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抗日战争【人教版】(试题9)〖2013名题分解〗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不限类型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37 浏览数:144

一、单选题

1.

(2013·山西高三诊断)1938年,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在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 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 敦刻尔克 ’。可见, 宜昌大撤退 的意义在于(  )

A.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B.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
C.增强了国民党军队 围剿 红军的力量D.阻滞了日本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略

2.

(2013·湖南五市十校高三一联)近代有人在一场战役前分析: 上海是中国的文化经济中心,外国租界多,是国际观瞻的战略要地,不打就退,政治影响太坏,弄不好就会被戴上卖国贼的帽子。……江浙水网地区,敌军的现代化武器用不上。还有人说,我们在上海打起来,可以使敌军整个战略轴线发生改变,让敌军从 由北而南 的俯攻之态改变成 由东向西 的仰攻,丧失其主宰战场的时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B.该战役使我军战略初步实现C.该战役发生时列强武力干涉D.该战役中我军大胜敌军

3.

(2013·浙江省名校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一联)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 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 该民歌所反映的内容最早可能发生于(  )

A.国共十年内战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三大改造时期

4.

(2013·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下表为国民党党员在中央公务员中所占的比例表(资料来源:王奇生的《党员、党权与党争》)该表说明 (  )   

统计年度

综合比例

1929

363%

1933

220%

1939

450%

1941

644%

A.国民党以党治国就是党员治国B.抗战以前国民党员垄断了全部政治资源C.抗战期间进入该政权体系的中共人士增多D.国民党政权具有一定开放性和民主性

5.

(2013·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三)某历史档案馆文档记载: 中国共产党及各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 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 (  )

A.国共党内合作方式的要求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C.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D.国民党迫于国内和平的压力

6.

(2013·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三)毛泽东指出: 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 国民党 比较努力 的抗战 (  )

A.有利于开辟敌后战场B.反映了全面抗战路线C.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D.取得了百团大战胜利

7.

(2013·河北省名校名师高三二调)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的会战方案决定 以第一战区在平汉铁路的郑州至信阳段以西地区,防备华北日军南下;第三战区在安徽芜湖、安庆间的长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东地区,防备日军经浙赣铁路向粤汉铁路迂回 。该会战是(  )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8.

(2013·安徽示范高中高三二联)蒋介石1938年8月31日日记云: 今日长江之敌已入挂形(易攻难退之地)与险形之地矣!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此倭寇之必败也。 此会战前后历时4月,战场跨5省,虽然最终失利,但是它翻开了抗日历史崭新的一页。此会战指(  )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9.

(山西省晋中市2012届高三12月四校联考)美国《时代》杂志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三个月)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日本的战争机器 卡住了13个星期 的是(  )

A.卢沟桥事变B.淞沪会战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

10.

(2013·山东临沂高三期中)某历史档案馆记载: 中国共产党及各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 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全民族抗战开始B.敌后战场开辟C.重庆谈判的开展D.达成政协协议

11.

(2013·江西赣州十一县高三期中)春秋笔法,又称微言大义,是指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的主观看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据此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点的是 (  )

A.英荷战争B.抗日战争C.巴黎条约D.一国两制

12.

(2013·江西赣州十一县高三期中)对下列抗战时期丰子恺的漫画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控诉了日本侵华的暴行B.表达了对国共内战的谴责C.展现了抗战胜利的喜悦D.寄托了对世界和平的愿望

13.

(2013·浙江嘉兴高三基础测试)阅读下表,从中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统计表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终止时间

小计

欧洲战场

193991

194558

48个月零8

苏德战场

1941622

194558

3 10个月零17

太平洋战场

1941128

194592

38个月零26

中国战场

1931918

194592

1311个月零16

苏联对日作战

194589

194592

25

①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持续时间最长
③世界人民的团结合作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因素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4.

(2013·安徽示范高中高三二联)蒋介石1938年8月31日日记云: 今日长江之敌已入挂形(易攻难退之地)与险形之地矣!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此倭寇之必败也。 此会战前后历时4月,战场跨5省,虽然最终失利,但是它翻开了抗日历史崭新的一页。此会战指(  )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15.

(2013·河南南阳部分示范高中高三期中)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被称作 八年抗战 ,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 十四年抗战 ;在日本则被称为 日中战争 。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研究者的历史观和阶级立场不同B.全球史观和近代化史观的差异C.近代化史观和阶级斗争史观使然D.研究者立足点或对始发时间看法不同

16.

