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四川省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470

一、单选题

1.

良渚古城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面积近300万平方米,是5000多年前我国出现的最大规模的城址。其附近还发现了以反山、瑶山、汇观山等为代表的王陵级别的墓地、祭坛。据此可知,良渚文化(  )

A.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B.反映出南方经济水平超过北方C.成为中华文明的源头D.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2.

秦朝时期,黄金的货币单位为 (即 ),这原本是战国时期六国的黄金衡制单位(秦国单位为 )。除此之外,楚国 郢爰 金版与金饼货币在秦汉时期也还在继续流通使用。这说明,秦朝(  )

A.统一货币的政策未能实施B.延续了六国货币政策C.衡制单位存在明显的缺陷D.货币政策具有灵活性

3.

裴秀在268~271年创作的《禹贡地域图》中,首次提出了 制图六体 理论。分别是: 一曰分率(比例尺)……二曰准望(方向)……三曰道里(距离)……四曰高下(高取下,取下为水平直线距离)……五曰方邪(方取斜,取斜为直线距离)……六曰迂直(迂取直,取直为直线距离)”这体现了古代中国(  )

A.制图理论的系统化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C.勘测技术水平高超D.传统科学技术臻于鼎盛

4.

唐高祖李渊时期,曾经试行过 乡荐 府举 等制度,但最终未得到继承。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规定在全国推行 科举 。唐朝的这一变化(  )

A.意在废除恩荫授官制B.开创了新的选官制度C.缘于荐举制度的弊端D.使科举制度趋于完善

5.

古代某位思想家曾提出: 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 结圣胎 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下列思想主张中同属于该思想家的是(  )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存天理,灭人欲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6.

有学者指出,从国际法学史的角度看, 林则徐不仅是维护国际法原则的中流砥柱,而且也是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是中国近代国际法学的开山者 。这一结论的形成,主要是基于林则徐(  )

A.严厉打击国际鸦片走私行为B.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C.创建了江南制造总局译书局D.汇译了《四洲志》等书稿

7.

1895年,末代状元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得到张之洞赏识,并在其委任下开始筹办纱厂。表1为大生纱厂原始资本来源分析表(单位:规元两)。这说明(  )

表1

官股官机折价

商股

官商股合计

地方公款

私人及团体投资

未确定身份

通州

州蜀

海门积谷

泰州分蜀

盐务公款

官僚

商人

地主

团体及慈善捐款

厂董

股额

250000

1000

2000

15500

400

64900

25400

800

12000

4100

46000

445100

占比

56.17%

0.22%

0.45%

3.48%

0.09%

14.58%

5.71%

0.18%

2.70%

0.92%

10.33%

100%

A.私人资本整体处于优势地位B.外部环境影响经济发展C.民族工业发展具有半封建性D.封建管理方式影响巨大

8.

20世纪20年代,由于受到战争与灾荒的影响,以及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国货严重滞销。但到了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我国却迎来了又一次 国货运动 的高潮。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币制改革运动的促进B.国内民族主义的发展C.国内频繁战争的刺激D.欧美自由贸易的推动

9.

图1是截取自民国38年的一份报纸(部分)由图中信息可知(  )

图1

A.新政府通过经济手段维护政权B.抗战时期国内政治形势复杂C.国民政府收到美国的物资援助D.生产合作社在全国得到推广

10.

1979年1月,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强调,对建立生产责任制应当认真试点并由点到面推行,计酬的形式 可以按定额记分;可以按时记工分加评议;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 。这一要求(  )

A.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大胆探索B.推进了广东省城乡一体化的发展C.有利于调动农村生产的积极性D.成为全国实行生产责任制的开端

11.

以下对图2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

图2


A.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形成B.古代埃及宣扬君权神授的理念C.两河流域象形文字的起源D.《汉谟拉比法典》神化王权统治

12.

15—16世纪的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和死亡。因为探险家们无法准确测量经度,木制船壳无法抵抗船蛆的侵蚀,储备的食物不适于长期航行,船上的卫生与生活条件也十分糟糕。然而,这一时期的远洋探险活动却不断增多。其主要动力源于(  )

A.英国王室的大力支持B.对美洲大陆的向往C.经济政治利益的驱使D.传播基督教的信念

13.

