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解放战争【人教版】(试题4)〖名题分解〗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不限类型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28 浏览数:145

一、单选题

1.

(2011年4月安庆市二模18题)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为迎接大陆观光客,制作了一系列历史人物工艺品,其中包括蒋介石与毛泽东。制作该工艺品的历史依据是(  )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大革命C.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D.重庆谈判

2.

(2011年1月珠海市质检5题)下面是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电报内容: 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对这封电报解读准确的是(  )

A.当时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B.后来毛泽东亲赴重庆举行谈判C.蒋介石释放和平善意,避免内战D.当时共产党在政治、军事上占优势

3.

(2010·浙江金华十校)2009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皮上有 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 的字样。当时 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 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

A.促进国共联合抗战B.实行土地改革C.建立何种政治体制D.开展经济建设

4.

(2011年4月济南二模14题)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 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 此事应是(  )

A.西安事变B.重庆谈判C.1946年政协会议D.北平和谈

5.

(2011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期末15题)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 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反映了 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 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6.

(2011年1月黑龙江 五校联谊 高一期末30题)有一幅题为《沉重的铁锤连续地打在蒋介石的脊骨上》的漫画,图中三个铁锤分别指的是刘邓、陈谢和陈粟,这样一幅漫画反应事件的意义在于(  )

A.彻底消灭蒋介石,解放全中国B.粉碎了蒋介石消灭共产党的阴谋C.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D.鼓舞解放区军民团结抗敌的斗志

7.

(2011年2月温州一模18题)图中所示事件的影响是(  )
第17课 解放战争【人教版】(试题4)〖名题分解〗

A.第五次反 围剿 失利,红军开始战略转移B.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C.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D.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8.

(2011年1月苏北四市期末9题)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中国近代最有利于实现这两个梦想是在(  )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9.

(2011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期末18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将革命进行到底 ,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

A.工农武装割据B.抗击外国侵略C.民主革命D.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10.

(2011年1月南通市一模10题)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 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 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 。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11.

(2011年4月新余市二模32题)1989 年 11 月 20 日,邓小平在接见二野战史编写人员时谈到进军大别山前夕的一段往事。 我们打电报给军委,说趁势还能够在晋冀鲁豫地区继续歼灭一些敌人,吸引和牵制更多的敌人,形势很好啊。毛主席打了个极秘密的电报给我们,写的是陕北 甚为困难 。当时我们二话没说,立即复电,半个月后行动,跃进到敌人后方去,直出大别山。实际上不到十天,就开始行动。 对材料中 甚为困难 意图理解正确的是(  )

A.甚为困难 时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早已开始B.甚为困难 是因为敌人的全面进攻造成的
C.甚为困难 是因为毛泽东没有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D.甚为困难 说明毛泽东希望刘邓打到外线去吸引更多的敌人

12.

(2011年1月福师大附中高一期末20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具体体现在(  )
①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②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③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残余势力
④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3.

(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26题)1947年,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大反攻阶段,其主要战场是(  )

A.陕北B.山东C.东北D.中原

14.

(2011年5月天津市河北区二模6题)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称: 这个行动宣告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 这主要是指(  )

A.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B.中共及解放军赢得人民的拥戴C.美国已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D.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战胜利

15.

(2011年4月怀化市二模28题)毛泽东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时曾说: 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 下列能够为上述经验提供实践依据的(  )

A.辛亥革命、南昌起义、一届人大B.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三大战役C.中共一大、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D.南昌起义、遵义会议、三大战役

16.

(2011年4月安庆市二模19题)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阶段的战役形势示意图,它的进行标志着(  )

A.解放战争的爆发B.主力决战的推进C.战略反攻的开始D.国民政府的覆灭

17.

(2011年5月鞍山市二模34题) 这个背靠太行山的美丽地方,是个光耀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毛泽东曾率领中共中央移驻这里,在这里创建了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山村红都以其独特的贡献,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材料中的 红都 应该是(  )

A.延安B.遵义C.瑞金D.西柏坡

18.

(2011年1月扬州市调研2题)下图体现出的重大历史意义,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B.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C.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D.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

19.

(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11题)下图是一幅近代战役示意图,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歼灭B.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
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D.战役结束后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二、材料阅读

20.

