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辛亥革命【人教版】(试题10)〖2013名题分解〗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不限类型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69 浏览数:199

一、单选题

1.

(2013·湖北咸宁四校高三12月联考)中华民国的创立为中国社会的转型呈现了新的前景,新的精神体现在各个领域。表现为(  )

A.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B.中国水运近代化开始起步C.中国现代政党政治初步展开D.中国第一张近代报纸创刊

2.

(2013·浙江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同盟会纲领是兴中会革命纲领的继承和发展,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

A.提出了民族主义B.提出了民权主义C.提出了民生主义D.提出了民主主义

3.

(2013·山东济南高三期中)下图是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 民主 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1946年 民主 出现频率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抗战胜利后,民众渴望和平民主B.国共重庆谈判,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C.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D.全国规模的内战爆发,和平民主的呼声高涨

4.

(2011年3月江苏四市一模4题)1904年,刘汉公著《太平天国战史》。孙中山为其写序称; 汉公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 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孙中山客观地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作用B.孙中山的目的是借太平天国运动宣扬反满革命
C.孙中山基本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D.孙中山全面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5.

(2013·湖南长沙市高三月考四)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以小国战胜俄国那样一个大国,给清廷以很大震动。中国朝野上下普遍将这场战争的胜负与国家政体联系在一起。认为 非小国能战胜于大国,实立宪能战胜于专制 。这直接导致了(  )

A.清末新政的开始B.预备立宪 的开始C.立宪派转而拥护革命派D.国会请愿运动的开始

6.

(2013·江苏宿迁高三一模)1911年11月2日,《神州日报》发表了《伦敦华侨致全国同胞电》: 救亡之策,惟泯汉满,和革党,调新旧,速建联邦共和大国。……袁世凯资格,适于总统,外论亦协,方不可折入满洲,存帝自扰。 材料表明伦敦华侨支持袁世凯是因为他们认为此举有利于(  )
①调和民族矛盾,稳定局势  ②实现民主共和  ③早日推翻清朝,结束帝制  ④避免外国干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

(2013·江西南昌一中、十中高三第三次联考) 20世纪初一些进步报刊作者的署名:卢梭之徒、卢梭魂、亚卢(亚洲卢梭)、平等阁主人、竞平、人权、民友……”这则材料反映出20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界(  )

A.卢梭的思想占主导B.西学东渐 ,崇洋媚外C.民主共和思想传播D.君主立宪思想占主导

8.

(2013·江西南昌一中、十中高三第三次联考)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 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 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

A.民主共和的实践者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C.中体西用的倡导者D.实业救国的践行者

9.

(2013·江西南昌一中、十中高三第三次联考)有学者认为 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其中 第一次巨变 应当是(  )

A.由闭关走向开放B.由愚昧走向科学C.由落后走向富强D.由专制走向共和

10.

(2013·江苏泰兴高三期中)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进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进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 其中, 铲除专制政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 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 分别是指(  )

A.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B.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 依法治国 被载入宪法
C.大革命、《共同纲领》和 依法治国 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

(2013·江苏泰兴高三期中)近代中国先后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关于下列四幅图片所代表的历史事件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社会各阶级面对中国变化作出的积极反应B.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进步影响
C.都体现了求民主、反专制的进步潮流D.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12.

(2013·湖北荆州高三一模) 随着20世纪的来临,兴趣的变化反映在翻译作品方面,因为对过去几个世纪的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转到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这里对 影响 的理解准确的是(  )

A.将民主意识和民权思想引向深入B.以实业救国为理想发展民族工商业
C.迫使清政府推行 新政 预备立宪 运动D.加速了士绅阶层与清政府的政治离心

13.

(2013·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三)为纪念辛亥革命爆发101周年,某历史课题小组将一课题分为如下四个子课题进行研究,即政府、党派纪念辛亥革命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民间组织与社会大众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认识,对海内外辛亥革命阐释的学术进程及学派的再认识,纪念空间与辛亥革命记忆。你认为该课题的名称最为准确的应该是(  )

A.辛亥革命的百年记忆与阐释B.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C.武昌起义的整理与研究D.辛亥革命史事长编

14.

