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三维设计》岳麓版必修二第三单元 第17课 课时跟踪训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同步练习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8 浏览数:139

一、单选题

1.

赫鲁晓夫病逝后,有人为他树立了一块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墓碑,似乎印证了他功过间杂的一生。下列对赫鲁晓夫的改革评述符合史实的有(  )
①改革从农业开始,符合苏联当时的迫切需要  ②玉米运动解决了苏联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
③改革缺乏全面思路,盲目性很大  ④苏联工业增长,取得一定成效

A.②③④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④

2.

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的苏联,国内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其主要的消费品却长期短缺;苏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耕地,但粮食却连年歉收,不得不花大笔外汇进口粮食;苏联的宇宙飞船可以到达月球和火星,汽车却故障频出且耗油惊人;许多苏联百姓家里的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很多人经常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从根本上说明(  )

A.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有活力B.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弊端C.苏联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D.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极端低下

3.

(2007年泰安市高三期中试卷)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试题1】〖名题分解〗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从上图看这些改革对苏联经济建设的作用是(  )
①两者的改革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
②从长期而言,都以失败而告终
③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
④两者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4.

(2011·广州高三调研测试)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材料所描写的应是(  )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5.

(2012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试卷文科综合试题34题)苏联曾经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 建设的伟大成就 ,并且得意地说: 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 美国人惊讶地问: 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 苏联官员说: 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上去排上队。 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

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C.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6.

有人曾把20世纪80年代末的某大国比喻为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运转缓慢,在茫茫大海中濒临下沉。当时的 船长 很不称职,缺乏应有的胆略和能力,仓促应对,危难关头, 船长 竟弃船而逃,使得这个大国走向衰败。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

A.满载军火 讽喻该大国大搞军备竞赛B.方向不明 是由于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C.船长 弃船喻指他辞去最高领导人职务D.船长 是该大国走向衰败的祸首根源

7.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共同点是(  )

A.都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经济体制C.都企图改革斯大林模式D.都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二、材料阅读

8.

前苏联(1922~1991年)的历史,是俄罗斯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经验教训发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到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生产已从世界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从斯大林主要关心的世界实力平衡的角度看,苏联的全部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和1966年的20%。其识字率从1897年的28.4%上升到1926年的56.6%、1939年的87.4%和1959年的98.5%。在1913年到1961年间,外科医生的数量从23 200人增加到425 700人,预期寿命从32岁上升到69岁,婴儿死亡率从每千人273降到32。
农民就将集体农庄视为外来的、强加给他们的东西而消极怠工……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工业),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 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额下降6.9%……

——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个五年计划给苏联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苏联当时由哪位领导人执政?概括当时的经济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改革的角度分析说明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