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北省承德市百师联盟高三上学期复习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361

一、单选题

1.

新石器时代中期,以姜寨(位于今陕西省临潼区)为代表的仰韶文化早期聚落的房屋布局呈现出凝聚式和向心式的分布特征(如下图)。这反映了该时期(  )

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B.社会组织较为紧密C.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D.阶级对立较为普遍

2.

下表为有关西周分封制的相关记载。这些记载(  )

典籍

相关记载

《祭公之顾命》

我亦上下辟于文武之受命,广戡方邦,丕惟周之旁,丕惟后稷之受命是永厚。惟我后嗣,方建宗子,丕惟周之厚屏。呜呼,天子,监于夏商之既败,丕则亡遗后,至于万亿年

《四告》

唯皇上帝命周文王据受殷命,烈祖武王大戡厥敌,今皇辟天子图厥万亿之无后嗣孙,乃建侯,设卫、甸、出分子

《系年》

周成王、周公既迁殷民于洛邑,乃追念夏商之亡由,旁设出宗子,以作周厚屏,乃先建卫叔封于康丘,以侯监督殷之余民

A.说明追封古代帝王后裔构成分封制的主体B.体现出分封制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政治意义
C.表明西周意在消除天命神权对政治的影响D.可佐证分封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3.

《诗序》云: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东汉班固的《两都赋序》列举众多西汉赋家之后总结道:“(赋)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雍容揄扬,著于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故孝成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而后大汉之文章,炳焉与三代同风。 这反映出汉朝(  )

A.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融合B.取士政策调整影响文学发展C.士人思想中传统意识浓厚D.开疆拓土推动了汉赋的传播

4.

唐立都于长安,政之重心居西北,而其要地乃在东南八道,是以南北之途为主,东西之径为副焉。 长安—洛阳—扬州—江南道路,实为多数唐朝文人的成名路线,与其旅行路线、诗文传播路线是重叠的。这可用来说明唐朝(  )

A.科举制下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C.区域差异充实文人创作素材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

5.

明后期,农田经营方式出现了自营到佃耕的趋向。至清前期,江南地区的地主甚至产生了 良田不如良佃 的认识,清政府和地方官员也发布调整主佃关系的措施,促进了农业中租佃关系的发展。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高产作物的广泛传入B.个体农耕的长期延续C.生产关系的根本变动D.赋税制度的不断调整

6.

海外关于中国近代转型的研究,有流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费正清 冲击一反应 模式,20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学者柯文的 在中国发现历史 ,余英时等人的 近代思想发展之内在理路 等观点。对这些学者的观点解读合理的是(  )

A.不同的研究视角影响对历史的解读B.相互矛盾的史料均不足为信C.历史记忆的传承性塑造族群的认同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7.

1917年4月,李大钊指出: 国家必有其中心势力 由中级社会之有恒产者自进而造成新中心势力,以为国本之所托 才能谋统一与发展;1921年3月,李大钊又提出: 我们要考求俄罗斯革命的中心势力何在 要推动中国社会的改革事业,我们需迅速行动起来,建立 共产主义的 “C派大团体 。李大钊的这一转变(  )

A.表明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B.说明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出现分化C.深受国内外政治形势的较大影响D.体现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已明确

8.

下图为1941年中国著名画家特伟创作的一幅漫画《搁浅》。该漫画(  )

A.体现了中国政治动员存在独特优势B.重塑了国民党政府的良好形象C.助推了国共联合抗日局面最终形成D.利于鼓舞中国人民必胜的信心

9.

马克思认为, 在唯物主义理论中,国家不被视为人们故意建立的有目的的组织,当然也不应该被理解为 共同利益 的体现,而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统治与剥削关系的体现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这一理论的践行体现在(  )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B.建立均衡发展的对外关系框架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10.

考古学家在北叙利亚入海口的阿尔米纳考古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古希腊古风时代的陶器。阿尔米纳出土的石板首饰铸模具上的短桑葚式吊圆形耳环是叙利亚式的,这种耳环在公元前7世纪流行于克里特、塞浦路斯、腓尼基和叙利亚,此类装饰也出现在亚述、巴比伦和基泽。材料可用于说明(  )

A.叙利亚是各区域文明的源头B.古代地中海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C.和平交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D.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开辟成效显著

11.

悉尼大学美籍教授罗·麦克林德指出: 带着帝国的野心,亚历山大在埃及的继承人尤其是前三王,遵从了其指示,缔造了一座历史和影响都超越时空的图书馆,作为一项巨大的遗产成为欧洲知识界的传统。 此后,亚历山大里亚形成了知识的 世界主义 希腊化时代 由此有了 亚历山大里亚时代 的别名。据此可知(  )

A.埃及移植了古希腊的城邦政治B.托勒密王朝具有一定的世界意识C.亚历山大开创了埃及城市文明D.地中海阻隔致南北两岸文化差异

12.