(2013·湖北咸宁四校高三12月联考)中华民国的创立为中国社会的转型呈现了新的前景,新的精神体现在各个领域。表现为(  )

A.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B.中国水运近代化开始起步C.中国现代政党政治初步展开D.中国第一张近代报纸创刊

15.

(2013·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统考)20世纪初的立宪派,是当时中国政治风云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对其历史作用表述准确的是(  )
①主张暴力革命,废除君主专制政体  ③追求政治民主,与革命派殊途同归  ②颁布宪法大纲,规定臣民自由权利  ④策动诸省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6.

(2013·安徽示范高中高三二联)1935年林语常曾痛心疚首地评论道: 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 此评论(  )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17.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参议院决定采用沪军都督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以共进会的十八黄星旗为陆军旗,以孙中山战友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三色旗为海军旗。这说明(  )

A.民主团结意识增强B.革命阵营达成协议C.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民主平等成为共识

18.

(2013·北京大教育考试全国卷高三历史)1908年章太炎在《排满平议》中指出: 排满者,排其皇室也,排其官吏也,排其士卒也。若夫列为编氓,相从耕牧,是满人者,则岂欲倳(用刀刺)刃其腹哉? 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

A.争取民族平等B.反对满洲贵族统治C.驱除满洲民族D.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19.

(2013·湖北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三期中)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 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 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B.明确提出了新三民主义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D.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20.

(2013·安徽示范高中高三二联)1935年林语常曾痛心疚首地评论道: 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 此评论(  )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21.

(2013·四川资阳高三一诊)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说: 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 这是因为这两大事件(  )

A.使中国先进分子找到了改造中国的新途径B.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充分的组织准备C.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重要标志D.为 工农武装割据 提供了理论依据

22.

(2013·湖南望城一中、长沙县实验中学高三10月联考)《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 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奋起救亡,勇于变革 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23.

(2013·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三)孙中山说: 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密宇的道德还要保存。 孙中山对 的理解是(  )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24.

(2013·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三) 1901年后中国出现一种颇有意味的文化现象:宣传西方政治哲学、文化学说的名著,如卢梭的《民约论》(《社会契约论》)、赫胥黎的《天演论》,与歌颂史可法、郑成功、文天样、岳飞的书刊同时风行。1902年4月26日,为纪念南明永历帝覆亡242周隼,著名知识分子章太炎等发起大型纪念会。这表明(  )

A.知识分子以 反清复明 为革命旗帜B.革命者宣传民族英雄以反抗西方侵略C.革命者把政治革命与种族革命相结合D.革命者把西方挚说与中国传统相结合

25.

(2013·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示范校)老北京的象征正阳门是内城九门中最为高大、雄伟的一座城门,俗称 大前门 。近代一首竹枝词这样描述: 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 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戊戌变法B.八国联军占据北京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

26.

(2013·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普通校) 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该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清帝退位  ②武昌起义  ③成立中华民国  ④《辛丑条约》签订  ⑤四川保路运动

A.①③②④⑤B.②③①④⑤C.④⑤②③①D.④⑤②①③

27.

(2013·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普通校)从清朝的黄龙旗到中华民国的五色旗(一般认为, 五色 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这种变化反映了(  )
①专制制度的结束  ②共和观念的深入  ③民族平等的趋势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28.

(2013·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普通校)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达20余年(189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列资料中,有可能属于他亲身经历并留下的是(  )
①《北京条约》签订的现场报道  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9.

(2013·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普通校)1912年,孙中山对袁世凯说: 十年之内,大总统非公莫属。 希望您当十年总统,十年之内我筑成铁路二十五万里,您练精兵五百万。 这段话反映了此时孙中山的救国理念已转向(  )

A.实业救国B.教育救国C.军事救国D.法制救国

30.

(2011·佛山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孙中山说 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孙中山对 的理解是(  )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31.

(2013·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普通校)毛泽东指出: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统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这时因为孙中山(  )

A.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B.第一个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团体
C.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第一个发动了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

32.

(2011·浙江杭州学军中学高三上学期中考试)国学大师章太炎做了一首唱词 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两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乃是着眼于(  )

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为满族效力
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D.学术上,洪破除旧迷信,曾尊孔扬孟

33.

