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创新方案》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下作业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同步练习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7 浏览数:81

一、单选题

1.

下图是中国古老民居四合院,它是以正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北方四合院表述正确的是(  )
2012—2013学年《创新方案》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下作业
①体现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②大门不与正房门相对,反映了中国传统风水学中 吉利 之意
③体现了封建家长等级制  ④反映合家欢乐的亲情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2.

(2011年4月南通市调研7题)1912年9月8日《申报》称 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 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

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
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

3.

1872年《申报》报道: 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莫能禁止。 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

A.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冲击B.近代中国女子开始走向社会C.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

4.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放足歌》: 玉龄女子哭吞声,哭向床前问慈母。母亲爱儿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寐。邻家有女已放足,走向学堂去读书。 这种现象出现于(  )

A.鸦片战争之后B.洋务运动之后C.戊戌变法之后D.辛亥革命之后

5.

(2011年5月厦门市质检19题)1908年,上海《图画日报》上刊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乡下私塾先生前往城里的新式学校任教,把电灯当作鬼火,吓得彻夜未眠;讲解新教材的课文时牵强附会地把孟德斯鸠当作曹操(字孟德)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上海已成为国际大都市B.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C.启蒙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D.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国的私塾教育

6.

戊戌变法时期,社会上流传一首打油诗: 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做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这反映了(  )

A.新服饰走向中下层民众B.不缠足运动风靡全社会C.结辫陋习被彻底革除D.社会风俗改革之风悄然兴起

二、材料阅读

7.

年画是一种扎根于民间的造型艺术。年画受到民众喜爱的重要原因在于其题材表现的内容迎合广大民众的心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天津杨柳青年画始于明朝末期,因题材多样,有清一代深受京津地区民众喜爱。清人李光庭在《乡音解颐》 新年十事 中说: 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然如《孝顺图》《庄稼忙》,令小儿看之,为之解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也。 此外, 连生贵子 一类的妇女儿童画也是清代前期杨柳青年画的重要题材。
2012—2013学年《创新方案》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下作业
材料二 近代以来,年画除了传统题材外,有了新发展。《中国民间造像史纲》称,19世纪中后期,地主大户不断涌向新开辟的商埠, 发财还家 类年画大量出现。围绕女权的年画也逐渐增多,下图杨柳青年画中文字为: 中国有家眷的男子,大半受累的多。诸位知道这毛病在那里吗?并不是男子不能赚钱,一男子养着好几口,女子裹了两只小脚,诸事不能用力……现在的形势,无论男女必须自食其力,方能自保。……若是男女一样做活赚钱,还有不好过的吗?
2012—2013学年《创新方案》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下作业
材料三 清末民初的年画形式也有所变化,主要是变木版为石版。石印机器印制的年画色彩漂亮,纸张新颖。这使得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的年画受到极大冲击,逐渐日薄西山了。

——刘世军主编《中国民间美术》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说明创作上述题材的背景原因。(6分)
(2)分析说明,19世纪中后期年画题材更新的社会原因。(6分)
(3)以杨柳青年画的发展趋势为例,说明近代社会经济的变化对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