(2011年4月湖北八校联考37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民族主义直到l 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的,因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由公民(仅指1 9世纪末叶以前有财产的公民)组成,这些公民居住于一个共同的地区,在其共同的政府里拥有一个发言权,并意识到其共同的(想象的或真实的)遗产和其共同的利益。……但是,随着1 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

——摘自斯塔夫理阿诺斯《世界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民族主义呈现近代形态的背景。(6分)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民族主义在19世纪后中期前后的区别。(4分,不得抄录原文。)
材料二 陈独秀在19 19年7月《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中说: 近来有一部分思想高远的人,或是相信个人主义,或是相信世界主义,不但窥破国家是人为的不是自然的没有价值,并且眼见耳闻许多对内对外的黑暗罪恶,都是在国家的名义之下做出来的……我们爱的是人民拿出爱国心抵抗被人压迫的国家,不是政府利用人民爱国心压迫别人的国家。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
材料三 1 924年2月,孙中山在演讲中说: 列强因为恐怕我们有了这种思想,所以便生出一种似是似非的道理,主张世界主义来煽惑我们。说世界的文明要进步,人类的眼光要远大,民族主义过于狭隘,太不适宜,所以应该提倡世界主义。近日中国的新青年,主张新文化,反对民族主义,就是被这种道理所诱惑。但是这种道理,不是受屈民族所应该讲的,我们是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来讲世界主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关于国家的基本观点。(4分)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中国部分人相信个人主义或国家主义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说明孙中山反对世界主义的理由。(6分)此时,孙中山在民族主义问题上有何重大动作?(2分)
材料四 自1945年以来,经济一体化趋势逐年增长,统一的无所不包的国际贸易、资本、劳务、技术等市场已经把全球社会联成一体。这是一种经济世界主义趋势。另一方面,殖民帝国的崩溃, 冷战 的结束,民族意识与主权意识的高扬又使新建的主权国家单位越来越多,划分愈来愈小。这是一种政治民族主义趋势。很显然,这两种背道而驰的趋势必将给21世纪世界国际政治带来更多的纷争和冲突。

——摘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4)你认为该如何处应对当今世界经济世界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带来的纷争与冲突?(4 分)

21.

(2011年4月辽宁重点中学协作体40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7分)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里现出由 沉沦 上升 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 沉沦 ;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 上升 。在 沉沦 上升 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 沉沦 的谷底、 上升 的起始时期。
材料二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 0世纪同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自己的60多年。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存在很大差别,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两种片面的观点:第一种是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第二种是在肯定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就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淡化改革开放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甚至认为改革开放以前30年比改革开放30年好。
(1)20世纪初是中国由 沉沦 上升 的转折时期,推动这一时期中国由 沉沦 上升 的社会因素及相关实践活动有哪些?(1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 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 (9分)
(3)请选择材料三两种观点中的一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要求史论结合,推理严谨,表达准确。)(12分)

22.

(2011年3月北京海淀区39题)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6分)
(1)从一大到二大,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和革命认识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对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6分)

23.

(2011年5月聊城市二模27题)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过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振兴中华 是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率先喊出来的。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中提出 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 ,他把兴中会的纲领概括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舍众政府。

——金冲及《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1) 振兴中华 是个人价值与民族利益相结合的产物。试述这一口号出现的时代背景。(3分)
材料二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材料二中的口号出现于哪一重大运动中?(2分)简述这一运动对民主革命产生的重大影响。(3分)
材料三 1949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作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从此,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成为表达中华民族获得新生自豪而又自信的经典口号。
(3)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从政治、经济、外交三个方面说明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一历史论断。按要求完成下表。(6分)  

史实

政治

经济

外交

材料四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革命加拼命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大干了再大干,超产了再超产,奉献了再奉献 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 备战、备荒、为人民 等众多口号深深铭刻在每个中国人心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要想富,先修路 家养一只兔,不缺油盐醋 少生孩子快致富 发展才是硬道理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 的标语口号,成了大街小巷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少口号还成了口头语,广为流传。
(4)据材料四,分别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口号的显著特点,(4分)并分析形成各自特点的主要原因。(4分)
(5)某班同学围绕 社会是否需要口号 展开辩论。有人说,社会不需要口号,要的是淡定有为;有人说,社会需要口号,要的是激情涌动。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3分)

24.

