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辛亥革命【人教版】(试题12)〖2013最新模拟分解〗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不限类型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47 浏览数:192

一、单选题

1.

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 以南皮(注:南皮即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  )

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C.长期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首义D.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

2.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是(  )

A.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3.

为了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临时约法》特别规定(  )

A.实行责任内阁制B.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实行总统制D.实行君主立宪制

4.

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大多数人认为 袁世凯尽管不好,我们希望他好,要用诚恳的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能不好。 为此,资产阶级革命派(  )

A.成立同盟会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发动护法运动D.发起新文化运动

5.

被民族主义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而动员起来的新老社会利益集团,在高度一体化的政治体制中缺乏表达自身利益要求的合法性渠道,也难以找到可靠固定的集团代言人,于是就发生了间歇性的 参与爆炸 按照这种观点,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具有 参与爆炸 意义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6.

贴对联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的习俗,不同时期的对联无不打上了那个时期的印记。以下对联能反映民国初期历史情景的是(  )

A.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B.帝制休共和昙花一现.军阀乱民主风起云涌
C.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D.并肩同步长征路,齐心共谱幸福歌

7.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一直处在一种 国家危机 权威危机 之中,不论是改革派还是革命派一直都在努力探索一种新的国家形式。辛亥革命及民国的建立,意味着传统集权官僚体制崩溃。民国实质上是一个 军绅政权 ,新的中央政府仍徒具形式,在 共和 的招牌下,国家实际陷于军阀割据和长期分裂状态。材料主要说明(  )

A.辛亥革命不具有实质意义B.强化中央政府权威的重要性C.中华民国的局限性D.共和制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8.

毛泽东说: 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对材料中 革命性、民主性 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否定了君主专制,实现了民权主义B.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代议制C.推翻了封建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制D.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

9.

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 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 这表明(  )

A.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D.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

10.

今虽新政治之建设,茫乎未有端倪也,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碍物者既已拔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为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 1912)梁启超的观点表明(  )

A.君主立宪成为必然选择B.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C.以暴力推翻满清的必要性D.民主共和道路根本行不通

11.

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为挽救民族危亡 有识之士 发动了(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

12.

1912年清帝下诏退位,几百字退位诏书,主要说了三件事:第一,顺应民意,避免战乱宣布退位。第二,结束帝制,建立共和立宪政体。第三,由袁世凯组建临时共和政府。这说明了(  )

A.妥协其实是一种历史智慧B.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清帝退位类似禅让制D.新政权保留了君主地位

13.

20世纪初,清政府开始实施 预备立宪 。下列对 预备立宪 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与戊戌变法追求的政体形式相同B.与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相同C.反映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的背离D.是企图消除革命的政治骗局

14.

(2010·北京石景山区高三统一测试)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  )

A.粉碎袁世凯独裁和帝制企图B.维护真正的其和制度C.反对军阀割据保证国家统一D.传播民主和科学思想

15.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实行总统制;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颁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这种做法(  )

A.引发政体频繁变更社会动荡B.权力分散降低行政效率C.有利于防止专制维护共和D.因人设法违背法律精神

16.

孙中山曾在演讲时说: 诸君知中华民国之意义乎,何以不曰 中华共和国 ,而必曰 中华民国 字之意义,为仆研究十余年之结果而得之者。欧美之共和国创建远在吾国之前,二十世纪之国民,当含有创制之精神,不当自谓能效法于十八九世纪成法而引以为自足。 孙中山建立的政权号称 中华民国 的目的在于(  )

A.强调主权在民B.指出西方政体的弊病C.与时俱进D.区别于 中华帝国

17.

清代中国 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从内部改变着 清代中国 ,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

A.近代先进中国人寻求民族独立和自强的艰难历程B.在世界文明冲击下,近代中国文明的转型与进步
C.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D.腐朽的晚清政府是中国近代贫穷落后的主要因素

18.

下图是近代一幅名为《望风而起》的漫画,它反映了(  )

A.维新变法得到全国支持B.武昌起义后各地积极响应C.新文化运动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井冈山根据地的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

19.

在下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诸条内容中,最能体现约法本质的是(  )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等自由
C.国民有选举与被选举权力D.实行责任内阁制

20.

