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唐山志嵘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25+3)【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8 浏览数:99

一、单选题

1.

查海遗址位于辽宁省阜新地区,是辽河流域一处非常重要新石器时代早期聚落遗址,下图是查海遗址出土的部分文物。据此可推知,该遗址(  )

A.属父系氏族公社时期B.出现贫富分化的现象C.已经出现定居的状态D.大量种植粟等农作物

2.

有学者把中华文明起源称为 重瓣花朵 格局,中原是花心,周边的文化中心是里圈花瓣,再外围的文化中心是外圈花瓣,构成 重瓣花朵 格局。该学者意在强调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  )

A.相对独立B.满天星斗C.中原核心D.多元一体

3.

商朝的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内服是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是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各附属国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这反映出商朝(  )

A.国家机构趋于完善B.政治势力范围广阔C.权力尚未高度集中D.商族军事实力较弱

4.

商人非常迷信,对上帝和祖先(主要是商王的祖先)极度崇拜,祭祀盛大而频繁。与此相联系,商朝盛行占卜,大小事几乎无不求神问卜。这表明商朝(  )

A.封建迷信盛行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C.等级色彩浓厚D.神灵主宰商朝统治

5.

西周初年,周公旦被封在反周势力强大的商奄故地鲁国,政治、军事经验非常丰富的姜尚被封在反周势力非常强大的夷人故地齐国。这表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

A.奖赏开国功臣B.维护周王朝统治C.防止外族入侵D.团结同姓的诸侯

6.

天子之地方千里,公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 ,据此可以推断出(  )

A.西周疆域极为广阔B.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C.西周诸侯势力强大D.西周分封制等级分明

7.

商周时期,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这就意味着,当时的农业(  )

A.实行个体劳动B.对生态环境破坏大C.采用集体耕作D.成为主要生产部门

8.

周平王死后,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这反映出(  )

A.兼并战争影响了稳定B.原有政治秩序遭到破坏C.郑国成为新的霸主D.宗法制度开始走向崩溃

9.

春秋时期,中原诸侯对南方的楚国从内心里看不起,认为是蛮夷之邦。到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晚期,楚国就不再被视为蛮夷。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

A.南方经济赶上北方B.诸侯纷争逐渐缓和C.华夏认同观念增强D.夷夏矛盾基本解决

10.

春秋时期较之西周,农民在 私田 上劳动的兴趣大大增加,乃至于多开私田并隐匿其收入,与此同时耕作 公田 的积极性却越来越低,以至公田荒芜不治。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公田管理松弛B.井田制度瓦解C.铁犁牛耕出现D.生产关系改变

11.

有人说: 商鞅治秦,一夜之间,草根与贵族界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平民有可能成为达官显贵,达官显贵则有可能跌落为平民。 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

A.废除井田制B.奖励军功C.推行县制D.奖励耕织

12.

孔子生活的时代,周王朝统治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征战不断,出现了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的社会现实。为此孔子提出的解决之道是(  )

A.克己复礼B.无为而治C.施行仁政D.变法革新

13.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当时各家学派针对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下列主张中最符合当时统治者需要的是(  )

A.无为而治B.施行仁政C.兼爱非攻D.以法治国

14.

《汉书卷十九上》载: 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 但有学者推测:终秦一朝,未曾选任担当太尉职务的官员,皇帝才是全国真正的军队统帅。这种做法旨在(  )

A.降低军队战斗力B.强化君主专制C.强化中央集权D.增强宰相权力

15.

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下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  )

典客

主管少数民族及其外交事务

宗正

主管监室票务

治粟内史

主管国家财政

少府

主管皇室财政

A.体现出皇权至上的特点B.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C.中央政府官员相互制约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16.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修筑一条连接咸阳与北部边陲的 直道 。此时,秦王朝刚取得对匈奴作战的胜利不久,将匈奴势力驱逐回阴山以北,并在河套地区重新设置九原郡,移民戍边。据此可知,修筑该 直道 的主要目的是(  )

A.推动南北交流B.巩固北方边防C.推广郡县制度D.缓和民族关系

17.

秦代的《司空律》规定,(农户)一家不得同时有二人以上劳役抵罪、赎刑;《戍律》规定,不要把一家中的劳动力同时征发去服戍边的徭役。这些规定是为了(  )

A.实施轻徭薄赋B.确保农业生产C.废除严刑峻法D.践行仁政思想

18.

秦朝的徒刑实施范围广泛,而且对刑期并无规定。百姓一旦沦为刑徒,就可以无休止和更加随意地被国家役使,以致出现了 赭衣塞路,囹圄成市 的局面。这一局面(  )

A.说明秦朝民众不守法律B.体现出法家顺应了社会发展C.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D.成为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19.

