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创新方案》人教版必修二第七单元 第21课 课下作业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同步练习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6 浏览数:69

一、单选题

1.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开始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A.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显露B.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C.苏共二十大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D.斯大林的逝世

2.

赫鲁晓夫曾说: 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 这(  )

A.赫鲁晓夫希望调动农庄的积极性B.当时的农业生产趋于停滞C.赫鲁晓夫依然迷信斯大林的经济体制D.当时的农业政策脱离实际

3.

有人说: 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 这里 斯大林的守墓人 的主要含义是(  )

A.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C.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D.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

4.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这说明勃列日涅夫时期(  )

A.特别注重发展重工业B.军事实力超过了美国C.科技对生产力的推进作用特别大D.苏联人热衷于武器研发

5.

下表反映了苏联国民生产的发展状况。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有(  )

年份

19811985

19861988

1989

1990

国民生产增长率

3.2%

2.8%

2.4%

4%

①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继续阻碍苏联经济的发展  ②戈尔巴乔夫改革带来了巨大混乱
③长期争霸而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④全国政局不稳,社会出现了动荡

A.①②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二、材料阅读

6.

前苏联(1922~1991年)的历史,是俄罗斯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经验教训发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到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生产已从世界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从斯大林主要关心的世界实力平衡的角度看,苏联的全部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和1966年的20%。其识字率从1897年的28.4%上升到1926年的56.6%、1939年的87.4%和1959年的98.5%。在1913年到1961年间,外科医生的数量从23 200人增加到425 700人,预期寿命从32岁上升到69岁,婴儿死亡率从每千人273降到32。
农民就将集体农庄视为外来的、强加给他们的东西而消极怠工……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工业),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 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额下降6.9%……

——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个五年计划给苏联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苏联当时由哪位领导人执政?概括当时的经济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改革的角度分析说明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