11月25日,学生有会,地方当局禁止,学生仍开……次日罢课。……李宗黄(代理主席)所组成之 联合行动委员会 竟于12月1日派大队人分五次打人联大,两次云大。……我(傅斯年)对于李宗黄等之愤慨不减他人。同时也希望学校能恢复常轨 。傅斯年对学潮的态度是(  )
①肯定地方当局的行为  ②力求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③不同情支持学生行为  ④反对当局的横暴,彰显了自由知识分子的本色

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③

2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你认为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下面哪一种观念(  )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22.

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说:“(1903年)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材料中梁启超观点提出的背景有(  )
①民族危机的加深  ②清末 预备立宪 的开展  ③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⑤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

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⑤

23.

20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对中国国籍法制定提出建议,当时许多刊物中有关国籍文章就直接以标题《论今日宜定国籍法》、《论政府亟宜制定国籍法》、《论改籍协约为国际最要之问题》来理论。这种现象深刻反映出(  )

A.民主革命思想成为潮流B.西方法制精神影响重大C.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D.反满民族情绪日益高涨

24.

一个叫鲍布的美国人在给母亲的家书中写道: 叛乱者在事件发生期间行为公正,他们签署宣言,任何恐吓外国人的人将被处死,任何做有利于保护外国人及教堂的人将得到奖赏。他们做尽其职责范围内的事以获得外国人的支持。清政府亦保护外国人……。 信中的事件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25.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中四川籍英烈简表,分析上表,就其史料价值而言,不能佐证的是(  ) 

姓名

生卒

家庭背景

事迹

秦炳

1883—1911

四川广安县花桥人,世代行医人家,家庭富裕。

1906年,胸怀壮志的秦炳投考了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弁日队,学习军事;东渡日本,学习军事;后在四川郫县高等小学堂任教;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时年28岁。

喻培伦

1886—1911

四川省内江县今内江市东兴区文英街人,日本千叶医学院学生。

早年留学日本;1907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1427日在广州起义中英勇献身,时年26岁,成为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A.知识青年为资产阶级革命事业贡献力量B.革命者都出过国并受过良好的近代教育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部分知识青年所接受D.二十世纪初四川近代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

26.

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 社会性质的改变 是指(  )

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27.

孙中山说: 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 不是分裂的不是不能统属的。 而且统一之时就是治,不统一之时就是乱。美国之所以富强,不是由于各邦之独立自治,还是由于各邦联合后的进化所成的一个统一国家。所以美国的富强,是各邦统一的结果,不是各邦分裂的结果。中国原来既是统一的,便不应该把各省再来分开。 材料表明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是(  )

A.反对各省自治和实行联邦制度B.建立美国式的联邦共和国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主张民族独立

28.

梁启超撰文写道: 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

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B.增强了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C.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D.使人民获得民主自由权利

29.

民主政治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之一。世界近现代史上,各国人民为建立一个民主法制社会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阻碍近代中国社会实现政治民主的主要因素有(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B.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破坏
C.封建政府和军阀的专制统治D.长期的专制传统和落后保守的封建思想观念

30.

1908年中国政府颁布《结社集会律》规定(集会、结社) 与政治及公事无关者,皆可照常设立,毋庸呈报 ;有关政治者 非呈报有案,不得设立 。此规定(  )

A.成为中国近代最早涉及民权的法案B.形式上承认结社集会的合法性C.符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精神D.使人民完全获得了政治自由

31.

1904年,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呼吁》一文中宣称: 我们要仿照你们的政府而缔造我们的新政府。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人民有应任官考试之权
C.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D.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32.

反对专制统治,要求民主政治的平等权力是时代的强音。以下各项中,不能体现中国民主化的是(  )

A.《临时约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国民党 制宪国大 D.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

33.