(2011年4月湖南高考仿真40题)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l00周年纪念。孙中山先生是辛亥革命的灵魂,八十余年前总理遗嘱告诫国人: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联系孙中山先生以下言论,回答问题。(37分)
材料一 (中国) 为地球上最古老之文明国……国土统一已数千年矣,中间虽有离析分崩之变,然为时不久复合为一,近世五六百年……从无分裂之虞 由此便知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不是不能统属的,而且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中;正是这种意识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尽管过去它遇到了许多破坏的力量。
材料二 统一南北,必以革命之道行之 这次革命政府提师北伐,便是要……排除旧屋瓦渣垃圾之北洋军阀官僚,以建设新国家 文不忍南北战争,生灵涂炭,对于和议之举并不反对 兄弟向来是主张和平统一的人……这次单骑到北京,就是以极诚恳的意思,去同全国人民谋和平统一。
材料三 中国人民最恶毒、最强大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帝国主义者本着分而治之的原则,豢养中国军阀,嗾使他们互相混战,各系军阀也只有依靠帝国主义才能生存 要军阀绝种,便要打败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要打败帝国主义,就必须废除中外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摘自《孙中山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1)孙中山先生四十年革命生涯的主要活动是什么?(必举4例极有代表性的史实)(8分)
(2)A.据材料一,孙中山认为是什么原因使国家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4分)
b.据材料二,孙中山有哪两次用和平方式争取国家统一的努力?(4分)
C.据材料三,对实现国家统一问题,孙中山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有何共同点?孙中山逝世后,国共两党为实现这一主张的成就是什么?(8分)
(3)孙中山的后继者们在评价他时给予他怎样高度的概括?(4分)其后继者们在今天获得了怎样的 世界上平等待我民族 之地位的?(9分)

25.

(2011年4月邵阳洞口县联考40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人民十分珍惜并坚决维护这来之不易的民主成果。
由于国情的不同,各国人民争取和发展民主的道路是不同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这条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中国人民不仅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而且正在逐步实现把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共同理想。

——中国国务院《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二 民生 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到了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给 民生 注入了新的内涵,并将之上升到了 主义 、国家大政方针以及历史观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孙中山对民生问题较为经典的解释是: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02页) 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 (同上,第825页) 民生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原动力。 (同上,第835页)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温家宝总理2010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情况下,我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民生是和谐之本。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简要回顾下中国人民为实现民主而进行的斗争的概况。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确立了那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果?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权分立的议会制民主有何本质区别,为什么我国不能实行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民主?(1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述孙中山的民生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国近现代出现过哪些重大的影响民生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又该如何解决民生问题?(12)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发展民生是怎样的关系?(7分)

26.

(2011年4月安庆市二模36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畜牧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 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 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 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 殖民地 ,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材料四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1)结合材料一回答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为解决民生问题,孙中山先后提出过哪些方案?为什么不能实现?(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措施和目的(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及其影响。(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现阶段实施 工业反哺农业 战略的依据。(4分)

27.

(2011年3月德州市一模29题)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过程,是不断创新的过程,是积极融入时代潮流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在道路选择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要 走自己的路 。但在20世纪20年代,对于没有任何现代革命经验的中国共产党人而言,从 走俄国人的路 走自己的路 是不得已的选择;在从对 走俄国人的路 的反思中开创出 走自己的路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探索中的经验总结。

——王增智《走俄国人的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 走俄国人的路 发展到 走自己的路 ,分别说明 走俄国人的路 走自己的路 各指什么?(4分)
材料二 过去30年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巨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发展经济、进步社会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

——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2)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30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 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 (7分)

28.

(2011年5月滨州市二模27题)一般认为,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思想各方面的变化,同时也是世界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工业革命的发生需要大批技术发明者、新机器的制造者。这与英吉利民族特有的经验主义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
材料二 “……我们将看到,尽管产业革命开始在英国(而且就是在那里,也只是一部分地区),那并不是由于英国人的大智大勇、善于创新和经营有道,相反却是印度、中国、和新大陆殖民地等全球发展的结果。换言之,产业革命是全球各种力量的历史产物。
……中国在15世纪初决定放弃它在印度洋上的海上主导地位。……新大陆及其银矿资源的发现,……该地带急需英国的制造品,特别是棉纺织品以解决非洲奴隶的穿衣问题。

——(美)罗伯特·B·马克斯《现代世界的起源》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产业革命发生的看法并说明理由。(7分)
材料三 中体西用 论……是相当保守的,是不伦不类的。但是……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提出了一个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 说法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一世界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 中体西用 论被 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 的原因。从现代化角度分析 中体西用 论对社会实践的影响。(8分)
材料四 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3)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史实,说明材料四的观点。(4分)
(4) 欲求超胜,必须会通 ,这是明末科学家徐光启的中西文化观。他认为只有走中西会通的道路,中国科学和文化才能走在世界前列。那么,你对中国现代化之路有何认识?请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 传统、西学与现代化 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6分)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③字数在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