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38

一、单选题

1.

如图为我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这可用于说明(  )

A.中华早期文明的多元特征B.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C.我国较早进入了阶级社会D.各区域经济文化的均衡发展

2.

东汉晚期,规定婚姻之家不得为上下级官员。亲属若在同一地区或者同一机构为官者,必须将品级低者调往其他地区或者机构。甚至规定两州人士有婚姻者,其家人不得交互为官。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完善考试选官制度B.瓦解宗法体系C.遏制王国势力膨胀D.加强中央集权

3.

有学者指出: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进而想起舞台上那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该学者的观点是(  )

A.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正确结论B.现代观点要比传统观点更加可信C.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无法定论D.历史研究应该从多个角度来展开

4.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刘晏出任盐铁转运使,对盐法进行改革。在食盐的运输和销售方面,放弃传统的 官运官销 ,改为由盐政机构将统购食盐按官方定价卖给商人,再由商人运销各地,史称 借商销盐 ,这一变化(  )

A.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废除了食盐专营政策C.增加了盐业市场化成分D.提高了商人社会地位

5.

史载,宋仁宗的贵妃张氏欲以其伯父为宣徽使……既降旨,御史中丞包拯乞对,大陈其不可,反复数百言,音吐愤激,唾溅帝面,帝卒为罢之。张氏遣小黄门次第探伺……帝举袖拭面曰: 中丞向前说话,直唾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不知包拯是御史中丞乎? 据此可知,宋朝(  )

A.君主专制日趋衰落B.监察体制发挥作用C.外戚干政现象严重D.官员任免随意性强

6.

清初,廉吏汤斌(1627—1687年)认为, 圣人之道 来自实实在在的日用伦常,也需要 返而求之人伦日用之间。实实省察克治,实实体验扩充。 唯如此,才能达到 至圣 的境界。这一主张(  )

A.冲击了理学的社会正统地位B.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涵C.蕴含了近代民主启蒙的价值D.弘扬了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

7.

如图为近代英国《顽重杂志》刊载的关于中国的漫画《难以孵化的巨蛋》(1901年4月6日)。漫画插绘了列强试图孵化中国这颗 巨蛋 的情景。下列说法与漫画主旨相符的是(  )

《难以孵化的巨蛋》

A.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B.门户开放、利益均沾 C.量中华物力,结与国欢心 D.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8.

1912元7月,康有为任《致仲远书》中称: 近者大变,礼俗沦亡,教化扫地,非惟一时之革命,实中国五千年政教文尽革。……顷并议废孔教,尤为可骇,若坠重渊,渺无所属。呜呼痛哉!自吾中国以来,未危变若今之甚者也。 这反映了(  )

A.新文化运动引发的思想论战B.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冲突C.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的纷争D.封建专制思想的根深蒂固

9.

下表是1938—1943年间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国共不同部队所抗击的日军占这些地区全部日军的比例。据表可知,在此期间(  )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八路军、新四军

58.8%

62%

58%

75%

68%

58%

国民党部队

41.2%

38%

42%

25%

27%

42%

A.国民党的民族抵抗意识丧失B.国共两党军事力量发生逆转C.全面抗战路线赢得广泛支持D.敌后战场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0.

1951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一个学制文件《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特别重视工农干部学校在学校系统中的地位,同时还将各级政治学校和政治训练班及相关的补习小学、函授学校列入学校系统。上述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整合各类教育资源C.适应一五计划的需要D.推进高等教育改革

11.

1979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包工到组、包产到组、包工到户和包产到户等多种形式。到1984年,包干到户成为主要的形式。农民把包产到户形象地表述为 交够国家,留足集体,留下的都是我们的 。这反映了(  )

A.农村改革在摸索中前行B.经济体制改革成就突出C.农户可选择的范围减少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12.

《汉谟拉比法典》第73条记载: 如果一个商人把(他的)大麦给某人作为有息借贷,对于每石他应该拿取三分之一石的利息;如果他给银子作为有息借贷,对于每锱银子,他应该拿取20%的利息。 这一规定意在(  )

A.推动商品经济发展B.鼓励以钱生利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D.规范经济行为

13.

14世纪上半期,意大利商人弗朗切斯科·佩科罗蒂根据自身经历写过一本《经商指南》。该书广泛涉及欧亚非三洲的商品集散地和商路,其中欧洲的城市是意大利商人活动最频繁的地区。由此可知,该时期(  )

A.亚非地区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B.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C.亚非欧之间存在经济贸易往来D.对外殖民扩张推动商业革命的发展

14.

1258年,英国颁布的《牛津条例》规定:国王在处理国务的时候必须遵从15人会议劝导,15人还可以指定最高司法官、市政官员和财政大臣;每年举行三次大议事会,未经大议事会的同意,国王不能随意没收土地、分配地产和监护土地,也不能出征。据此可知英国(  )

A.君主立宪制度初步确立B.王权进一步受到限制C.国王与教会的矛盾激化D.近代法律体系已建立

15.

