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金版学案》岳麓版必修三同步练习: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同步练习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3 浏览数:130

一、单选题

1.

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  )

A.进行扫盲教育B.建立各级各类学校C.普及九年义务教育D.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2.

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  )

A.素质教育B.高等教育C.初等教育D.义务教育

3.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会议是(  )

A.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C.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D.2002年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4.

(2013·济宁一模)1958年 大跃进 对教育产生冲击,在 教育大革命 的口号下,教育的核心改为(  )

A.以扫除文盲为重中之重B.以培养各类人才为目标C.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办学D.加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5.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教育破坏最为严重的是十年 文革 运动。 文化大革命 时期,对中国教育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

A.教育大革命 B.大学停止招生C.读书无用 D.大批专家、教授被批斗

6.

(2010·深圳宝安4月调研)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

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B.实现了 学而优则仕 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

7.

邓小平提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个面向 的实质是(  )

A.教育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C.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D.教育发展需要超前性

8.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 从猿到人 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9.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蓬勃发展,主要表现为(  )
①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的理论
②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③完善了教育立法
④形成了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
⑤邓小平提出教育的 三个面向

A.③④⑤B.②③C.②③⑤D.①④

10.

有关研究显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本质上是知识的差距。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投入还赶不上发达国家的一家企业,几乎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不得不依附发达国家来发展自己的经济,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被动地位。对此,中国主要的应对措施是(  )

A.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B.照搬西方国家经历的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道路
C.将信息化作为我们目前经济发展的战略全部重点D.先发展后治理

11.

下列关于我国高等学校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初的改造、调整基本参照苏联模式B.教育大革命 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核心
C.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持续稳步发展D.改革开放后逐步扩大大学办学自主权

12.

文革 结束后,教育作为“ 文革 的重灾区 ,面临许多问题。刚刚复出的邓小平自告奋勇抓教育。在他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与下图合影者身份直接相关的措施是(  )
2014—2015学年《金版学案》岳麓版必修三同步练习: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A.召开全国科技知识分子大会B.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C.提出教育的 三个面向 D.重视基础教育,整顿教学秩序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搞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不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是劳动。

——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77年5月24日)

材料二 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

材料三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邓小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讲这段谈话的?
(2)据材料一、二回答,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3)根据材料三,归纳江泽民报告的主要观点。
(4)简要概括上述三则材料的相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