公元前23年,奥古斯都屋大维辞去执政官职务的同时,推荐了两位共和派领袖为执政官,元老院则颁布特别法令,授予奥古斯都屋大维与执政官享有同等的权力。随后,其终身保民官的职务又再次得到确认。这一系列操作(  )

A.协调了不同政治势力的利益B.表明法律维系着帝国的兴衰C.扩大了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D.凸显帝国权力构建缺乏制衡

13.

腓力四世即位初期(1285年),便计划将神职人员排除出国家司法系统,取而代之的是出生于市民群体、具备罗马法知识的世俗法学家。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

A.教会法体系被废除B.王权开始高于教权C.城市利益受到重视D.城市自治运动兴起

14.

下表为1550—1750年西属美洲白银产量及流向表(单位:百万银元)这可用于研究(  )

年份

西属美洲白银产量

运抵欧洲数量

经欧洲运到东方的数量

运入东方的白银占欧洲白银比

1550

3

3

(23)

67%100%

1600

1114

10

4.4

44%

1650

1013

89

6

67%75%

1700

12

1012

8.5

70%85%

1750

1820

1825

12.2

49%67%

A.自由主义政策在欧洲的实施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最终形成C.西班牙成为商业强国的原因D.欧洲与亚洲之间经济的交流与互补

15.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宪法、国会立法和对外条约是 最高法律 ,这就是著名的 最高条款 。美国宪法学家凯思琳·沙利文认为, 只要它们(州)不从事签订条约、铸币、授予贵族称号,制定剥夺公民权的法案……可以以它们认为合适的任何方式规范它们公民的健康、安全、道德和福利 。这可用来说明美国(  )

A.民主政治存在严重缺陷B.宪法着眼于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C.宪法实践面临艰巨挑战D.联邦政府与州政府职权呈现张力

16.

19世纪中后期,英国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家们在引进德国和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同时,大量对外借出资本,为世界提供信贷,以赚取更高的短期收益率。这一时期,英国信贷供应了差不多全世界的资本。这一现象可用来研究(  )

A.重商主义下政府对经济的主导B.工业化导致区域间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改变C.经济自由主义下政府职能削弱D.英国丧失第二次工业革命历史机遇的原因

二、综合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据统计,载有 中国 一词的先秦典籍有25种,共出现178次。在这些使用中,其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类:作 京师 义,即指周天子所居的都城,出现9次;作 国境内 义,指国家的境内区域,共17次;作 诸夏领域 义,与 四夷 对称,即华夏民族所居的中原核心地带,出现次数最多,达145次;作 中等之国 义,有6次。 中国 一词在秦汉时期最普遍的用法是与 四夷 并称。关于 中国 四夷 ,在秦汉史料中也存在着类似的 书写模式 。第一种书写模式是 或在中国,或在夷狄 ,此种模式多见于《史记》;第二种书写模式是 夷狄通中国 ,《史记》《后汉书》中皆有表现。以地理范围而论, 中国 或指 京师 ,或指 十二州 ,但主要指 中原 或者 北方 。至汉代, 作为 领有天下之号 的王朝之名,其统治的合法性不仅囊括了整个华夷,而且在超越了 汉国 的同时,也高居于 中国 之上。同时在 中国 内部的逐鹿天下过程中,受到 天命 眷顾的 才能 领天下之号 ,以此由 晋升成为 王朝 。虽然王朝的实际统治范围是 有限领域 ,但作为 领有天下之号 王朝之名 ,其合法性所笼罩的却是 无限领域 ,故而 王朝 在超越了 的同时,也高居于 中国 之上。

——摘编自刘洁《秦汉时期的中国观

材料二
在对 何以中国 这一问题的追问中,对 字的探究始终是一个重要理路。阿城先生通过比对汉代画像砖上的种种图像造型、解读 宅兹中国 的相关理论,从而提出 中国 是一种 宇宙观 世界观 哲学观 ,或可概括为是一种超越地理概念的 文明观

——摘编自姜岑《何以中国:建鼓释说的共建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与先秦时期 中国观 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选取关于中国的任一观点,并结合汉朝以后的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6分)

三、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我们经常一提及此,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一千零一夜》。这一著作中的那些故事是怎么来的?阿拉伯人为什么会有这些故事?古代的阿拉伯人擅长诗歌创作,在伊斯兰教诞生前的 蒙昧时期 ,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他们的作品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强烈的情感表达而著称。公元6世纪至7世纪,外来侵略和传统商路改变导致了阿拉伯半岛的经济和社会矛盾激增,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先知穆罕默德横空出世,实现了阿拉伯半岛的基本统一。之后,阿拉伯人接着开始对外扩张。阿拉伯人对于书籍和典籍是非常珍视与热爱的,达官贵人等出资兴建图书馆,伊斯兰教也十分鼓励教徒学习知识。特别是兴起于中世纪的翻译运动,从最开始零星翻译到最后声势浩大的群众社会活动,促使阿拉伯人的学识在升华与充实。《一千零一夜》里面,包含了古代波斯、埃及、印度、希腊、罗马等地区的故事,最后被阿拉伯人融入一书。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在取材、写法和风格上都曾借鉴于阿拉伯文学。阿拉伯帝国与唐朝有着频繁的经济文化往来,中国广州、扬州等地也成为阿拉伯商人来往之地,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都先由阿拉伯人接受再传播到西方。

