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西省三晋名校高三上学期十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13

一、单选题

1.

西周时期,每套编钟由大小3枚组合而成,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每套编钟数目逐渐增多,有9枚一组的和13枚一组的,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早期全套编钟不仅有65枚,而且其形制的个性化特征突出。周代编钟的变化反映出(  )

A.贵族凭借乐器提高了地位B.权力重心呈现出下移趋势C.新石器时代文化得到传承D.礼乐制度已融入百姓生活

2.

下表所示是南北朝时期的相关史料。这些史料可用于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史料

出处

元嘉二十二年(445……是岁造玄武湖,上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欲于湖中立方丈、蓬莱、瀛洲三神山,尚之固谏乃止

【南朝梁】

沈约《宋书》

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老庄,精释义……”立孔子庙于京师改谥宣尼曰文圣尼父,告谥孔庙

【北朝北齐】

魏收《魏书》

少时学周孔。弱冠穷六经。……中复观道书。有名与无名

【南朝梁】

梁武帝《会三教诗》

A.儒学正统地位逐渐削弱B.君主意志左右意识形态C.士族借助外力迅速崛起D.文化呈现多元交融特点

3.

对于榷场贸易,宋朝文人宠籍曾说:“(西)夏人仰吾和市,如婴儿之望乳。 天圣四年(1026年)七月,有中书上书称,榷场的设立是要实现南北往来但无猜阻。仁宗皇帝也曾说: 先朝置互市,以通有无,非以利计。 由此可知,宋代开展榷场贸易(  )

A.缓解了国家财政困难B.兼具政治和经济意图C.消弭了宋夏民族矛盾D.使丝绸之路再度复兴

4.

元代乌古孙泽任海南海北廉访时,在雷州半岛教民 浚故湖,筑大堤……计得良田数千顷,濒海广泻并为膏土。民歌之曰:舄卤为田兮,孙父之教。渠之泱泱兮,长我粳稻。自今有年兮,无旱无涝 。湖广行省还专门设有 镇守黎蛮海北海南屯田万户府 ,经管琼、雷、高、化、廉等路的屯田。这主要说明,元代(  )

A.海南成为经济中心B.大量移民涌入海南C.政府注意经略海南D.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5.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冬,葡萄牙传教士克路士来到广州,后其撰文记述广州城部分内容如下:船只(数量)多到令人惊异……始终都保持(在)一个惊人的数字。而且开走的船是满载而走的,开来的船是满载而来的,都接受货物和携运货物。他还称,这些船都运载了大量布匹、丝绸、粮食等商品及其他货物。这一记述主要说明当时(  )

A.广州经济地位突出B.政府鼓励对外贸易C.海上丝路得到拓展D.中外经济差距扩大

6.

1858年5月,在与英法代表的谈判中,清朝皇帝最头痛的是外国公使驻京、增开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入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等条款。所以,咸丰帝一再讨价还价,即使在《天津条约》签订后,也借故拖延,不肯换约。咸丰帝如此反应主要是因为上述条款(  )

A.满足了英法侵略要求B.助长了西方列强侵华的气焰C.阻碍了民族经济发展D.冲击了传统观念和统治秩序

7.

下图所示为1894—1911年汉阳铁厂钢铁产量的变化。图中变化可用于说明该时期(  )

A.经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B.钢铁产品供过于求C.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发展D.中体西用构想破产

8.

下图所示为民国初期教育部审定并颁布的高等小学教科书《新地理》封面。据此可推知,民国初期(  )

A.民主共和深入民心B.进步政治理念得到传播C.民族意识得以增强D.民主共和政体得到巩固

9.

1936年8月,中共中央在致南京国民党中央的信中提出 建立民主共和国 的口号;次年2月,中共中央又提出将苏区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将苏维埃制改为民主共和制。苏区政府改名(  )

A.旨在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受到国内时局变化的影响C.迎合了全国抗战形势的需要D.扭转了革命斗争被动局面

10.

1953年3月,在中共中央号召下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和未完成土改地区除外)开展了广泛的新婚姻法宣传活动。经过贯彻婚姻法运动,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占全国人口半数的广大妇女从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中得到解放,参加各种生产和社会活动的热情高涨。这可用于说明,当时我国(  )

A.妇女解放有助于支援抗美援朝运动B.封建习俗、纲常伦理遭到彻底摒弃C.新婚姻法赋予妇女参政议政的权利D.婚姻自由、男女平等思想广泛传播

11.

《汉谟拉比法典》对合同契约的规定非常详细,尽可能考虑到各种影响契约的情况。例如它规定:如果小商贩从商人那里借到一笔钱,因为经营不善损失了,那他依旧要按契约偿还这笔债务;如果小商贩从商人那里借到一笔钱,因为遭遇强盗而损失了,那他不需要偿还这笔债务。这表明古巴比伦(  )

A.法律关注弱势群体B.法典宣扬人性关怀C.重视契约的法律效力D.政府以工商业立国

12.

萨珊波斯帝国在公元3世纪早期崛起,取代帕提亚帝国成为西亚地区的霸主,这严重威胁到罗马帝国边境安全。戴克里先以后的罗马君主长年驻跸东方,君士坦丁更是在拜占庭建立新都城。由此可见,罗马帝国后期迁都旨在(  )

A.延续帝国盛世B.巩固罗马东部边防C.夺取西亚地区D.防止帝国四分五裂

13.

