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承德市高一第一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16+4)【纲要上第一单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86

一、单选题

1.

传说黄帝发明了舟车、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而在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纺轮和骨针。此外,人们还发现了一些可能与造车相关的工具遗迹。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  )

A.考古发现能印证部分传说B.考古发现与传说均可采信C.传说往往比考古更有价值D.传说与考古发现没有关联

2.

商朝时期,占卜之风盛行,国家大事诸如祭祀、征战、田猎、收成等都要通过占卜来决定,占卜所用的龟甲和兽骨上刻有大量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从这些甲骨文的内容可以得知,其主要记载商朝的 (  )

A.内服与外服的关系B.社会政治与经济状况C.已经有了成熟历法D.青铜器制作工艺精湛

3.

《周礼·春官》对 祭祀之礼 作出详细规定,如祭祀不同的神灵要用不同的祭品和礼仪,祭祀过程中要保持庄重肃穆。由此可知,这种祭礼(  )

A.促进社会和谐B.遵循礼法等级C.强调敬畏神灵D.凸显宗亲伦理

4.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形成了多样而复杂的政治关系,这其中显然不能避免的就是列国纷争和诸侯群雄割据,而各种联盟、同盟、敌对、友好的互动关系,也使得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异常复杂。材料所述现象的形成根源于(  )

A.铁器牛耕的逐步推广B.各国变法运动的兴起C.诸子百家思想的兴盛D.周天子的控制力削弱

5.

《后汉书》记载,公元前560年,楚共王去世,楚人商议谥号,说 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 。这可以印证当时的楚国(  )

A.宗法制度加强B.成为各诸侯国之主C.分封制度破坏D.已有华夏认同观念

6.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其中规定凡努力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同时废除世卿世禄制,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这一规定(  )

A.扩大了秦国的贫富差距B.体现了社会分工的细密C.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D.提高了秦朝的农业生产

7.

孔子主张 仁者爱人 ,要求统治者关爱百姓;孟子主张 民贵君轻 ,强调百姓的重要性;荀子主张 君舟民水 ,认为百姓能决定君主的统治。这反映了先秦儒家(  )

A.治国思想获得统治者青睐B.倡导统治者与民平等C.重视民众力量的思想倾向D.追求个人自由与公平

8.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下列主张与老子这一思想最为相近的是(  )

A.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B.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C.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D.兼相爱,交相利

9.

如图为秦朝中央和地方机构关系示意图。这可用以说明秦朝(  )

A.垂直管理体系的建立B.国家政令难以畅通C.中央与地方矛盾消除D.地方政府权力扩大

10.

秦始皇统一文字,他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文字,统一铸造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作为货币。这些举措(  )

A.保证了秦长治久安B.加强了中央集权C.巩固了统一的秩序D.强化了君主专制

11.

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后,原来的六国贵族借着儒家的 克已复礼 妄图恢复周朝的分封制,以取得失去的权势。所以,对于刚刚统一的秦朝来说,统一思想就是维护大一统的关键措施,一场统一思想的文化运动就开始了,手段是激烈了点,但客观效果是明显的。该学者(  )

A.主张秦统治者应以儒家思想治国B.认为 克已复礼 已经不合时宜C.反对秦始皇对文人进行思想钳制D.有肯定 焚书坑儒 事件的倾向

12.

《史记·陈涉世家》中写道: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平? ”据此可知(  )
①秦朝法律严酷导致陈胜吴广起义 ②秦始皇残暴统治是起义的主要原因
③陈胜吴广起义是为了建立新国家 ④陈胜吴广起义的推动因素是天气恶劣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3.

如图为西汉初期移民示意图。对该图的合理解释是,这次移民(  )

A.充实了关中人口B.抵御了外族的入侵C.引发了七国叛乱D.深化了边疆的治理

14.

