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省娄底市名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243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认为,商王祭祀系统有新旧两派,旧派的祭祀对象是谱系严整的先公先王祖妣;新派则杂收诸神,包括各种自然神及大人物(例如大巫),至于祖先神,致祭时只祭祀大宗及五世以上的先妣。新派出现于晚商后期,其时代与商王国的扩张相近。这一现象说明(  )

A.商朝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商代宗法制度完全形成C.商王祭祀体系走向混乱D.商人逐渐摆脱族群局限

2.

下面是先秦时期一些思想家的部分思想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反映出先秦时期(  )

思想家

思想主张

老子

提出以道莅天下……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以道治国,实现无为而无不为

荀子

主张仁政,实现其耕者乐田,其战士安难,其百姓好法,其卿相调议

韩非子

强调法不阿贵,绳不挠曲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A.百家思想的碰撞与融合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突出C.士人对和谐社会的追求D.士阶层垄断了思想文化

3.

秦朝除规定了丞相总理财政经济事务,收阅各地的 上计 之外,还首创了由御史大夫和柱下史主持上计工作的制度,御史大夫的属官柱下史负责审阅各郡县、各部门呈送的有关户口、垦土及钱谷出入的上计报告。这一制度的实行(  )

A.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来源B.加强了对地方的财政管控C.强化了三公权力的分权制衡D.扩大了御史大夫的监察权

4.

如图为 周公辅成王 画像传。此类画像传在东汉以后才大量出现,周公个人的形象不再是先秦、西汉人心目中 战柞当国 、大权独揽的摄政王,而是一位承受先王托孤之重、率领群臣一心扶保幼主的忠厚长者。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正统思想的确立B.政治形势的需要C.抑制王侯的诉求D.社会风俗的变迁

5.

关于政权更迭,西晋刘颂认为是 天地之位始定,四海洗心整纲之会 。他还指出,魏晋更迭用 禅让 ,未能 洗心整纲 ,晋廷所依靠的仍是 先代功臣之胤,非其子孙,则其曾玄 。据此可知,刘颂意在强调魏晋 禅让 (  )

A.助长了士族政治发展B.遏制了官僚集团腐败C.实现了政权和平转移D.延续了前代治国经验

6.

如图为敦煌莫高窟一组初唐时期的壁画,内容来自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但已被佛教信徒改编描绘成汉武帝因获两尊不知名号的匈奴祭天金像,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询问金像佛号的场景。由此可见,该壁画(  )

A.还原了历史真相B.表现了文人旨趣C.折射了文化融合D.再现了西域风情

7.

以下为唐朝天宝(742—756)至大历(766—779)年间某地户籍资料所见民户受田情况统计表(数量单位:亩),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

合计

应受

已受

未受

永业田

口分田

园宅地

应受

已受

未受

应受

已受

未受

应受

已受

未受

61

8469

2886

5584

1720

1524

196

6610

1298

5312

118

44

74

已受或未受数与应受数之比

33.8

66.2

88.6

11.4

19.6

80.4

37

63

A.政府弱化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赋税征收主要依据田亩多寡C.土地兼并之风得到有效遏制D.赋税制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8.

魏晋时期 画以载道 逐渐向 画以寄兴 转变。绘画不再是政教的附庸,不再以伦理道德决定价值意义,具有了多向度的审美内涵和艺术性,能够与哲学思想和生命情调相互 照。绘画的这种转变反映了(  )

A.市民审美风尚的转变B.绘画理论的突破创新C.士人摆脱了道德束缚D.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9.

澶渊之盟达成后,宋真宗欲 封禅泰山,镇服四海 ,又恐为宰相王旦所阻,竟在宫中单独宴请王旦并赐御酒,王旦回家后才发现御赐酒樽中尽是珠宝。封禅大典后,王旦对未能阻止此类劳民伤财的闹剧后悔不已。这说明宋真宗时期(  )

A.君权受到多重限制B.官场风气腐朽黑暗C.文人政治特征明显D.相权不断遭到削弱

10.

下图为河北宣化辽代张文藻墓壁画《童嬉图》(局部),其中描绘了辽晚期的点茶用具和方式,已与广大中原地区差异不大。该作品体现了(  )

A.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B.民族交融的程度C.区域间经济的巨大差异D.中原文化的先进

11.

北宋元祐四年,苏辙出使辽国,发现苏氏兄弟的文集在辽国广为传诵。辽国人对于苏辙的到来非常欣喜,不断打听苏轼的情况,于是有了苏辙的名句 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 。由此可推断(  )

A.党项族人普遍仰慕中原文化B.绍兴和议带来宋辽长期和平C.辽国境内多元文化共同发展D.辽国全盘继承中原典章制度

12.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内阁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有同等的决策权D.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13.

明英宗时期 土木堡之变 的发生,导致武将和功勋集团出现断层,文官集团迅速崛起。明朝没了相权与皇权之争,却出现了严重的文官与皇权之争。这一现象带来的客观结果是(  )

A.助推了宦官集团势力的膨胀B.使东林党人势力得以大发展C.为后来清军入关提供了契机D.文武官集团的斗争削弱明朝

14.

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和制瓷业等行业中开设了工场,使用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这类情况在清朝继续有所发展。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

A.人身依附关系彻底瓦解B.新的经济因素不断成长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家庭手工业日益市场化

15.

