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海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水平诊断(一)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海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175

一、单选题

1.

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 华夏 ,把相邻部族视为戎狄蛮夷。孔子却说: 夷而进至中国则中国之 ;子夏说只要 恭行仁义 四海(指九夷、八狄、七戎、六蛮)之内皆兄弟也 。这些主张反映了(  )

A.华夏认同的观念B.诸侯纷争的剧烈C.农耕经济的发展D.华夷交往的加强

2.

东汉史学家班彪作《史记后传》百余篇,肯定司马迁有 良史之才 ,但批评司马迁不能依五经之法言,不能同圣人之是非。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  )

A.《史记》开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B.班彪仿《史记》撰写《汉书》C.汉代史书的撰写受到政府鼓励D.儒家正统思想影响史学写作

3.

在语言、衣冠汉化的同时,北魏孝文帝以继华夏正统自居,下诏根据鲜卑各宗族祖宗的官位,分别列入姓或族,并为汉族豪强定姓族,以划等级、按门第高低来品举人才。其旨在(  )

A.加速北方地区的统一B.顺应中原士族制发展需要C.巩固北魏王朝的统治D.加强对鲜卑各宗族的管理

4.

如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后期的历史叙述。对此解读准确的是,唐后期(  )

白居易《重赋》

租庸者,谷帛而已……国家定两税指户税和地税,本意在爱人。厥初防其淫,明教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旧唐书·宪宗传》

元和六年(811,注意维护宣官神策中尉之权,但拒绝接受处州刺史进贡的助军钱绢,并颁布抚恤百姓德音以革弊立防。

《南郊赦文》

唐文宗(809840)(时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文宗领诏令天下除二税外,不得辄有科配,其擅加杂榷率,一切宜停。

A.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B.政府重视减轻农民经济负担C.政治斗争加剧农民起义D.土地兼并盛行威胁租庸调制

5.

如图是辽朝中央北面官运作机制图。金庸创作的《天龙八部》写道:“(皇帝)笑道:‘……封萧峰为楚王,官居南院大王……’……转头向左军将军耶律莫哥道: 我任你为南院枢密使,佐辅萧大王,勾当军国重事。 ”这一描述(  )

A.肯定辽 蕃汉分治 B.阐释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基层治理C.真实地再现辽朝史D.对辽国官制的认识并不完全准确

6.

如表是唐宋时代服饰的对比。由此可知,宋代(  )

官员服饰

普通民众服饰

画作的物证

唐代

依政府规定严格按等级着朝服、公服、常服等。

流行服黄或白色衣服,崇尚戴胡帽;妇女居家装束比较开放。

宋代

北宋后期,中原百姓服饰效仿官宦人家,并且衣冠着色从鲜艳、单纯变为繁复、多样且协调;胡服流行。

A.士族制度衰落,家族观念流行B.民族交融发展,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C.契约关系盛行,世袭奴婢减少D.商品经济发展,政府对社会控制的松弛

7.

如图是伊朗史学家拉希德丁(1247—1318年)《史集》中一幅描绘成吉思汗追逐敌人的波斯图画和伊尔汗国的基督教徒将畏兀儿人拉班·扫马出使西亚,欧洲经过编纂为叙利亚文的《拉班·扫马和马克西行记》(译本)。这些资料可以佐证,蒙古西征(  )

A.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B.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C.破坏了被征服地区社会经济D.改变了亚欧大陆政治格局

8.

如表是晚清官员林则徐、邓廷桢与朋友往来的诗词。这可用来探究(  )

邓廷桢

好音定见飞鹗集,感悦何妨有吠龙。

《呈少穆星使四首》

乍收来、万斛珠圆。

《高阳台·鸦度冥冥》

林则徐

最堪怜,是一丸泥捐万缗钱……更应传,绝岛重洋,取次回舷。

《高阳台·玉粟收余》

城外贪狼犹帖耳,肯教狂噬纵村龙。

《次韵和懈筠前辈》

A.晚清官场腐败B.开眼看世界C.虎门销烟事件D.太平天国运动

9.

如表是不同文献有关洋务运动的历史叙述。这说明,晚清(  )

叙述

出处

光绪十年(1884),因海防吃紧,北洋防务每月应发各兵输薪响,及制造军器子药等项军费……准予北洋暂开军器捐输

李鸿章的奏折

张之洞在粤征收捐纳款自光堵十五年起至十七年止,专克购枪炮机及造厂费,总以足数开厂之用为度

张之洞的奏折

光绪前期电报局具有198个分局委员,百分之八十以上是通过捐纳获得的。

谢俊美《政治制度与近代中国》

A.自救运动导致中央权力下移B.发展军事力量以抵御外来的侵略C.鼓励民间投资官督商办企业D.借助经济手段拓宽洋务资金来源

10.

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的《日本变政考》中指出,甲午败后,对西方列强之强 在政体之善也 心思者主谋议,立法者也;手足者主持行,行法者也;耳目者主视听,司法者也。三者立以奉元首,而后人事举 。据此可知,康有为(  )

A.对三权分立的西方政体有一定认知B.主张 将全国制度全行变革 C.倡导顺应世界大趋势建立法治国家D.宣传维新主张照搬日本政制

11.

