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成才之路》岳麓版必修三同步练习及综合测试:1-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同步练习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1 浏览数:98

一、单选题

1.

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是一个争论了上千年的话题。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们从两千多年前到现在一直争论不休,仍然没有结果。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两位思想家在这个问题上持截然相反的观点,他们是(  )

A.孟子和荀子B.孟子和老子C.荀子和墨子D.老子和孔子

2.

(2011·无锡)下图为明代《列仙全传》中的一幅插图,并配有诗文 隐居九疑山,开凿九眼泉,练得仙药和酒饮,家人三百尽飞天。 观察此图你认为这幅图文可以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  )
2013—2014学年《成才之路》岳麓版必修三同步练习及综合测试:1—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A.儒家思想B.墨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

3.

(江苏省无锡市2009届高三上期期末2题)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 兼爱 非攻 ,孟子主张 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4.

(2011·大同)2008年汶川地震中范美忠被骂得狗血淋头,落下一个 范跑跑 的绰号,这是因为他背离了(  )

A.仁者爱人B.克己复礼C.道法自然D.无为而治

5.

(2009年5月厦门市高三适应性考试14题)孟子曰: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礼治B.仁爱C.仁政D.兼爱

6.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期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在介绍诸子百家的学派时,批判其中一家宣扬了阶级社会中不可能出现的不分阶级的情感。请推测批判的对象及其学说是(  )

A.孔子的 B.孟子的仁政学说C.墨子的兼爱D.庄子的齐物

7.

两千多年前,古人写 守株待兔 这个故事时就深刻揭露了 墨守成规,贪图安逸,思想僵化 的愚蠢可笑,这个故事的作者痛批了 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 的荒诞不经,他是(  )

A.孟子B.墨子C.韩非子D.庄子

8.

战国时期的某思想家认为: 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请推断这一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孔子B.庄子C.韩非子D.墨子

9.

(2009年江苏高考历史模拟试题19题)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 一个思想 具体是指(  )

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 ,统治者要实行 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二、材料阅读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 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 去兵。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于丹论语心得》

材料二 孟子曰: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王制》

(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
(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
(3)荀子提出 舟水之喻 体现了他继承发扬了怎样的儒家思想?

11.

(2011·西安)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开始了人类精神的觉醒,提出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重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下一组材料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关于 关系的言论汇编: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 民为君之本。

——《谷梁传·桓公十四年》

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第四十九章) 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

——清唐甄《潜书·明鉴》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荀子·哀公》

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国语·楚语上》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梁惠王下》

(执政者须) 言必信,行必果。

——《荀子》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简高声吟诵,《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响彻耳畔。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朝闻道,夕死可矣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礼之用,和为贵 ……

——奥运官方网站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传统中的哪一理念?从材料一中概括出该理念的具体内容(不得摘抄原文)
(2)列举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儒家学派对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问题的主要观点。
(3)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诵《论语》中的经典名句,这体现了怎样的人文奥运理念?
(4)你从两则材料中可得出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