19世纪初期,一位墨西哥爱国者曾经说过: 拿破仑·波拿巴……西班牙语美洲如今享有自由和独立应归功于你,是你向两个大陆绑在一起的锁链砍了第一剑。 他借此强调(  )

A.法国大革命胜利推动了拉美国家独立B.拿破仑对外战争客观上推动拉美独立C.拿破仑帝国建立扫荡了拉美封建势力D.拉美革命利用了法国与反法联军矛盾

14.

美国商人罗威尔利用访问英国的机会,将英国新式织布机的技术引入美国,于1813年制成水力织布机,并在马萨诸塞州开办工厂。罗威尔的这一做法(  )

A.标志着美国工业革命的起步B.反映出美国技术创新的迅猛发展C.推动了世界工业文明的传播D.加强了英美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

15.

1883年,英国政府颁布《年金法》,从法理之上正式建立了文官的工资标准,七年后,英国政府第一次对文官岗位进行了分类,将文官职务进行细化。而十年后,文官考试内容改革增加了口试的比重。这反映出英国(  )

A.文官待遇逐步提高B.文官职务容易晋升C.文官管理日趋严苛D.文官制度不断完善

16.

1945年签署生效的《联合国宪章》中,将 发展国际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 确立为联合国的基本宗旨之一。这表明(  )

A.欧美列强无力阻止世界殖民体系瓦解B.维护国际公平符合各国的利益C.二战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持续高涨D.民族自决原则得到国际法认可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汉书·西域传》称: 是岁,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也。乃因使吉(郑吉)并护北道,故号曰都护。 其大意为骑都尉郑吉被任命为首任西域都护,在 护鄯善以西南道 基础上 并护车师以西北道 ,即总护西域三十六国,具有双重职责。

——摘编自王瑟《九十年探寻,勾勒西域都护府两千年真貌》等

材料二
自西汉开始,中央政府保留西域各地原有的政权建制,由西域都护代表中央政府直接行使对西域诸国国王和官吏的册封、任命、升迁、降免、处罚等权利,并为其颁发印绶。据《汉书·西域传》载,西域都护统辖西域四十八国,西域诸国 自译长、城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 ,共有376人。

——摘编自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新疆历史我知道——两汉时期的西域》

材料三
唐代西域治理虽然较汉代明显加强,但是在长时段内(7世纪初至8世纪末叶)呈现兴废交替的不稳定状态,唐初所经历的安西都护府的三置三弃即突出表现。至清代,汉魏晋乃至唐五代那种西北陆疆周边部族政权林立或频繁代兴的局面已不复存在。无论是族群还是族群文化都处于一个近代意义民族形成前的大整合阶段,西域治理长期处于一种以相对和平稳定的族群关系与施治环境为主的状态。

——摘编自白京兰《常与变:唐、清西域治理之比较》

(1)分析材料一所述汉代西域都护的 双重职责 。(4分)
(2)指出材料二、三所体现的汉唐至清代前中期西域治理状况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西域治理的特点。(4分)

1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2—13世纪,西欧的世俗文学包括拉丁文学、方言文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等。拉丁文学的主要代表是一批流浪诗人用拉丁文写成的诗歌,这是一种行吟诗体裁,起源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地区,作品表达了青年浪人蔑视禁欲主义、渴望爱情和幸福的世俗理想。方言文学的主要内容是中世纪西欧各地的英雄史诗,作品的主题主要为宣扬英雄主义、荣誉和忠诚,代表性作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德意志的《尼卜龙根之歌》,西班牙的《熙德》,斯堪的那维亚的《埃达》等。骑士文学主要歌颂的是中世纪的封建骑士精神,而市民文学则表达了新兴市民阶层的理想。

——摘编自谢丰斋《浅论西欧十二、十三世纪的文艺复兴

材料二
14世纪至17世纪的西欧文学空前繁荣。这一时期戏剧兴起,长篇小说成为重要体裁,十四行诗成了欧洲诗歌的重要诗体;各民族采用本民族语言写作,反映民族生活的民族文学兴起。17世纪古典文学又兴起,其基本特征有:拥护王权,主张国家统一;崇尚理性;提倡模仿古希腊罗马文学,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

——摘编自【美】约翰·梅西《西方文学史》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12—13世纪西欧世俗文学多元化发展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4—17世纪西欧文学繁荣的影响。(6分)
(3)结合上述材料,总结12至17世纪西欧文学发展的总体趋势。(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广东是我国近代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在近代经济发展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摘编自上官雅君《试论广东在中国经济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请围绕 广东与近代中国经济 这一主题,自拟论题,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二战为全球治理留下的主要遗产,除了联合国之外,还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这是1945年后数十年来最主要的两个国际金融机构。发展中国家曾经积极参与在布雷顿森林召开的创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谈判,可它们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之间的关系却一直比较紧张。

——摘编自【美】迈尔斯·卡勒等《二战后全球经济治理与金融秩序》

材料二
新中国一直是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的倡导者及践行者。以1971年重返联合国为标志,中国逐渐融入全球治理进程,从双边到多边层面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互动。新时代的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中国成为全球治理的积极建设者、主动塑造者与有力引领者。

——摘编自陈翔《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必将引领世界前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初期的全球治理状况。(4分)
(2)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就材料二所示的中国角色变化进行论述。(要求:说明变化的内涵,论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