(2013·北京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 名为内阁,实则军机,名为立宪,实则专制。 这是时人对一机构的评价,该机构出现于(  )

A.百日维新B.清末新政C.预备立宪D.辛亥革命

34.

(2013·河北保定高三摸底) 1905年以后,土耳其、波斯、中国相继发生了革命,印度也展开了革命运动,帝国主义战争也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促使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含(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民族意识的觉醒C.帝国主义侵略D.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35.

(2013·河北保定高三摸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建立了类似西方的政治体制B.强调国家的主权独立C.详细规定了人民的权利D.通过立法,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36.

(2013·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孙中山先生说: 宪法者,国家之构成法,亦即人民权利之保障书也。 他为此颁布了(  )

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

37.

(2013·江西省高三质检)1912年9月9日《申报》: 吾人仰望之中山,而事后追思事前之希望,果相仵(等同)乎?抑不相仵乎?此又足以系今日之怀思而惹全国之注目矣! 《申报》对辛亥革命的反思(  )

A.以成败论英雄,不可取B.比较客观,符合史实C.颠倒史实,恶意贬低辛亥革命D.体现了全球史观

38.

(2013·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面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梁启超不仅拒绝袁20万元的收买,还毅然发表长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表示 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 。此文传诵一时,这表明(  )

A.梁启超已经转变为资产阶级革命派B.梁启超在动员人们反袁过程中影响巨大C.梁启超坚决拥护辛亥革命的一切成果D.梁启超借反对袁世凯主张复辟君主专制

39.

(2013·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孙中山在建立民国时,倡导在三权的基础上加上中国以前的弹劾权和考试权。他说: 弹 劾权,在中国君主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谏议大夫和清朝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这种御史都是梗直得很,风骨凛然……可见中国从前的弹劾权是很好的制度,宪法里头是决不可少的。 据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  )

A.古代监察制度代表社会履行监督职责B.古代中国监察制度优于西方的政治设计C.监察权可以在民主体制中发挥实际效能D.官员素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有决定性作用

40.

(2013·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1912年2月12日颁发的《清帝逊位诏书》表示: 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 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是清末各种政治势力斗争和妥协的产物B.一定程度上减少流血实现政权的和平交接C.很大程度上支持了袁世凯篡权和复辟活动D.是类似于英国《权利法案》的宪法性文件

41.

(2013·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20世纪初,当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时,列宁曾热情地称赞 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 。这里,列宁称赞的是(  )

A.维新变法运动浪潮激荡全国B.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气象一新C.五四运动启导了人民的觉悟D.国共合作推进了大革命的兴起

42.

(2013·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三新起点调研测试)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 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 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D.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43.

(2010·浙江温州高三二测)19世纪末2O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以下变革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学习西方制度,变法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  
③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④政治制度出现里程碑式的变化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44.

(2013·河北省重点中学高三联合考试)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 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 新中国 是一个 社会主义的中国 这则材料(  )

A.证明孙中山的阶级属性发生改变B.表明孙中山已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
C.说明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D.说明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有所调整

45.

(2011年1月东莞市高三期末调研16题)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但此后专制政权又相继建立。可为这一历史现象提供较合理解释的是(  )

A.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B.民国初年, 政党群兴,党争随起
C.民国元年,政党政治、议会政治高唱入云,党团林立,五彩缤纷D.专制殿堂的崩坍,中华民国的成立,民主法令的公布,《临时约法》的颁发

46.

(2013·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公元1912年1月2日,孙中山发布《改历改元通电》: 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是(  )

A.破除专制制度给人的思想束缚B.与国际接轨的时代需要C.彰显炎黄子孙共同的民族诉求D.反清复明 的政治需要

47.

(2013·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著名剧作家老舍在其名著《茶馆》中刻画了一个小人物李三,他们剧中有这么一段牢骚满腹的话: 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了呢! 这段文字表明当时(  )

A.帝制废除,天下大乱B.复辟帝制,不得人心C.民主道路,艰难曲折D.军阀割据,战乱不休

48.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 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 这段话评价的是(  )

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D.民主主义

49.