(2013·河南南阳部分示范高中高三期中)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 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一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 上述报导的战役(  )

A.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C.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D.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17.

(2013·湖南望城一中、长沙县实验中学高三10月联考)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 心理统一 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 。(《中国的近代化》)这种 心理统一 认同感 促成了(  )

A.国民革命的兴起B.土地革命的开展C.抗日战争的胜利D.战略反攻的开始

18.

(2013·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三)平型关战役后的第二天即9月26日,朱德、彭德怀发给南京当局的电报称: 将平型关以地跑池、 辛庄、关沟及一八八六三标地完全攻占,计已缴获汽车六十余辆,小摩托车三辆外,炮一门、炮弹三千余发,俘获敌官兵三百余名。 但也有人考证后,认为11月3日陈士榘俘获的曹加膝幸夫才是我军抓住的第一个日军俘虏。从史料鉴别的角度看 (  )

A.该电报足以证明平型关大捷的真实性B.该电报没有任何史料价值C.该电报故意夸大了八路军的胜利成果D.该电报的可信度有待研究

19.

(2013·山东德州高三11月校际联考) 周恩来、乔冠华等人不仅亲自与美国重庆战时新闻处费正清处长建立了朋友关系,而且还介绍了中共地下党员参加到美国的新闻机构中去开展工作,使战时新闻处成了中共与美方联系的一个成功的通道。 这一现象发生于(  )

A.抗日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中苏关系破裂之后D.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

20.

(2013·江苏省扬州市高三期中)1937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 为维护领土主权及各种条约,惟有实行天赋自卫权以应之。日方如能制止一切侵略行动,仍当本其和平素志挽救危局。 该材料反应南京国民政府对待日本侵华的基本态度是(  )

A.坚决予以抵抗B.积极谋求和平C.极力争取国际支持D.准备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21.

(2013·湖北省孝感市高三第一次统考)有一项条约规定: 中日两国应当互相尊重,确保东亚地区和平,日本愿意放弃在华享有的治外法权,交还租界,双方在经济事务上紧密合作。中国政府应补偿日本臣民自 事变 发生以来在中国的遭受的经济损失。 材料所说的事变是指(  )

A.卢沟桥事变B.九·一八事变C.五四运动D.义和团运动

22.

(2013·江苏南通一中高三期中)时逢南京大屠杀65周年,中日舆论再起波澜。对于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所称的“ 南京事件 是不可能发生的 ,我外交部发言人称 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 。下面可作为第一手资料的 铁证 有(  ) 
①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937年拍摄记录的迄今唯一的南京大屠杀影像
②时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约翰?拉贝撰写的反映日军暴行的《拉贝日记》
③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印有222名历史证人的脚印的铜版路
④美籍华人作家哈金所著的《南京安魂曲》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23.

(2013·福建安溪一中、德化一中高三9月联考) 下表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情况。其中,与1923年6月至1937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动无关的因素是(  )

时间

19217

19236

19274

19278

19349

19371

19454

194910

人数

57

432

57

1万多

30多万

4万多

121万多

448万多

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开C.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24.

(2013·湖北省稳派高三强化训练一)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西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是: 维某年四月五日,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 该文中的 某年 可能是(  )

A.民国二十年B.民国二十四年C.民国二十六年D.民国二十九年

25.

(2013·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民国二十六年2月21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中规定: 一国之军队,必须统一编制,统一号令,方能收指臂之效,断无一国家可许主义绝不相容之军队同时并存者,故须彻底取消其所谓 红军 ,以及其他假借名目之武力。 这种规定颁布后(  )

A.中共妥协,联蒋抗日B.国民党获得八路军、新四军指挥权C.中共反对,反蒋抗日D.国共互相猜忌,日本获得渔人之利

26.

(2013·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抗日战争胜利后,出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有利契机,其主要表现为(  )
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②结束了外来侵略威胁,消除了战乱对经济发展造成的破坏
③各党派进行政治协商,有利于推进政治的民主化进程
④人民革命力量发展,为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准备了条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7.

(2013·河南南阳部分示范高中高三期中)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 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一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 上述报导的战役(  )

A.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C.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D.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28.

(吉林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 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这七次战役规模相当大,地域涵盖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每次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10万,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以上。……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 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  )

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B.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
C.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

29.

