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创新设计》岳麓版必修二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同步练习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0 浏览数:131

一、单选题

1.

反映的土地制度,到春秋时期走向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

2013—2014学年《创新设计》岳麓版必修二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B.私田 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C.贵族之间争夺土地的现象D.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

2.

在封建社会一度出现过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 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  )

A.富者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B.贫者生产积极性不高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国家支持富者兼并土地

3.

北魏至唐朝初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而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

A.土地公有制B.井田制C.均田制D.租佃制

4.

在私有土地中,除自耕农私有土地以外,还有地主私有土地,地主的土地有多种来源,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  )

A.靠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B.土地兼并
C.将原来占有的 公田 转化为私有土地D.通过兼并战争强占其他诸侯国的领土

5.

(新泰一中高一期中)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统治者 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6.

下列图表(注: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佃农对地主的依附程度)能体现佃农与地主依附关系发展趋势的是(  )

2012—2013学年《三维设计》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2课 随堂基础巩固

7.

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募民屯田得谷百万斛

8.

(2011·江西白鹭洲中学高三月考)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 庄园 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 庄园 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

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9.

史书记载: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廛:卖东西的店铺)这一现象的积极意义在于(  )

A.佃农获得了生产的自主权B.佃农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消失
C.佃农与市场发生关系,获得实际利益,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D.佃农获得产品的完全支配权

二、材料阅读

10.

(10分)土地制度是农耕社会最主要的生产关系,对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北宋苏洵说: 耕者之田贵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到了明清时期,多实行定额地租,佃农所交地租,多的占到收获物的80%。
材料三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什么形式的土地制度?根据材料一指出劳动者 卖田宅、鬻子孙 的原因。(3分)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土地经营方式?明清时期,这种经营方式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3)材料三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的观念?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