(2013·浙江省台州高三期初考)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写道: 武昌起义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 这一材料(  )

A.说明了革命势力的强大B.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C.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D.说明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50.

(201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起点考试)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作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于2月15日举行 民国统一大典 。大典的一项内容,就是由孙中山亲自率领 国务卿士、文武将吏 拜谒明孝陵。这次拜谒活动,以孙中山名义发表了两个文告:一是《祭明太祖文》,一是《谒明太祖陵文》。从内容看,两件大同小异,主要是以清室退位、民国统一的功业,昭告明太祖在天之灵。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

A.属孙中山的个人活动和个人认识B.旧民族主义的局限不免带来认识上和论说上的混乱
C.由清末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并举这样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D.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家看来民国的建立具有重大的意义

51.

(2013·广州海珠区高三综合测试一)18年孙中山著《孙文学说》指出: 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 一劳永逸之计 应该是(  )

A.驱除鞑虏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D.扶助农工

二、材料阅读

52.

(2013·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二素质测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超稳定结构是对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种动态模型。它在解释了中国封建社会结构具有巨大稳定性的同时,又肯定了社会内部的不断发展变化,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停滞性和周期性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

——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

材料二 其实,早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已经艰难地挪动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 内乱 面前,犹能做 中华大帝国 的酣梦,直到洋炮的轰鸣从南方海岸传来,震撼了宫廷的坐椅,这才下决心 师夷长技以制夷 。先是做军火买卖,接着开矿山,修铁路,兴学堂,派留学生出国,以及官员出洋考察,等等。

——《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 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 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1)材料一中作者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特点产生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19世纪下半叶改革的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将革命 毕其功于一役 主张是针对当时国
内外哪些社会现象提出来的?他在民主革命实践中提出了哪些具体主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最大的贡献是什么?(8分)

三、简答题

53.

(2013·广州海珠区高三综合测试一) 美国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所著的《全球通史》中写到: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封建领主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 第一次大革命 是指什么?指出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8分)
(2)推动 第二次大革命 到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简要说明这次 大革命 后建立的民主共和国与以往封建王朝的主要不同。(10分)
(3) 第三次大革命 后,建国初期在建立民主国家的过程中创立了哪些基本的政治制度?(6分)

四、材料阅读

54.

(2013·河北省重点中学高三联合考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制天下者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以内,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彼时君明臣良,足以纲维天下,然达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叹。自是之后,元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有如大德废长立幼,泰定以臣弑君,天历以弟鸠兄,至于弟收兄妻,子蒸(淫)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佐(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礼仪者,脚世之大防;其所为如彼,岂可为训于天下后世哉!及其后嗣沉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专权,宪台(御史台)抱怨,有司(官吏)毒虐,于是人心离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虽因人事所效,实乃天厌其德而弃之之时也。古云 胡虏无百年之运 ,验之今日,信乎不谬(不错)。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今一纪于兹,未闻有济世安民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于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闵……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避胡虏,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虑民人未知,反为我仇,絜家北走,陷溺尤深,故先谕告……

——《朱元璋北伐檄文》(1307年)

(1)朱元璋在檄文中利用了哪些思想论证其北伐合理性?(4分)
(2)元代出现 宰相专权 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其后朱元璋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4分)
(3)朱元璋提出北伐目的是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其有何本质不同?(4分)

55.

(2013·广东华南师大高三摸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民主 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 民主 ,最初也是把它与 君主 掺和在一起,视为 君民共主 ,甚至 为民做主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离有人身、家宅、财产、营业、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居住、迁徙、信仰等自由,有请愿、陈诉、诉讼、任官、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的权利;承担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对 民主 的认识存在什么问题?分析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6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哪里?有何重要意义?(4分)
(3)201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它是成功的,也有人认为它是失败的。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8分)
(4)在中国近代史上,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大事件有哪些(举两例即可)?列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政治民主化努力。(8分)

56.