有学者认为,启蒙运动 为科学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们更加怀疑传统的观念和信仰,并鼓励通过实证和观察来验证理论。而科学方法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获取准确的知识,认识世俗世界 。该观点意在说明(  )

A.理性是启蒙运动的 精神 内核B.启蒙运动引发了科学革命C.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相互作用D.科学革命重视经验和事实

14.

托马斯·杰斐逊在美国《独立宣言》中写道: 各国政府的权力源于人民对它的认同。人民是主权者,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政府应服从人民意志,为人民幸福和保障人民权利而存在。 该主张说明美国(  )

A.已脱离英联邦并获得独立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C.受到了法国大革命的启发D.建国者深受社会契约论影响

15.

19世纪50年代,罗伯特·欧文仍然在不遗余力地试图说服英国女王认同他所提出的 理想社会 方案是合乎理性的,并希望女王接受他的社会改革方案。然而,他却被女王当成是 疯子 。由此可知(  )

A.工业革命催生了新的思想B.科学社会主义未被主流接受C.巴黎公社产生了重大影响D.空想社会主义脱离社会实际

16.

新经济政策的提出和实施,说明列宁毫不拘泥于固定程式,勇于和善于根据已经发生变化的俄国实际,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提出了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政策思路。这表明新经济政策(  )

A.缔造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B.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C.体现了苏联经济建设成就D.奠定了苏联工业化的物质基础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要求。(14分)
材料一
早在先秦时代,晋南就开始出现了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赞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的商业交易活动。从周秦到隋唐,尽管山西已出现一些大商人,但比较其它地方商人,并无突出地位,且无一定组织,还未形成一种商人势力。宋代,山西地处东北边防要地,宋王朝所需战马大都依靠北方的辽朝来供应,而辽也需要宋朝的手工业制品,这促进了晋商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刘子仲《晋商:中国第一商帮》

材料二
晋商的兴起,首先是明朝 开中制 政策的实施,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其次,山西矿产资源丰富,手工业和加工制造业当时已初具规模,这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得晋商逐步走向辉煌;此外,由于晋南一带地窄人稠,外出经商成为人们的谋生手段,晋中商人当时已遍及全国各地,北京城曾流行这么一句话: 京师大贾数晋人。

——摘编自李刚、李薇《明清陕晋徽三大商帮比较研究》

材料三
晋商的 东伙制 ,类似现代股份制,这是晋商的一大创举,晋商发展到清代,已成为国内势力最雄厚的商帮。世界经济史学界把他们和意大利商人相提并论,给予很高的评价。晋商开创的票号业,是中国最早的银行形制。

——摘编自王俞现《权力、资本与商帮:中国商人600年兴衰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先秦时代至宋代晋商的经营状态。(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晋商成为全国第一商帮的社会条件。(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世界经济史学界 晋商和意大利商人相提并论 的理由。(4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近代以来, 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深刻冲击了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也逐渐重塑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从鸦片战争后 睁眼看世界 ,到洋务派张之洞提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再到后来首批走向世界的士大夫代表——薛福成提出 凡兹西学,实本东来 变器卫道 体用兼备 道器兼备 等观点。

——摘编自聂家华、刘洪森《中国近代史纲》

材料二
甲午战败后,梁启超指出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 。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以孔子为旗号宣扬改良。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 打倒孔家店 铲除一切封建糟粕 ,主张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的思想。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近代以来中国思想家们思想主张的演变。(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发表的背景,并简述其核心思想。(9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早在1763年,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即发布诏令,规定普鲁士的儿童应在5至13或14岁之间进入学校学习,学习有关基督教的基本知识以及阅读和写作。

——摘编自【德】乌尔夫·迪尔迈尔《德意志史》

材料二
在19世纪上半叶,洪堡的教育改革对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地区的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809年,洪堡被任命为普鲁士内政部教育大臣后,开始推进教育改革,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加强世俗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控制和管理;建立国家考试制度;严格教师的录用及发展师范教育。在此期间儿童入学率的增长明显高于同期人口的增长,1816年,普鲁士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60%。

——摘编自邢来顺、吴友法《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发布诏令的时代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洪堡教育改革 为德国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5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根据【美】尼克·巴蒂亚著,孟庆江译《货币金字塔》绘制

根据材料图片信息,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角度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