(2013·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三新起点调研测试)抗战时期,泰晤士报就中国某次战事发表社论:华军英勇抵抗,日军尚未获得其摧毁中国军队之主要目的。此次两军作战,华方伤亡固极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材料中所指战事应该是(  )

A.百团大战B.太原会战C.淞沪会战D.台儿庄战役

30.

(2013·湖南雅礼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 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 我欲打破其安占华北之战略,一则逼其军队不得不用于江南,二则欲其军队分略黄河南岸,使其兵力不敷分配,更不能使其集中兵力安驻华北。中倭之战必先打破其侵占华北之政策,而后乃可毁灭其侵略全华之野心。 为实现这一战略意图,国民政府组织了(  )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31.

(2013·湖北省稳派高三强化训练一)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西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是: 维某年四月五日,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 该文中的 某年 可能是(  )

A.民国二十年B.民国二十四年C.民国二十六年D.民国二十九年

32.

(2013·河南南阳部分示范高中高三期中)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被称作 八年抗战 ,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 十四年抗战 ;在日本则被称为 日中战争 。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研究者的历史观和阶级立场不同B.全球史观和近代化史观的差异C.近代化史观和阶级斗争史观使然D.研究者立足点或对始发时间看法不同

33.

(2013·江苏省南京市高三学情调研)《歌八百壮士》: 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我们的国旗在炮火中飘扬!飘扬! 歌词所反映的事件(  )

A.出现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B.发生在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D.反映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情况

34.

(2013·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二素质测试)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提出: 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这一宣言发表时(  )

A.日本策动华北事变B.中央红军到达陕北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二、材料阅读

35.

(2013·江西省百所重点高中高三阶段性诊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
材料一 李鸿章1895年3月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 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 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 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 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富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 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

——《蹇蹇录》中译本,第131—132页

材料二 尽管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 国共军队牵制了 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 (但)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朴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数。

——《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专家米德博士评价中国抗日战争》

材料三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 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 复交三原则 (注:中 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所谓 日蒋条约 是非法的,无效的,应予废除。)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 这一见解。

——1972年9月29日《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1) 根据材料一,简单评述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的认识。(5分)
(2) 指出材料二中欧洲学者对中国抗日战争地位的看法有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 认识变化的依据。(5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2年9月中日正式建交的主要原因。(4分)

36.

(2013·山东临沂高三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我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

——蒋介石在南京市国民党党员大会的讲话(1933年9月23日)

材料二 和平未到最绝望期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抵抗到底,唯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所以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但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必不得已的办法……卢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关系,全系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卢沟桥事变)的解决。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材料三 “(民国)二十七年(1938)三月间,总统(蒋介石)明作战方略,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上持久之胜,利尤以积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为要。

——张其昀《中华民国史纲》

材料四 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 

 ——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5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当时的心态?(2分)
(2)根据材料二,蒋介石对卢沟桥事变后的中日局势持什么态度?(3分)
(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抗日战略的异同。(3分)你认为是哪些共同因素导致二人采取这种战略?(4分)

37.

(2013·北京大教育考试山东卷高三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在1920年代末期,世界经济危机的来临,日本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1930—1932年日本的失业率达到整个工业界劳动力的15%,城市的失业率更高。不少军官对日本的内政外交愈来愈感到不满,他们不满政党采取的协调外交,认为这是懦弱的表现。
清朝覆亡后,中国陷于军阀割据的局面。中国国民党北伐成功,1928年在南京成立统一的国民政府,表示将带领中国走向富强。19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者认为,与中国的战争已是无可避免,而且战事越早进行,将越有利。
材料二 下图是一幅题为 老虎吞噬小人 的漫画,刊登于1932年《玲珑杂志》。
材料三 我们要求的是最后的胜利,必须要长时间的抗战。在这长期抗战之中,军事上的一时退却,仅是一个战场的得失,不足以影响战局的全部。……我们要拖延敌人的战争时间,消耗敌人的兵力财力,使敌人的经济机构,军事形势,一齐崩溃。此次国府迁渝,就是我们长期抗战的决心……从抗战中达到最后胜利的目的。

——1938年1月1日中国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发表的演说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扩大对华侵略的原因。(6分)
(2)指出图二所指的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二、三,中国南京政府对日本的态度有何变化?试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迁都重庆的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