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下列对民国初期留学热潮的分析,正确的是(  )

批次

留学时间

留学初衷

第一次

清政府晚期的留学潮

富国强兵

第二次

民国初期的留学潮

实业救国

第三次

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潮

科技救国

第四次

新中国初期的留学潮

建设祖国

第五次

改革开放后的留学潮

创业立业

A.多选择留学美日苏等西方发达国家B.袁世凯政府起了推动作用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适应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的需要

二、开放性试题

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 辛亥革命的性质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历史评价方面的 盖棺论定 ,而且还将决定辛亥革命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走向。然而,辛亥革命的面目仍然笼罩着重重迷雾。我们将怎样聊以纪念?回顾、检讨对辛亥革命性质的研究以求改进,进而揭开辛亥革命的 庐山真面目 。吕明灼学者认为,不能因为当时孙中山主张中国实行社会主义,主张由分权制向集权制、多党制向一党制、地方自治向中央集权转变,主张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而否定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把辛亥革命定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点也没有贬低其伟大意义的意思,相反,这是很崇高、伟大、光彩的。扬天石学者则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这个看法未必准确。因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最要紧的任务是救亡,而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同时,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会马上和工人阶级产生矛盾冲突,而孙中山特别讲到,要让中国的工人阶级避免受剥削的痛苦。
评析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三、材料阅读

35.

(30分)在人类文明史上,以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大权 臣民权利义务 两部分构成。君上大权如: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臣民权利义务有如下几条:一、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二、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三、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
材料三 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之口,必有待于他日之试验,此勿深论。然问国家之弊,极于前清时代,不行政治革命,庸有幸乎?欲行政治革命,而不先之以种族革命,为道果克致乎?……夫谓共和不能行于中国,则完全之君主立宪,其与共和相去一问耳。……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既认为可以行君主立宪之国民,自应认为可以行共和之国民。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7日)

材料四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皱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有人认为近代中国法制文明的真正起点是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请根据材料二说明这种观点的理由。(2分)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梁启超的抉择发生了怎样的转变?(2分)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4分)
(3)在20世纪初,中国哪一群体制度移植实验的失败能从反面证明材料四的观点?(2分)分析这种移植来的制度改造中国未能实现的原因。(6分)

36.

改革和革命是社会变革的两大手段。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1921年)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的原因。(4分)
(4)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两大手段的典型体现。相比之下,你倾向哪一件大事?请置身子当时形势来阐明理由。(6分)

37.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政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三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 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如何在政治制度建设上 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的。(4分)
(4)以上内容,对于推进当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何启示?(2分)

38.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文化传播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推动了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二 启蒙运动一经兴起,就越出国界,跨过时代,成为各国先进人士的思想理论武器。许多作品,已传遍世界,……一直起着鼓舞人们奋勇上进的积极作用。

——沈炼之《法国通史简编》

(2)20世纪初,启蒙思想在中国反封建斗争中 鼓舞人们奋勇上进 的表现有哪些?请运用史实说明。(8分)

39.

(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二 光荣革命 使英国摆脱了专制王权,从而在欧洲第一个开始政治现代化的历程。……英国现代化是一个和平的过程,传统的社会在和平和渐进上得到改造……。

——钱乘旦《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

在上书光绪帝的奏折中,康有为摘引了《孟子》和《周礼》中的相关内容,证明了自己主张的 君民共主 符合 先王之制天下,与民共之 的古训。其后的孙中山却指出: 我们定要为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只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

——《中国近代史》(商务印书馆)

(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 光荣革命后,英国传统的社会在和平和渐进上得到了改造 。结合材料二中康有为和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分析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的特点。(10分)

40.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以欧洲为主战场,但同时也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摘编自(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第13课 辛亥革命【人教版】(试题12)〖2013最新模拟分解〗
(1)依据材料一并结台所学知识,指出民同初年我国民族工业出现了怎样的局面,有哪些外在的客观有利条件?这种局面对中国当时的政治与思想领域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

41.

人类有共同的追求,也有共同的价值。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分)
材料三 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 天下梦 。┅┅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其实,从天下为公的 大同梦 ,到民富国强的 强国梦 ,再到自我实现的 幸福梦 ,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易中天《中国梦》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840至1949年,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过哪些探索和抗争?(3分)

4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主张 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 ,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请回答:
(3)从现代化的特征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5—1919年)是近代中国现代化的整体发展时期。试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中国现代化的主要表现。(8分)

四、开放性试题

4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从七十年代末起,我多次说,应当对国内国外几次影响很大的革命,包括法国革命、俄国革命、辛亥革命等等重新认识、研究、分析和评价,应该理性地分析和了解革命方式的弊病,包括它给社会带来的各种破坏。……革命确实有巨大的破坏力量,它可以改变人们的存在方式,但是,以为革命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确实是一种幼稚病。……没看到 革命化 现代化 之间有非常复杂的关系,特别是其中矛盾和冲突的地方,这一点似乎还没有人仔细谈过,但这却是一个非常需要研究探讨的问题。……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并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改良、改革,就是和平进化。……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是关门主义,而是和世界沟通的调整和完善。它是对各种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关系逐步进行改良。它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较为缓慢和长期的过程。