如表为1928年和1940年苏联的农业机械产量与保有量的数据。这一变化反映了(  )

拖拉机产量

谷物联合收割机产量

拖拉机保有量

谷物联合收割机保有量

1928

0.127万辆

0

2.7万辆

2

1940

3.16万辆

1.28万台

53.1万辆

18.2万台

A.新经济政策推动农业繁荣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现象缓解C.冷战竞争促进重工业发展D.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成效显著

16.

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 由于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坚忍不拔,由于她鼓起了当时法国政治家舒曼和戴高乐这样的关键人物的信心,以及由于苏联威胁所引起新的紧迫感,法德两国的和解终于进入坦途。 尼克松的话反映出(  )

A.法德两国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B.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C.法德和解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结果D.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了结构性调整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灾患频繁,严重影响社会环境的安定。宋政府为此在防灾和救灾上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预防灾害,宋政府设仓积谷,创立了较为完备的仓储之制。在遇到灾荒之时,一方面政府充分发挥官仓、常平仓、义仓等灾前储备赈济灾民,另一方面劝课农桑,减免赋役以恢复社会生产。除了灾害出现时的大规模社会救济之外,政府也对平常的贫困和弱势群体进行救助,以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例如,在对老人和小孩的救助上,政府主要以设置官方的救助机构为主;疾疫是对老百姓最具影响的灾祸,每当此时,宋廷就命太医局及翰林医官前往救治,且药费多由朝廷无偿拨付。

——摘编自张南《简论宋代的社会救济》

材料二
全国抗战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范围内,水、早、蝗、雹等自然灾害几乎年年都有,如1942—1943年,冀西、冀中地区,由春至秋,赤热炎炎,田地坼裂,苗枯禾干,人民的生活陷入极度困难。与此同时,日寇把进攻重点转向敌后抗日根据地。1939—1940年,日军分三期实施 治安肃正计划 ,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讨伐与扫荡,人们生产生活的条件被破坏,生产力下降,抵御灾害的能力更低。为此,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救济灾民、扶助贫弱作为施政的重要内容,发动群众积极生产自救,互助互济,广泛进行募捐,为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摘编自韩振国《论晋察翼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救济》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社会救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实施社会救济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社会救济的作用。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著名的 日耳曼民族大迁徙 主要是指他们从4世纪来到6世纪末,自西向东,由北至南,向着罗马帝国境内的大规模迁徙运动。它对罗马的艺术成果、城市建设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但同时也为这个颓废的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日耳曼人用武力直接改变了罗马帝国的奴隶制生产关系,促进了西方封建制度的形成,还以原有的较为落后的政治制度取代了罗马帝国的君主政体,导致个人力量的扩张。而不同种族之间的混合与战争,迫使人民被迫发挥出自己的体力、精力和勇气,统治阶级也被迫摒弃了帝国末期荒淫、奢侈、萎靡的生活状态,这促进了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摘编自邢煜林《论日耳曼民族大迁徙及其反思》

材料二
在17—18世纪,西欧远赴北美往往可以视作一场生存考验。大西洋海面那狭小的船只上挤满了抱着美好希望的欧洲移民。这些船只大多十分简陋,移民和他们所携带的物品、牲畜一起挤在船底舱,想到甲板上透气的机会都没有,饥饿和疾病使很多人难以到达目的地。到了19世纪从西欧通往北美的道路变得更加顺畅,航行技术和轮船条件都大大提高。由此,19世纪的美国吸引了大量外来移民,在中前期,西欧移民占了较大的比例。

——摘编自王喆《19世纪西欧人口赴美移民的历史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阐述日耳曼民族大迁徙 为西欧注入新活力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前期西欧向美国移民的有利条件。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民族迁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统计,珠江三角洲在1881年前建成11个机器缫丝厂,其所有者约一半是举人,其他的则属乡绅或其家族成员。1881年,由于丝织业工人、丝商的强烈反对和暴力对抗,以及地方政府和官僚的打压,该地的机器缫丝厂被迫暂时关闭。不过,中断并没有持续多久。1883年,该地的机器缫丝厂重新遍地开花,比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1894年,该地有75家机器缫丝厂,年产蚕丝近800万海关两。

——摘编自张茂元、邱泽奇《近代乡绅技术观转型的社会经济基础——以近代珠三角机器缫丝技术应用为例》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四、综合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结束以来,亚太地区享受了重要的 和平红利 ,实现了经济上的快速发展。然而,近年来大国竞争和地缘政治因素升温,南海、朝鲜半岛等地区热点问题更趋复杂,一些亚太地区国家无端炒作 中国崛起 带来的 安全威胁 ,甚至明确宣扬 备战打仗 ,持续增加军费支出,推进各领域军力建设。据统计,2022年亚太地区的军费支出约为5750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45%,这一数额超过欧洲同年3450亿美元的军费支出,其占世界军费支出的比例为26%。

——摘编自赵明昊《亚太地区的复合安全困境与中国应对》

材料二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发展可以粗略地分为前30年、后40年两个阶段。前30年,中国经济发展初期虽然取得一定的成就,但经过此起彼伏的政治运动,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令人称奇:1979—2018年GDP年均增长9.4%,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的年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8%,仅次于美国。

——摘编自杨英杰、郭光敏《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经验理论研究选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阻碍当今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的因素。
(2)结合材料二、围绕 新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