(2013·安徽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革命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 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 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 。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而不是什么 激进主义思潮 的产物。因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 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 属于国民全体 ,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

——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

——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

材料三 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昌言,万国所同喻,前此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飚发,诸友邦对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

——孙中山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故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务有以阻止国民革命目的之进行。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自袁世凯以于至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孙中山1924年《北上宣言》

(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据此指出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3分)
(2)归纳材料二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7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对西方列强认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孙中山认识发生变化的因素。(8分)

五、开放性试题

57.

(2013·湖北省稳派高三强化训练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观点中,台湾学者张玉法提出的 全民革命论 无疑影响最大,成果最丰,其主要理由如: 一、资产阶级力量小,所占人口比例小,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尚未形成。……章开沅先生坚持 资产阶级革命说 ,章先生旁征博引,逐条反驳了 全民革命论 。其主要理由如:一、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但有了新发展(汉冶萍公司),活动中心(张园),活动组织(商会),并形成独立力量(拒俄运动——收回矿权——国会请愿——保路风潮),因此,资产阶级具备了领导革命的能力。……此外,还有一些颇有价值的新观点。如龚书铎认为,辛亥革命不仅是政治革命,同时也是一次文化革命,一次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革命。朱榕指出,辛亥革命实质是由国内被排挤的汉族统治阶级和在其领导下的人民群众所进行的以推翻居统治地位的满族统治阶级为主要目的一次国民民族革命运动。

——摘编自杨开树《从百家争鸣到求同存异——辛亥革命的性质述论》

评析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六、材料阅读

58.

(2013·四川资阳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1)椐据材料一,归纳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6分)
材料二 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 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 。可是, 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 ,更有甚者,许多人 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

——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观点与课本关于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的论断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材料三 人大:第一、二、三、四、五届召开的时间分别是1954年、1959年、1964年、1975年、1978年。1978年起每五年一届,至现在已召开第十一届。
政协:第一、二、三、四、五届召开的时间分别是1949年、1954年、1959年、1964年、1978年。1978年起每五年一届,至现在已召开第十一届。

——根据中国网资料整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3)根据材料三,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6分)并指出该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2分)

59.

(2013·江西省高三质检)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近代以来崛起的大国几乎都 发轫于海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过: 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 海权论的创始人马汉提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其决定因素,都在于是否拥有强大的海权,能否控制海洋。

——张成文、张校伟《大国崛起必须重视经略海洋》

材料二 郑和在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的一段话: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

——(法)弗朗索瓦·德勃雷《海外华人》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 国家之生存要素,为人民、土地、主权 ,其海权 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 自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海上权力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势

——《国力之盛衰强弱 常在海而不在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5—18世纪因重视海洋而崛起的主要国家及其主要崛起方式。(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的海洋战略思想。(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海洋思想的核心。(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和现实意义。(10分)

60.

(2013·北京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本题20分)中国的政治制度随着时代发展,历经变化。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理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1)依据材料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3分)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 制度的重新建构 。(3分)
材料二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①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②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2)依据材料,概括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2分)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中两种模式 (6分)
材料三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五十二条 法官在任中不得减俸或转职。非依法律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之惩戒处分,不得解职。惩戒条规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依据材料分析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4分)

61.

(2013·江西省百所重点高中高三阶段性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
材料一 雅典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活跃,当然各地移民纷纷前往希腊定居贸易。雅典的上层都是由奴隶主团体掌握实权,他们有雄厚的财力,连国王都必须依靠奴隶主组成的元老院议会的支持才能稳固自己的地位,同时国王无权利没收奴隶主的财产,这有点类似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政体。雅典的民主制,是早期的民主制,所谓的民主大门仅仅是对有 钱有权利的社会体面人敞开的。

——任寅虎《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商务印书馆2011年8月出版

材料二 1620年赴北美大陆在大西洋五月花号船上签署的《五月花号公约》被认为是 美国宪法的源头,1639年北美出现了《康涅狄格根本法》,宣称主权属于全体人民,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宪法。(此后)1791年法国宪法问世,1908年大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宪法的基本原则都有:私有财产、主权在民、分权制衡、法 治、人权等原则。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材料三 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新生的中华民国顺应世界潮流,仿照美国的政治制 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国会、选举、多党制、三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一 一引进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并在其后十三年的实践中建立了完整的民主政治运作的基本 规则。民初的议会政治虽然屡遭挫折……但它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 追求的目标。

——林炯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月版

(1) 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早期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3分)
(2) 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17 18世纪美国宪法制定和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程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6分)
(3)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法治)建设的认识。(3分)

62.

