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776

一、单选题

1.

如表所示为湖北屈家岭遗址(距今约5300—4500年)炭化植物遗存分析情况。据此可推知,屈家岭文化时期(  )

植物种类

水稻

水稻基盘

小麦

大豆

杂草种子及核壳

未知杂草种子

数量

541

638

33

27

6

245

109

A.人类迈入了文明的门槛B.稻作农业由外部传入C.形成较成熟的稻作农业D.先民的生活物资充足

2.

西汉时,官吏 违诏擅权 的行为是御史大夫监察的重点。东汉时,地方官吏拥权自重,司直(司徒属官) 助督录诸州 州郡所举上奏,司直察能否以惩虚实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扩大丞相职权的趋势B.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C.提高监察效能的目标D.完善官僚体制的考量

3.

唐代,城市居民的文化娱乐场所除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私人空间外,还出现了旗亭、酒肆、寺观、园囿、街道等公共活动空间。《开天传信记》记载: 上(唐明皇)御勤政楼大酺(宴饮),纵士庶观看。百戏竞作,人物填咽。 这说明唐代(  )

A.城市文化娱乐生活空间扩大B.实行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C.政府主导城市文化娱乐生活D.社会阶层之间的界限模糊

4.

北宋建立之初,朝廷对于非法扰商者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条例: 留滞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因而乞取财物,赃重者,徒一年。 朝廷还允许商人告发官员的非法行为, 许被告人径诣尚书省越诉,即将漕臣重置典宪 。这反映出宋初(  )

A.法律优待商人阶层B.政府放宽商业限制C.官场贪腐问题严重D.营商环境得到改善

5.

文庙是祭祀孔子及儒家先圣先贤的国家礼制建筑。明清时期,甘青宁地区文庙的兴建迎来一个高潮。乾隆《甘肃通志》统计,至乾隆年间甘青宁地区文庙共计66座,其中有24座建于明洪武年间。这说明明清时期(  )

A.儒学开始向边疆渗透B.重视边疆文化治理C.一体化治理格局形成D.国家认同意识强烈

6.

1892年,湖北织布局建成并开工生产,配备英国布机一千张、纱锭三万枚。织布局所产布匹投放市场后, 甚合华人之用,通行各省,购取者争先恐后,以故货不停留,利源日广 。由此可知,湖北织布局的建产(  )

A.体现了灵活务实的策略B.开启了近代工业化进程C.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D.实现了洋务运动的目标

7.

如图所示是1910年刊登在《神州日报》上的漫画《上下相蒙》。该漫画意在(  )

A.揭示统治危机加剧B.暗示维新变法结局C.抨击独裁专制体制D.唤醒民主革命意识

8.

1919年2月7日,李大钊主持北京《晨报》副刊改良,增设自由论坛,表示 凡有以新修养、新智识、新思想之著作惠寄者,无论文言或白话,皆所欢迎 。接着,李大钊又改造 译丛 栏,“ 译丛 一门拟多采东西学者名人之新著,且择其有趣味者迻译之 。这些改良举措(  )

A.推动了文化的大众普及B.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C.增强了国人的道德观念D.有利于新思想的宣传

9.

苏区劳动互助社在不变更个体所有制的前提下,打破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界限。1933年底,兴国县长冈乡 四村每村一个,除红属外凡有劳动力的,十分之八都加入了(劳动互助社)”。兴国劳动互助社仅在1934年二三月间就调剂了7681个人工。此时苏区组建劳动互助社的主要动机是(  )

A.加快农村建设B.推进土地革命C.开创革命道路D.探索农业改造

10.

2009年7月,胡锦涛在出席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时指出: 要加强公共外交和人文外交,开展各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扎实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 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 这说明当代中国外交(  )

A.注重公平正义B.坚持独立自主C.重视国家形象D.强调和平理念

11.

715年,法兰克王国把从叛乱贵族和部分教会那里没收来的土地连同土地上的居民,分封给亲近的贵族。受封者必须向国王宣誓效忠,承担服兵役、纳贡税等义务。领主又将受封土地的一部分封给自己的亲信臣属。这些做法(  )

A.有效维护了封建帝国的统一B.奠定了欧洲社会的基本格局C.加速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D.使教权王权的矛盾日趋尖锐

12.

如表所示为1409年牛津大学获得许可的必修课程。由此可见,当时的牛津大学(  )

类别

必修课程

自由七艺

文法

普利西安关于主题与副题

修辞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西塞罗新修辞学艺术

算学

博修斯算学

逻辑

亚里士多德解释篇、博修斯论题主题学

音乐

博修斯乐理学

几何

欧几里得几何学、维泰略透视法

天文

行星运转理论、托勒密天文学

哲学三论

自然哲学

元素属性灵魂论

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A.摆脱了教会的控制B.批判继承古典文化C.侧重哲学思想教育D.重视人文主义教育

13.