贾谊在《过秦论》中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时写道: 一夫作难而七庙黎,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由此可知,秦朝崩溃的主要原因是(  )

A.秦朝确立皇帝制度B.在全国推广郡县制C.秦朝暴政激化矛盾D.专制集权阻碍发展

20.

汉高祖出身不高,其臣子也多出自社会中下层,朝中基本是 布衣将相 ,他们熟知民间疾苦,对 举措太众,刑罚太极 的后果深有体会。这客观上有利于汉初(  )

A.沿袭秦朝的各项制度B.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C.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D.强化政府的管理职能

21.

如图是西汉某一时期的一幅政治形势图。图示事件发生在(  )

A.汉高祖时B.汉文帝时C.汉景帝时D.汉武帝时

22.

汉武帝时期,为解决国家财政问题,专门下令设置上林三官进行货币改革,改革将各地铜矿收归国有,垄断铸币权,甄选优秀工匠提升铸币工艺,杜绝私铸。其结果(  )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提高了手工业铸造水平C.解决了边患问题D.扩大了中枢机构的权力

23.

下表是西汉高祖至宣帝年间官员文化出身变化统计表。这一变化反映出汉朝(  )

时间

法家

儒家

道家

其它及不可考者

高祖—武帝初年

45.9%

5%

13.5%

35.6

武帝初年—宣帝末年

25.5%

45.1%

很少

29.4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趋势B.儒家容纳了道家C.察举制提高了官员素质D.治国思想的变化

24.

延光四年(125年),东汉安帝卒,阎皇后无子,与其兄阎显合谋,不立此前曾被立为太子的安帝庶子刘保,另选宗室之子刘懿为君。但刘懿在位不满一年又卒,宦官孙程等19人发动政变,诛杀阎显,拥立刘保继位,19名宦官皆封为侯,势力日盛。这表明,东汉时期(  )

A.宦官专权B.外戚干政C.政治黑暗D.豪强割据

25.

汉代大量文人下乡采风,创作出《十五从军征》《战城南》《病妇行》等反映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艰苦的乐府诗,对统治者反思战乱、制定与民休息的政策有积极作用。这表明,汉乐府诗(  )

A.真实地反映民间疾苦B.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C.具有民情收集的功能D.体现了汉代文学成就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骨文中常有 卜黍受年 其雨 等字样,今发现问卜是否有雨的甲骨文约有160片。
材料二
除了铁器的发明和牛耕的使用外,农业其他方面的发展即为水利灌溉。如郑国渠之开发,使秦国亩收达到六石四升。战国时魏人西门豹将潭河水引到河北南部的魏邑郖,增加了当地的农产量。
材料三
《史记·商君列传》云: 僭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共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全汉昇《中国社会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代农业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商代相比,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指出商鞅变法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对秦国的积极影响。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宗族制度,到了东周时期发生了比较剧烈的破坏,东周大小宗族间展开了长期的最开战争,许多国家和采邑灭亡了。而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摘编自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一方面吸收了道家与法家的思想,并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制造 天人合一 、君权神授等神学理论,以神权论证君权,以天道论证人道,宣扬 天不变,道亦不变 ,回答了汉武帝 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 垂问乎天人之应 等问题,使儒学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从而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在具体政治实践中,董仲舒一改孟子 迂远而阔于事情 的缺点,继承了荀子的外王路径,改造儒学,提出了 大一统 的政治思想,使儒学能够满足封建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等现实政治的需要。

——摘编自王杰《汉代神权政治的重新确立——董仲舒与儒学的神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的混合政体在理念上则凸显对 周政 秦政 优势的正当继承。但这种以血缘和硬实力为基础的平衡缺乏稳定性和韧性。……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

——摘编自《潘妮妮:汉初混合政体与儒家制度化的间隙显现——中华帝国初期政治发展的一种观察视角》

材料二
文景时期最大的货币供应商是东部的吴王刘濞和西部的邓通。汉武帝宣布凡是私自盗铸金钱者,一律死罪。前118年,由中央政府统一发行 五铢钱 。汉朝的币制自此稳定,五铢钱成为质量稳定的钱币,一直流通七百余年。前98年,官府开始向私营酒坊提供酿酒用粮食、酒曲等原料,规定酿造酒类的品种和标准;官府向酒坊支付加工费用后直接掌控,统一销售。自此,民间不得私自酿造酒。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官营冶铁后却得到了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汉书》记载,匈奴与汉军作战,需要用五个人才能抵挡一名汉军士兵,主要的原因正是匈奴在铁制兵器上的技术落后。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无往不利,这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摘编自魏艾《国有专营制度:汉武帝文治武功的经济保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汉武帝在 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 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 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时期 国有专营制度 的内容,并分析其实施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