(2013·天津市五校高三期中)9分)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历史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到清朝后期,当西方国家再一次回到民主制的时候,我们的老大帝国已经落后西方国家很多了,甚至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有识之士敏感地觉察到这将是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处于这场变局之中的许多人以为必须全盘西化,实行西方式的民主制度才能救中国,却不料历史的演进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中西民主制度在这场持续近百年的历史变局中第二次分野。这一次分野,中国选择了民主制度,但中国所选择的民主不同于西方的民主。 

                                                                              ——摘编自潘传表《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

(1)据材料一指出,中西民主制度第一次历史分野各自确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政治两次分野之间的关系。(4分)

材料二 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

                                                                                                            ——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2)材料二中 猜疑 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 精明地设置障碍 ,以避免总统 胡作非为或盲动 的?(3分)
材料三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 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如何在政治制度建设上 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2分)

63.

(2013·山东德州高三11月校际联考)法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 十恶 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穰);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 山陵及宫阙);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 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并据此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法律的本质特征。(4分)
材料二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中央)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中央)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中央)政府控制自己。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87年宪法是怎样解决材料二中 最大的困难 的?(4分)
材料三 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 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3)材料三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分析其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实现的原因。(6分)

64.

(2013·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三)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12年中国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大事

1 1

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

1 28

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成立

1 30

中华民国实业协会在南京成立,该年成立的实业团体选40多个

2 1

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感五项教育方针,以培养共和国民

2 12

清帝仪宣布退位,授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政府

2 13

袁世凯宣布拥护共和,孙中山辞临时大总统职

3

政府颁布剪辨令、禁止缠足令,倡导变革礼仪等社会风俗

3 10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前朝文武各官照旧供职

3 1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4 1

孙中山正式解临时大总统职,政府、参议院筝不久迁往北京

7 10

教育部重订学制,规定小学4年、高小3年、中学4年、本科4

825

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等4个政团,台并为国民党

9月初

袁世凯发布《尊崇伦常文》

10 22

北京政府公布:报纸报部立案者89种,各党、会报部立案者共85

12l5

袁世凯颁布《戒严法》

材料二 新民族主主义一面成为旧民族主主义的继续,一面又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导。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人在千辛万苦之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但民主革命在政治上的胜利并没有带来一个产业革命和自由贸易的时代……当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之后,它所面对的是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大规模冲击的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这种汪洋大海里深藏着和复制着几千年传统留下的影响。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台的新阵代谢》

(1)根据材料一,分析民国改制的主要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两次革命后所面临的共同艰巨使命。(6分)

65.

(2013·四川资阳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1)椐据材料一,归纳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6分)
材料二 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 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 。可是, 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 ,更有甚者,许多人 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

——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观点与课本关于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的论断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材料三 人大:第一、二、三、四、五届召开的时间分别是1954年、1959年、1964年、1975年、1978年。1978年起每五年一届,至现在已召开第十一届。
政协:第一、二、三、四、五届召开的时间分别是1949年、1954年、1959年、1964年、1978年。1978年起每五年一届,至现在已召开第十一届。

——根据中国网资料整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3)根据材料三,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6分)并指出该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2分)

66.

(2013·安徽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革命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 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 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 。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而不是什么 激进主义思潮 的产物。因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 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 属于国民全体 ,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

——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

——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

材料三 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昌言,万国所同喻,前此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飚发,诸友邦对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

——孙中山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故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务有以阻止国民革命目的之进行。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自袁世凯以于至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孙中山1924年《北上宣言》

(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据此指出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3分)
(2)归纳材料二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7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对西方列强认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孙中山认识发生变化的因素。(8分)

67.