——摘编自晏绍祥《一千零一夜的世界: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与灭亡》

材料二
所有的文化都是混合物,既在碰撞中彼此参照,又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相互融混。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尽管已成为一种必然,但这种必然也需要一定的条件。中世纪中后期的西欧,给予了异质文化这样的机遇与挑战。随着社会城市经济的发展,世俗化教育呼声日隆。在知识分子阶层中,罗马法、医学、文学和艺术,以及由阿拉伯典籍译介的亚里士多德哲学,开始流行起来。在新思想的强烈冲击之下,像阿贝拉尔、托马斯·阿奎那等人,开始以理性的态度和辩证的方法来重新阐述基督教教义,论证基督教神学信仰权威。返回的十字军带回希腊古典哲学和阿拉伯文化新要素,打破了长期以来基督教难以突破的禁忌,基督教的学者开始吸收异教的文化和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催生了近代科学构成。

——摘编自肖丰《阿拉伯文化影响西欧文艺复兴的现实契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诸如《一千零一夜》这样的传世作品诞生的主要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世纪后期阿拉伯文化影响西欧社会转型的现实契机,并结合材料一,简析阿拉伯文化对世界的主要贡献。(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古代希腊,斯巴达的孩子七岁后就要离家进行艰苦的军事生活,他们必须学习投枪、掷铁饼、跳跃、角力、赛跑、游泳、游戏、音乐舞蹈,并进行一些兵器和拳击练习。雅典的孩子七岁后就要在体育学校接受初等教育,如轻微的体操、玩球和游戏,到十二三岁后开始竞技训练,雅典青年通过参加公共集会、庆典、法庭、神庙、体育场、人民大会等各种社会组织,受到政治、道德、传统以及美的教育,在18到20岁接受国家军事训练后,他们成为全权公民。文艺复兴时期,新型城市的一些教育家们试图以现代人的发展为基础重建体育教育体系,康帕内拉认为 美是由内而外的气质表现,思想的美要靠科学文化知识,而外形的美要通过体育来打造。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将体育元素融入艺术创作中,如在绘画、雕塑等作品中出现了运动员的形象和体育场景,这不仅展示了人体的力与美,也进一步推动了体育运动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们开始研究人体运动的原理,对人体的解剖学、生理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为后来体育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体育活动的开展也为科学实验和观察提供了实践机会,促进了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摘编自罗善瑜《人的发展:西方体育教育的历史逻辑》

材料二
1762年,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教育名著《爱弥儿》,首次使用了 体育 一词。卢梭的体育教育观思想主要是培养自然人、自主人;充分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要求把儿童当儿童看待;强调自然的游戏活动;重视身体活动的智能因素,反对机械呆板的教育;提倡儿童早期体育,身体的发展是感官和理性发展的前提。体育教育从边缘逐渐成为欧洲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到大学都设置了体育课程。除了传统的体育项目,还引入了新兴的运动项目,如攀岩、滑板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女子体育项目逐渐增多,女性在体育领域的地位不断提高。特殊群体如残疾人、贫困儿童等的体育教育受到社会重视。杨氏是德国体操的创始人,被称为德国体操之父,他创立的体操体系具有强烈的军事性质,目的在于提高德国青年的体质和力量,为当时德国的统一而做准备。而林氏体操是在瑞典面临法、俄两国侵略的背景下产生的,因而同样具有强烈军事色彩和民族特性。美国率先在1880—1920年间开始在学校体育教育体系中引进竞技体育,整齐划一的跑道、计时精确的秒表、标准严格的规则,整个竞技体育无不体现出理性精神的烙印。竞技运动从根本上来说是工业文明竞争的一个缩影。与此同时,大众体育也逐渐兴起,城市中的公园、健身房等体育设施的建设,为大众提供了便利的体育锻炼场所。

——摘编自于华《理性的抗争:对16世纪以来西方体育教育思想的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与古希腊体育教育观的不同,并简析文艺复兴时期体育教育观出现的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以来欧美体育教育发展的特点及背景。(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近代西方体育教育给我国建设体育强国带来的启示。(2分)

四、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3501500

提出振兴欧洲的纲领,建立驯服危机的统一战线市民阶级与君主结盟以及建立维持秩序必需的新君主制

第二阶段

(15001650

通过资产阶级早期革命,摧毁封建体制,把欧洲推向近代社会

第三阶段

(16501800

反专制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政治体制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摘编自朱孝远《欧洲涅槃:过渡时期欧洲的发展概念》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围绕 近代西方的社会转型 ,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