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周易》载
“天垂象,见吉凶
”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所以
“自古有国家者,未有不致谨于斯也
”。
“观象授时
”成为帝王统治的象征,这就为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保证。历代官修史书中,对于天文现象的记录不但齐备,而且详尽、精细,大量有关日食、黑子、彗星、流星雨、新星、超新星和极光的观测都十分准确,世所罕见。然而这些天象记录大多
“纪事而不创
”,只是用来探寻社会治乱和人世浮沉的资料。当西方天文学探讨天空结构理论和宇宙体系时,中国天文学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历法,从黄帝历起至太平天国的天历为止,中国古代共有102种历法,数量占世界第一。
——整理自邓可卉《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天文学史》等
材料二
乾元元年(758年)唐肃宗即位时,正是安史叛军肆虐之际,作为皇权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天文制度的重建和恢复成为当务之急。肃宗将官方天文机构太史局彻底从秘书省中独立出来,改名为司天台,扩大官员编制,提高其品级和俸禄,还从全国各地征辟熟谙天文的技术人员供职其中,打破了天文官员以家传和世袭为主的垄断局面。肃宗在司天台内设置司天五官,按照时间和空间方位,对天文官员的职责有进一步的明确与区分,这一做法深深影响了唐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
——摘编自赵贞《乾元元年(758)肃宗的天文机构改革》
材料三
《谈天》原名《天文学纲要》,为英国著名天文学家约翰·赫歇尔所著,由传教士伟烈亚力与中国近代早期知识分子李善兰合译为中文。《谈天》介绍了地动日心说、椭圆学说、牛顿万有引力、开普勒三大定律,有力抨击了阻碍哥白尼等学说传播的各种封建谬论。1859年初版发行后,1874年江南制造总局又出版了《谈天》的增订本,多家书局对其反复刊刻,在晚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王韬专门撰文介绍该书作者赫歇尔,希望借此将科学实证精神引入
“实学
”不振的中国。康有为将此书列入
“最初应读西书
”之列。谭嗣同以《谈天》为背景,说明地球只是一个普通天体,驳斥了夜郎自大的观念,还发表自己的天学观,批判了
“天不变,道亦不变
”的顽固思想。
——摘编自俞星月《晚清译著<谈天>之译介影响再认识》
材料四
1951年,出席在柏林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的中国代表团参观了民主德国的耶拿天文馆,回国后即提出建立北京天文馆的建议。1954年,中央文委批准了筹建报告。1955年,北京天文馆正式动工,历时3年,总费用达350万元,终于在1957年9月29日落成开幕,成为当时亚洲第一座大型天文馆。1957年国庆节,北京天文馆面向广大群众正式开放,对普及天文知识和宣传中国天文学上的成就,发挥了巨大作用。
——摘编自陈曦《北京天文馆创建始末》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肃宗时期天文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谈天》
“在晚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
”的原因。(6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京天文馆建立的意义。(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