(2013·湖南长沙市高三月考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在l924—1927年的广州、武汉时期,国民党的军队只是服从党的武装力量,在理论上军队统帅并非党的最高领袖。但由于军事活动在中国的极端重要,蒋介石的地位随之攀升,实际上成了支配党的最有力人物。1928年的《训政纲领》规定,训政期间 厉行党治 ,国民党 代表人民负建国大任 一切要由党来负责 。国民政府各级组织均受党指导,国民党不仅在中央建立了以党统政的党政互动体制,还建立了从中央执行委员会到省、市、县党部的垂直领导机构,并在各类产业、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以及海外华侨集中地相应地建立了党组织,把国民党的影响扩大到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国民党认为它统治中国的理论上的 合法性 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了维护其现实统治的 合法性 ,1928年后,国民党垄断了三民主义的解释权。在戴季陶、蒋介石和陈立夫、陶希圣的解释下,三民主义成为可以给现实生活中国民党各项政策提供全部合理性依据的高度灵活的意识形态,有关历史与现实、中国与外国、今天与未来,所有人类社会问题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举凡一切不利于国民党现实统治的思想和行为,均在排斥之列。在国民党的精心设计下,三民主义成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直到孙中山的中国 道统 的集大成者,体现了中国民族与文化传统的特殊性。1928年前后,国民党以三民主义为理论武器,向共产主义和自由主义发起全面进攻。1929年后规定全国大中小学举行 党化教育 ,强制灌输三民主义。1929年、1930年夏又制定《出版条例》和《出版法》,成立图书电影审查机构,严禁违背 党史 的出版物和电影。同时,还成立了众多的由国民党控制的出版机构,大量印行党义出版物和攻击共产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宣传品。

——摘编自高华《南京国民致府权威的建立与困境》

(1)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曾希望在中国实行英美式的政党制度,但其后的《训政纲领》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8分)
(2) 请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的 党治国家 模式的基本特征。(6分)

68.

(2013·山西高三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
材料一 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与演变简要进程 

阶段

演变

萌芽于战国

(1)理论上:韩非子中央集权的理论。(2)实践上:战国时期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建立于秦朝

(1)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2)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3)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巩固于西汉

(1)实行刺史制度。(2)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完善于隋唐

(1)实行三省六部制。(2)创立和完善科举制。(3)调整和健全府兵制。

加强于北宋

(1)解除禁军将领兵权,立更戍法;建立禁军。(2)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政、军、财权;地芳派文官作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新发展于元朝

(1)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2)行省制度。

空前强化于明清

(1)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三司分权。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等。(2)清朝前期:设南书房,中枢权力一分为三,削弱和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大规模改土归流。

衰败于晚清

(1)国门洞开,政治、经济主权沦丧。(2)鸦片战争后,新的经济成分出现。

材料二 近代中国各种力量对近代民主政治的探索尝试及曲折历程

阶级或政党

探索活动

农民阶级

《资政新篇》主张依法治国,听取社会舆论,由公众选举官吏。

资产阶级

(1)康、梁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开创了民主政治先河,但由于顽固势力的进攻而失败。(2)民主共和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复辟帝制。蒋介石实行一党专政的专制独裁统治,使共和政体有名无实。

中国共产党

(1)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提出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2)中共七大,毛泽东提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1)根据材料一,归纳历代统治者在哪些领域维护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分)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晚清走向衰败的原因。(3分)
(3)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主政治探索的特点,并对这一时期探索结果作简要评析。(6分)

七、开放性试题

69.

(2013·湖北咸宁四校高三12月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辛亥革命的性质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历史评价方面的 盖棺论定 ,而且还将决定辛亥革命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走向。然而,辛亥革命的面目仍然笼罩着重重迷雾。我们将怎样聊以纪念?回顾、检讨对辛亥革命性质的研究以求改进,进而揭开辛亥革命的 庐山真面目 。吕明灼学者认为,不能因为当时孙中山主张中国实行社会主义,主张由分权制向集权制、多党制向一党制、地方自治向中央集权转变,主张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而否定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把辛亥革命定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点也没有贬低其伟大意义的意思,相反,这是很崇高、伟大、光彩的。扬天石学者则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这个看法未必准确。因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最要紧的任务是救亡,而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同时,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会马上和工人阶级产生矛盾冲突,而孙中山特别讲到,要让中国的工人阶级避免受剥削的痛苦。
评析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