——李泽厚、刘再复《告别革命》

国内某些新潮作家……这些人鼓吹 告别革命论 ,否定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意义,极力渲染 革命不如改良,改良不如渐进 的观点。在他们眼里,革命等同于破坏,只有改良才能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成果。

——王朝柱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评析材料中关于 革命与改良 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某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五、材料阅读

44.

(10分)仁人志士反侵略、求民主是近代爱国主义的核心体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 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制等。他们的思想深处, 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1)近代前期,在争取政治民主化过程中, 仁人志士 提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主张?(4 分)
材料二 只有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 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箸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的观点,结合近代中国史实,简述20世纪初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内容。 (2分)
(3)下表中材料反映的是发生在近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请你按追求政治民主的爱国思想为主题来进行归类,列出符合该主题的资料序号。(4分)

序号

资 料

1

师夷长技以制夷

2

打倒孔家店

3

兴民权、实行君主专制

4

新三民主义

5

扶清灭洋

6

民主科学

4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

(1)结合史实说明 孙中山之革命 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3分)并分析造成 孙中山之革命 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二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义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清帝逊位诏书》

材料三 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 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

——《立宪时刻》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帝逊位诏书》颁布的意义。(3分)
(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 光荣革命 。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论断的?(2分)

46.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强 调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二 第三共和国宪法最大的优势就是包容。这种包容令这部宪法成为法国寿命最长 的宪法,共和主义在实施这部宪法的过程中深入法国人心。虽然第三共和国宪法没有逻辑 严密的理论叙述和制度上的设计,但是它所彰显的协商民主和求同存异的精神为第三共和 国历届政府的施政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法国宪政制度也是在这个时期逐步发展成熟。 ……从街垒到议会,1875年宪法的制定是在斗争与妥协中产生的,同时它给了法国人一个 政治色彩不浓、人民能自由发挥的政治环境。1875年宪法使得法国完成向垄断资本主义 的过渡,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实现了共和国的繁荣,法国从此进入了黄金时代。尽管第 三共和国最终还是在无休止的政治斗争中衰落,但是1875年宪法的历史作用是目前任何 一部法国宪法所无法取代的,它吸收了托克维尔的民主精神和政治理念,在宪政实践的每 个环节都能从法国的民情出发,真正将因 革命 分裂 的法国重新统一了起来。

——贾程秀男《论托克维尔民主思想对法国近代宪政建设的影响》

材料三 本来《临时约法》草案在拟定时,采用的是总统制,但是到1912年2月7曰参议院 开始审议《临时约法》草案时,却改为所谓的责任内阁制。对此,参与立法的当事人直隶省 参议员谷钟秀说: 各省联合之始,实有类于美利坚十三州联合,因其自然之势,宜建为联 邦国家,故采美之总统制。自临时政府成立后,感于南北统一之必要,宜建为单一国家,如 法兰西之集权政府,故采法之内阁制。 ……正是因为总统人选发生变化,参议院才猝然决 定在约法中增设国务总理一职,企望通过这一变动,建立起所谓的责任内阁制。单从制度 层面来讲,总统制与责任内阁制各有长短,很难说孰优孰劣。民国初年的政治精英们无论 作哪一种选择,都有可能使国家成功地走上宪政之路。但是前提是不违背基本的宪政原理,政体制度必须体现多元的政治利益格局。

——任运通《宋教仁与民初制宪的政体选择》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采法之内阁制 的主要原因。与 材料二相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有何特点?(5分)

47.

国家结构与民族问题是政治中的重大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二  每省对于其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整理统御之责;但于各省之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贯矣。此新政府之成立,不必改其历史上传来之组织,如现时各省本皆设一督或一抚以治理之,联邦办法亦复如是。但昔之督抚为君主任命,后此当由民间选举。即以本省人民,自为主人。形式仍旧,而精神改变,则效果不同矣。

——选自孙中山《与巴黎日报记者的谈话》(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间)

(2)当时孙中山为什么主张在中国实行联邦制?(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