在美国留学期间,19岁的宋庆龄(1893—1981年)发表《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盛赞它 已给中国带来了自由和平等,通向博爱之路的任务可能就落在中国这个最古老的国家身上 。这一 伟大的事件 (  )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C.推动了国民革命兴起D.证明了立宪道路不通

12.

民国七年发表的《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指出: 不到半页,必有发昏做梦的话。青年子弟读了这种旧文章,觉其句调铿锵,娓娓可诵,不知不觉,便为文中之荒谬道理所征服。 这主要体现了(  )

A.梁启超的维新改良思想B.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思想C.新文化运动抨击旧文学D.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要求

13.

将下列内容按历史发展逻辑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琼崖党委合并屯昌县的大同、屯城、黄岭等乡镇,成立新民县。
②琼崖党委在屯昌县的西昌、屯城等乡镇宣传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
③新民县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
④1950年人民解放军追歼海南岛国民党残余守军,解放新民县全境。

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③②④D.①③④②

二、最佳题

14.

《通典》记载: 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匿乙,甲当何论?仲舒断曰:甲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诏不当坐。 这体现了汉代(  )

A.董仲舒以礼制教化民众B.儒家思想融入法律法规C.司法实践广泛援引秦律D.儒家学者促进法律发展

15.

下图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列强对华(  )

A.借助商品输出方式攫取财富B.控制了清朝财政收入C.通过资本输出参与国际分工D.加快了经济侵略步伐

三、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中国在公元前221年的统一、是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被史学家称为周秦之变的重要标志。秦武力扫平作为宗法政制之承担者的周朝诸侯之后,建立了郡、县、乡、里的垂直型行政系统, 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原六国的贵族被废为平民,秦始皇按军功等能力任用官吏,士兵按征兵的程序入伍。
春秋战国的儒家主张以仁义治天下的王道,法家则基于治野人的办法,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倡行 集权 法治 。秦选择立足国家之维而攻击儒学为 六虱 的法家, 举事实,去无用,不道仁义 ,把君主的意志作为法律,以秦篆的形式 颁行天下 ,不分吟域地强制实施。夏商周形成的 华夏 诸夏 文化共同体 的意识,在秦朝统一六国后变成了政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的政治意义上的紧密共同体。

——摘编自陈明《从殷周之变到周秦之变》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周秦之变 在政治方面的体现。(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变化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意义。(6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从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中国出现大量农业家庭将自有之相当比例的农产品售出,并依靠市场交易取得日常消费品。跨区域的大额贸易也开始包括了主食作物,与其他单位价格较低的项目,如棉花、谷物、豆类、植物油、林业产品、动物产品与肥料。曾经是帝国稻米主要生产区域的长江下游三角洲,现在忽然因为栽种棉花导致粮食作物短缺,因而开启了其他区域出口导向之商业化稻作的大门。大量来自新世界墨西哥,经由菲律宾藉朝贡贸易输入中国的白银,使晚明时期帝国逐渐转变为银本位制,且 一条鞭法 等税赋改革所形成的财务政策在康熙朝达到高峰,其主要特征是以白银来估算并征收田赋。

——摘编自卜正民、罗威廉《哈佛中国史·大清》

材料二
史料1

图1 明代仇英《南都繁会图》(部分)

史料2

图2 清朝彩元绣庄广告纸

(1)根据材料一、二及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清时期商业贸易的发展。(8分)
(2)根据材料二两则史料,自拟一个研究课题,并说明两则史料对该课题的研究价值。(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发展大体分为先秦的萌芽期、汉唐的发展成熟期、宋元明清时的鼎盛至近代的转型,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

人之进退,惟问其志,取以必渐,勤则得多。

西汉·孔臧《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诸葛亮《诚子书》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与人交游,宜择端雅之士。若杂交终必有悔,且久而与之俱化,终身欲为善士,不可得矣。

宋·江端友《戒子通录》

凡在仕官,以廉勤为本。人之才性,各有短长,困难勉强。唯廉勤二字,人人可至。

南宋·赵鼎《诚子勤廉》

凡在朋侪中,切成自满。惟盧故能受,满则无所容。

元·许衢《许鲁斋语录》

立身修行之道……要须立得诚实两字,则各成片段,皆可以自立于世。

明·吴麟征《教诲语》

人贵立志,念念向上,一等做去,有志者事竟成矣。

清·于成龙《治家规范》

(1)根据材料,概括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主要内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特点。(8分)

四、综合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I.文献

创作者

.相关历史事件

A.《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

B.《自卫抗战声明书》

C.《第三国际的历史使命与中国共产党》

D.《东望》杂志王以哲将军题词民国251220

E.《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粉碎五次围剿战争中经验教训决议大纲》

F.《在国民党一大上的发言》

G.《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H.《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陈独秀

国民政府

马林

东北军67军参谋处中共中央政治局

李大钊

罗家伦

毛泽东

①西安事变

②遵义会议

③井冈山根据地

④国民大革命

⑤抗日战争

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⑦新文化运动

⑧五四运动

(1)从如表的I栏中选出三项信息与Ⅱ栏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正确配对。(参照示例如:B—⑤,示例不得作为答案)。(3分)
(2)从已配对的三组信息中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表达清晰)。(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