状态D.垄断组织出现,中小企业破产

27.

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开始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B.产品的平均分配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28.

下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

A.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B.中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情况C.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的变化情况D.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变化情况

29.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提高土地公有化——给农民土地经营权。对应这种变化的事件顺序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运动——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B.土地改革——人民公社运动——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0.

下图是1978年12月《时代周刊》封面,封面人物是美国总统吉米·卡特,标题是:与中国打交道,与以色列免谈。对此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美国赞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美国将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D.这一事件促成了中日建交

31.

《吕氏春秋》载: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作用B.私田主人永久拥有土地所有权C.封建生产方式比奴隶制进步D.私田的开垦能激发人的积极性

32.

观察下图,这是清朝 光绪十七年 发行的 开平矿务局股份票 。下列对其体现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最早的股票之一,开风气之先B.中国已经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C.清政府洋务运动已经取得较大成功D.反映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一种表现

33.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是对法兰克王国封建等级制度的描述。这种制度的发展最终会导致(  )

A.国王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B.王国陷于了分裂割据的状态C.封建领主渐渐掌握拥有世袭采邑领地D.国王权力得到集中膨胀发展

34.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所著《新全球史》中文版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 19世纪下半叶,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名目的 文明史 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 相对性 关联性 转移,体现 全球互动 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 对材料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

A.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B.西方近代的史学发展由片面不完善走上全面完善
C.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原先文明史观科学D.全球史观应该成为当今研究世界历史的唯一科学方法

35.

下图为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的百分比)示意图,它反映出(  )

A.发展中国家永远是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变化不大
C.发达国家一直主宰着二战后的世界贸易D.8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也在扩大

二、材料题

36.

儒家文化(14分)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个重要的历史课题。
问题:
(1)根据下面提示的儒家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或根据相关言论者,补充儒家言论,并概括其核心思想?(10分)

序号

言论

言论者

思想核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人性本善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

天人感应”…………

董仲舒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4分)

37.

中国人的世界观(12分)
材料一 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 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

材料二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对西方的认知,也从 夷务 洋务 再到 时务 ,由贬义的 到平等的 西 再到尊崇的 泰西 。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三 过去60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具体而言,中国的 世界观 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 和谐世界 的理念。

——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60年剧变》

问题:
(1)概括材料一中乾隆帝的 世界观 。试分析材料二中所说的中国人从 洋务 再到 时务 转变的原因。(6分)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人的 世界观 的转变轨迹。(6分)

38.

世界文明发展(12分)
材料一 有人认为中世纪曾是 黑暗时代 ,但在15世纪的某一时期,黑暗终于消失了,欧洲苏醒了,涤除了污垢,又开始了思考和创造,……欧洲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16—19世纪早期所形成的是以欧洲体系为骨架的世界体系,还不具有充分的世界性,以战争与革命为基本特征的20世纪上半叶是该体系的解构过程,而恰恰在这一解构性运动中,世界历史的整体性进一步增强了,到20世纪末基本完成了地域性世界向整体世界历史的转变。
问题:
(1)依据材料一,分析说明欧洲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现的 决定性优势 。(6分)
(2)20世纪末基本促成地域性世界向整体世界转变的因素有哪些?(6分)

39.

勿忘历史(12分)
材料一 对于日本战败的真正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们意见不一。负责进行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但是有两个不变和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及美国的15%……但是美国人——这是第二个决定性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二 2013年3月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提问中日在钓鱼岛问题时说: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基础。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受害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事实反复证明,只有尊重历史才能赢得未来;日本只有正视和深刻反省历史,才能搞好同亚洲邻国的关系。
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要论点,你又是如何认识日本战败的原因。(5分)
(2)简述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应该 尊重历史 的历史依据(7分)

40.

英国崛起 (25分)
材料一 英国崛起的进程是从16世纪开始的,直到19世纪,每个世纪都有其突出特征,使近代英国的历史节奏好像是以世纪为单位:16世纪社会和经济的变动首先迈步,推动着17世纪政治和思想改造,反过来又促进18世纪的经济 起飞 ,带来社会的深刻变革,19世纪英国进入最辉煌时代。近代英国崛起的历程,似乎在验证着某种历史规律性。

——《大国衰落之鉴》

材料二 以往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一向认为西欧的发展道路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意义(包括对中国)。所谓西欧道路其实主要是英国模式,其核心即工业革命体现的经济变革。但近年欧洲经济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证明,英国模式有其特殊性。与历史上的欧洲中心主义者们不同,彭慕兰(按:美国汉学家)承认所谓的 英国模式 不能成为唯一标准、甚至不能被视为 标准 ,他进而指出: 英国模式 的形成,是欧洲在与其他地域、其他经济模式的联系和互动中才可能的,彭慕兰这种在广泛的世界联系中观察欧洲的视野,代表了欧洲史研究的巨大进步。尽管如此,在彭慕兰看来,英国在19世纪的兴起还是具有必然性,也正因为 现代性 恰恰率先发生在英国——或者只是发生在英国,所以它才可以被称为一种 模式 。例如,他反复指出:公司式的资本营运方式、战争贷款的债务方式和以贸易和机器生产 节约资源 、特别是节约土地和人力资源的方式,这三者确实是欧洲、特别是英国才具备的极其特殊的经济——政治创制,——而且,这些制度早在工业革命之前都已经存在于英国,尽管它们只是通过工业革命才得以壮大成熟。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问题:
(1)试述推动16世纪英国社会和经济变动的有利因素有哪些?(4分)
(2)17世纪英国的政治和思想改造主要有哪些表现?(6分)
(3)你是如何评价材料中关于 英国模式 的观点。(15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英国模式的普遍性或特殊性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