公元9年,王莽诏书称: 古者,设庐井八家,一夫一妇田百亩,什一而税,则国给民富而颂声作。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今更名天下田曰 王田 )……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 王莽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平均分配土地B.实行土地国有C.增加财政收入D.遏止土地兼并

15.

如表为《后汉书》中记载的发生于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时的两则史事。这两则史事反映出的政治举措是(  )

史事1

建武六年公元30,条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史事2

建武七年公元31,光武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令还复民伍

A.整顿吏治B.精简机构C.惩处腐败D.铲除朋党

16.

汉代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为汉赋的兴起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统治者对赋的喜爱和提倡,使文人士大夫争相以写赋为能事,汉赋遂成为汉代400年间文人创作的主要文学样式。这主要说明了汉赋(  )

A.历史渊源B.勃兴原因C.存在形式D.深远影响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秦穆公时期,为了实现秦国的强大,秦穆公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策略。他重视人才,招揽了百里奚、蹇叔等贤臣,让他们为秦国的发展出谋划策。对内大力修明政治,整顿吏治,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同时,积极发展生产,鼓励农耕,兴修水利,提高农业产量。对外不断开疆拓土,扩大秦国的领土和影响力。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秦本纪》(译本)

材料二
战国时期,燕国燕昭国即位后,为了改变燕国弱小的局面,他采取了谦卑的态度,用丰厚的礼物招揽贤能之士。出台制度鼓励农业生产,对生产积极的国民给予税收优惠。他关心百姓的疾苦,对死者进行悼念,对孤儿进行慰问,与百姓同甘共苦,赢得了百姓的拥护。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燕国的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摘编自刘向《战国策·燕策》(译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穆公治理秦国策略出台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穆公和燕昭王举措的共同成效。(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秦朝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核心理念,实行严刑峻法,通过严苛的法律和严厉的惩罚来加强对民众的控制。法家思想强调君主的权威和绝对权力,注重以法治国。汉初,统治者目睹了秦朝因暴政而迅速灭亡的惨状,深刻吸取了其中的教训。他们采用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尽量减少政府对民众的干预,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这一政策使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逐渐稳定。到汉武帝时期,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升,为了加强思想统一,维护政治稳定,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将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儒家强调君臣父子的伦理秩序和仁政理念,有利于巩固统治。

——摘编自翦伯赞《秦汉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指出秦汉时期治国思想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时期治国思想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西汉政权为了有效抑制私营商业的发展,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统治集团运用 轻重 论的经济学说,决定由朝廷垄断经营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事业。首先垄断铸币权,由中央铸造法定货币五铢钱通行全国,控制商品流通的中心环节。接着垄断盐、铁、酒的生产和销售,还试图垄断经营海渔业。而且封建国家对无法垄断生产的农副土特产品,采取官府直接经商的办法,即推行均输平准政策。于是,西汉政权进一步控制了商品市场,排挤了富商大贾的势力,并获得广泛的商业利润,无形中钳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东汉社会经济演变的另一种趋势是劳动人民日益贫困化。由于东汉时期仍然承袭西汉前期制定的赋税制度,轻田租而重人口税,所以随着东汉大土地占有制的发展,使租税剥削朝着 优饶豪右,侵刻羸弱 的趋势演化。东汉政权为了挽回 优饶豪右 和脱籍流民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加残酷地盘剥贫民,致使劳动人民日益贫困化。加上东汉时期连年遭受水、旱、风、雹、蝗螟之灾,导致越来越多的贫民破产流亡。因此社会经济衰退,全社会商品购买力急剧下降,严重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冷鹏飞《论汉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政权抑制私营商业发展的策略。(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东汉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如表所示为某历史研究小组在探究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时,拟定的三个研究主题。

序号

主题

1

中华文明的曙光:新石器时代与早期国家的孕育

2

中国古代文明演进的两种模式:红山与良诸早期国家形态研究

3

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从龙山到二里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任一主题,试阐述研究小组命名的理由。(要求:理由具体,史论结合,表述成文。)