对于当时 荣经陋史 的学术风气,王阳明认为,儒经 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 “《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易》是伏羲的历史,《礼》《乐》为夏商周的历史,经与史并无不同。这一论述(  )

A.割裂了心学与儒学的历史关系B.强化了儒家学说的地位C.反映了明代史学研究氛围浓厚D.隐含了一定的叛逆色彩

16.

李贽提出了 夫私者,人也 的命题。顾炎武说, 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 人之有私,因情之所不能免矣据此可推知,这些看法(  )

A.体现了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B.借鉴了明清鼎革进程的教训C.凸显出经世致用思潮的效果D.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基础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伴随着汉朝对匈奴的战争,中原水利技术首先在汉军的军事要塞以及随后的屯田点被引入。《水经注》记述了敦煌人索励率领酒泉、敦煌兵士千人到楼兰屯田,兴修水利的事迹: 敦煌索励,字彦义,有才略……将酒泉,敦煌兵千人,至楼兰屯田。……横断注滨河(注:筑坝断河)。河断之日,水奋势激,波陵冒堤。……励躬祷祀,水犹未减,乃列阵被杖,鼓噪讙叫,且刺且射,大战三日,水乃回减,灌浸沃衍,胡人称神。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
材料二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师于1964年对米兰绿洲进行勘查规划中发现了米兰(西域楼兰古国)汉代水利工程遗址。自米兰河故道发现了古城堡干渠,进而追踪发现7条大型支渠,均匀地分布和控制着整个古城地区。干渠全长8.5公里,渠身一般宽10~20米,渠高3~10米。支渠总长28.4公里,渠身一般口宽3~5米,渠高2~4米。渠槽微成洼曲,小的斗、农、毛渠面积,阡陌纵横,密布于各支渠间的灌溉面积上。估计古城灌区控制面积达4.5万亩,其中曾经从事于农耕的土地约1.7万亩。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郑晓云《汉代中原水利的西传与民族融合》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中原水利技术传入西域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水经注》的记载、米兰汉代水利工程遗址的史料价值。(6分)
(3)如果想证明汉代向西域传播的水利技术来自中原,而非当地的原创或传统,可以从哪些方向研究?请简要写出研究思路。(要求:研究思路紧扣研究问题进行说明,写出相应的研究措施,表达清晰)(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初,高祖受禅,以天下未定,广封宗室以威天下。 太宗即位后,就 遍封宗子 问题征求意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认为 遍封宗子 不便 ;魏征认为如果封建诸侯,会造成财政困难;李百药说封建会导致宗室间攻战相残。柳宗元在《过秦论》中列举秦朝 有叛民无叛吏 、汉代 有叛国,而无叛郡 、唐代 有叛将无叛州 ,由此证明 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认为: 国祚所以长久者,莫若封诸侯以为磐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代而亡。汉有天下,郡、国参建,亦得年余四百。魏、晋废之,不能永久。 虽然分封制遭到大多数大臣的反对,太宗也明确表示 朕理天下,本为百姓,非欲劳百姓以养己之亲也。 但贞观十一年太宗诏曰: 设官司以制海内,建藩屏以辅王室 ,先后任命了21个亲王和14位杰出功臣为世袭的州府刺史。正如刘铁所说: 设爵无土,署官不职者也。
白居易在《议封建论郡县》中认为周代封建诸侯而亡是因为 上失其道,天及其德,非为封建之弊也 ,秦无分封而灭是因为 群其毒,人离其心,非唯郡县之咎也 ,汉代七国之乱乃 宠而失教,立不选贤,非独强大之故也。 繇是观之,苟固其本,导其源,虽郡与国,俱可理而安 ;苟逾其防,失其柄,虽侯与守,俱能乱且危矣。

——摘编自冯辉《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关于 分封郡县之争 的主要分歧(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唐代关于 分封郡县之争 的任意一个主张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王宗沐,字新奇,别号敬所,浙江临海人,为官近40年,官至刑部左侍郎,晚明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如表是王宗沐为政期间的部分活动。

年代

主要活动及思想主张

出处

嘉靖二十九年—三十一年(15001553

担任广西按察司佥事,提调学校,修理宣城书院,请复田州学

王士感王宗沐长子编《通议大夫刑部左侍郎摆宁府君年谱》

教导学生,学习的精要为余姚王先生良知之说,不偏重于传习训诂

张鸣凤《撄宁先生传》

隆庆五年(1571

朝廷议开胶河,当时山东左布政使的王宗沐,认为开胶河劳民伤财,功必不就,于是昌言力阻,条议海运,并详考元代海上运道

《通议大夫刑部左侍郎攫宁府君年谱》

隆庆六年(1572

担任漕运右副都御史期间,漕政日驰,两次上书条陈漕运事宜

《明神宗实录》卷2

经过观察、调查、研究、总结创造出一套避开黄河主汛期的早运法,即顺应黄水涨落规律的行漕法规

彭云鹤《明清漕运史》

万历元年(1573

徐、淮、扬等地区数遭水灾,王宗沐上书俱先以蠲免赈济为请

《明神宗实录》卷38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宗沐的主要活动,并简评其影响。(6分)
(2)据材料,说明《通议大夫刑部左侍郎攫宁府君年谱》的史料价值。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王宗沐的生平还可以补充哪些类型的文献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