进入19世纪后,西欧城市兴建的建筑中,传统的宫殿、庙宇、教堂等建筑占比较小,而仓库、码头、厂房、办公楼、车站、图书馆、剧院等新型建筑不断涌现。在建筑材料上,巴黎歌剧院采用了钢铁框架结构,伦敦水晶宫则展示了铁和玻璃结合的轻型结构。这反映出当时西欧(  )

A.古典建筑制约了城市化发展B.交通拥堵影响市民生活体验C.工业革命引发建筑观念变迁D.城市住房问题加剧社会矛盾

14.

一战前,印度民族运动领导者普遍以民族自由为第一目标,认为罢工运动只是业界争端。但到1920年,国大党主导召开了全印度工会大会,并警告英国当局: 国家的全部 年轻人 不可能永远被压制。 据此推知,当时的印度(  )

A.国大党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B.民族运动受到十月革命影响C.已进入到无产阶级革命阶段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走向失败

15.

如图所示是1891—1951年美国进口商品平均关税变化情况。影响这一时期美国关税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状况B.市场机制C.世界大战D.政府职能

二、材料阅读

16.

【古代用人思想】(14分)
材料一

诸子百家言论摘编

言论

出处

尚贤者,政之本也

《墨子·尚贤上》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孟子·公孙丑上》

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也

《荀子·王制》

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韩非子·显学》

材料二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一·威烈王二十三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表中诸子用人思想的共同主张,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评析司马光的用人思想。(8分)

17.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4分)
2017年,中山大学开展口述村史项目。学者们深度采访了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红星村的18位村民,留下一系列 精彩语录
材料一
1952年 八字运动 斗地主, 土改 分田地。解放军工作队驻在村里,斗那些地主恶霸。
这股洪流来的很猛,斗地主,反恶霸,清土匪,把地主的田地分给农民;划成分,肃清一切反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政府政策,龙塘村(属红星村)最初成立互助组,后来转为初级社,最后由初级社转为高级社。
材料二
1981年村里开始尝试分田到户……新的一年(1983年),村民就开始自己种自己的田了。
大集体的时候,很多是出勤不出力。……分田到户后,本来是两天的工作,一天就做完了。……人们变得很勤快,村里的经济也回升了。
现在看到的村子里的石米(石渣)屋都是80年代初期建的,80年代后期开始流行粘瓷砖。
分田到户之后开始有厂工可以做了,那时只有毛巾厂、制衣厂。
我从1985年到1988年在糖厂做事,榨季的时候在车间做季节工 糖厂本身的职工不多,只有两三百人。榨糖的时候,全部员工有五六千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万向东《珠海红星村口述史:一个南海边陲工业化村庄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 精彩语录 反映的时代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80年代珠海红星村农民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

18.

【维也纳体系与国际关系】(15分)
材料一
1814—1815年,俄、法、普、奥四国在打败拿破仑的基础上召开维也纳会议。会议决定恢复法国波旁王室的统治,欧洲其他被拿破仑推翻的君主国也都得到恢复。四大国按照均势的原则重新划分了欧洲疆界,瓜分了华沙大公国、萨克森、意大利等地。维也纳体系正式确立。此后,欧洲列强又多次召开会议,签订一系列国际条约,力图以协调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国在会议上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在此后的近四十年中,大国之间没有直接发生武装冲突。

——摘编自刘大明等《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维也纳体系的变化

时间

史实

19世纪

2040年代

欧美革命风起云涌,俄、普、奥极力镇压各国革命,遭到英国反对。1848年欧洲革命席卷西欧,各国已无力镇压,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普遍确立起来

19世纪

50年代

俄国向土耳其方向扩张,遭到英、法、奥的反对。各国协调失败,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英、法、土打败俄国。这是维也纳会议以来第一次欧洲大国间的战争

19世纪

六七十年代

意大利、德国相继统一。统一后的德国实力远远超过法、俄、奥等国,对半个世纪以来大国共治的欧洲格局构成严峻挑战。维也纳体系完全瓦解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7世纪中叶—1945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维也纳体系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维也纳体系瓦解的原因。(5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简析维也纳体系的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技术革命与社会进步】(12分)
材料
工业革命后,机器大生产代替了传统的手工劳动,使生产力发展获得巨大飞跃。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着这样的生产力呢? 这段话精辟而生动地诠释了生产力的历史性跃升具有重大作用。后来,同样是由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两轮产业变革,形成了新的生产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

——摘编自张来明《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 技术革命与社会进步 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运用唯物史观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